文档详情

钟永新·近260年前的自贡沿滩古碑记——《沿滩上下船只碑记》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3页
文档ID:4975515
钟永新·近260年前的自贡沿滩古碑记——《沿滩上下船只碑记》_第1页
1/3

近 260 年前的自贡沿滩古碑记——《沿滩上下船只碑记》简介钟永新蜀中名城自贡文物积淀丰厚,除体现在诸多寺庙、会馆、民居等建筑遗迹外,历史上还存有大量金石碑刻,如荣县文庙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石刻“九域守令图” ,为中国现存最早以县为基层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域图,现存四川博物院富顺文庙“敬一亭”有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 1145 年)翻刻的孔子阴刻像石碑,原画系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其他还有贡井《会济善堂记》 ,牛佛《义渡章程碑》 今天若在自流井富台山一带行走,于山中还可散见多种石碑,若是以此开展“自贡现存碑刻调查”也是一大文化举措也近日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 年) 《富顺县志》 ([清]熊葵向修 周士诚纂)发现卷二十·艺文中有篇署名里人龙源所作的《沿滩上下船只碑记》 ,距今已有近 260 年此碑原立地址不复考,推测或为今沿滩大桥一带沿滩镇乃一川南小镇,位于自贡市釜溪河中段,水流至此,几曲回转,呈S 形,出现多个回水沱,可见风水之奇昔有云 “沿河滩多” ,故而得名1942 年修筑解放前最大的船闸沿滩庸公闸后,险滩全被淹没, “礁石嶙峋、滩险水急”的河道奇观不复再有,若要回味昔日风光,可阅《沿滩上下船只碑记》 。

此碑记所述沿滩风景尤为幽美,宛如山水写意,堪称绝佳风景小品,读之似能想见当年景象,若可再刻于沿滩桥头以为风景掌故亦是雅事也,所记如下:“我邑城之西五十里地名沿滩者,山川形胜,卓尔异常上有犀牛口,转为左翼,下则观 音崖,佐 为 水口其 间居民铺户数十烟,往来行人,不绝如缕 对岸则有宝乘、四峰山两观接壤,钟鼓相应, 历称灵刹焉观下则沿江五里,舟楫往来,渔歌上下水落石出, 则石瓮硁然,空中多 窍 ,俯而吹之,若海螺声,且横 盘石下,青鼻鱼池,江流分纳时届三春,波光 荡漾,群 鱼踊跃,褰裳可取,第 见两岸行人,且行且止,顾而乐焉服贾者至斯地而心旷神怡,游观者止于斯而徘徊不去,美哉是亦 ”作者龙源,情况不详后来清朝诗人刘光第载舟于此,有《宿沿滩与舒广文夜话》写到“京洛归来此破裘,故人身世话沉浮地分井邑衔牙路,石阻官商掬指舟凉梦白回双榻月,滩声红落一灯秋水风萧瑟摇清听,仿佛荆州宿舵楼 ”近人名士毛一波晚年居美,也有诗歌《沿滩老家》回忆咏叹云“深谷为陵高谷岸,老家门接岭头云一溪流合沿滩水,夜夜滩声可静闻 ”两位诗人所写沿滩风光与沿滩古碑记可谓曲径同工,各有诗趣碑记后部份言当时沿滩因为水涸道窄,仅容一舟通过,经常发生运盐过船诉讼事件,时任富顺知县的熊葵向亲自出面调停,立规解决,从而避免争患和羁留。

由此文末感言道 “政不以地而益彰,事不固人而益传”可谓警世格言2015 年 9 月附录:《沿滩上下船只碑记》里人 龙源尝观上古帝王师相暨公乡大夫士庶,其有德堪传事可纪者,即田夫野老,皆得咏歌其迹以志不忘我邑城之西五十里地名沿滩者,山川形胜,卓尔异常上有犀牛口,转为左翼,下则观音崖,佐为水口其间居民铺户数十烟,往来行人,不绝如缕对岸则有宝乘、四峰山两观接壤,钟鼓相应,历称灵刹焉观下则沿江五里,舟楫往来,渔歌上下水落石出,则石瓮硁然,空中多窍,俯而吹之,若海螺声,且横盘石下,青鼻鱼池,江流分纳时届三春,波光荡漾,群鱼踊跃,褰裳可取,第见两岸行人,且行且止,顾而乐焉服贾者至斯地而心旷神怡,游观者止于斯而徘徊不去,美哉是亦江阳盐厂,水陆两道,装运出入之名区也但因[石曹]夹硐险,不时水涸 ,仅容一舟,是以上下相争,彼此相持,每多壅滞,至经旬日而羁留者有之今幸我仁廉熊公葵向,莅任斯土公巡厂政,沛泽滂流,爰定双单两日,上下照例遵行由是而争竞之患悉化,由是而羁留之病俱免上者相循次第,下者顺适其自然睹河水之洋洋奚,啻王道之荡荡乎?猗欤休哉!政不以地而益彰,事不固人而益传哉然而曳扁舟而驾是江者,泳斯游斯,浑焉淡忘,视公力于何有?龙等濡其恩波,沾其惠泽,久仰德政之当垂,每思仁声之远播,不揣陈陋,敢竭鄙忱,爰采片石以志不忘。

——《富顺县志》卷二十 ([清]熊葵向 修 周士诚 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公元 1760 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