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习 题 1-11.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1; 解:依题意有,则函数定义域.〔2;解:依题意有,则函数定义域.〔3;解:依题意有,则函数定义域.〔4;解:依题意有,则函数定义域.〔5解:依题意有定义域.〔6.解:依题意有,则函数定义域.2.已知定义域为,求<>的定义域.解:因为定义域为,所以当时,得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得函数定义域为;当时,得函数定义域为;当时,得函数定义域为:〔1若,;〔2若,;〔3若,.3.设其中求函数值.解:因为,则,.4.设,求与,并做出函数图形.解:,即,,即,函数图形略.5.设试证:证明:,即,得证.6.下列各组函数中,与是否是同一函数?为什么?〔1 ;不是,因为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不相同.〔2;是.〔3;不是,因为对应法则不同.〔4;不是,因为定义域不同.7.确定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内的单调性:〔1,; 解:当时,函数单调递增,也是单调递增,则在内也是递增的. 〔2,.解:,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则是单调递减的,故原函数是单调递减的.8. 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 解:因为,所以是奇函数. 〔2;解:因为,所以是偶函数.〔3; 解:因为,,所以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4.解:因为,所以函数是偶函数.9.设是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证明:〔1是偶函数,是奇函数;〔2可表示成偶函数与奇函数之和的形式.证明:〔1令,则,所以是偶函数,是奇函数.〔2任意函数,由〔1可知是偶函数,是奇函数,所以命题得证.10.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有界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函数在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证明:〔必要性若函数在区间上有界,则存在正数,使得,都有成立,显然,即证得函数在区间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充分性设函数在区间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即有,取,则有,即函数在区间上有界.11.下列函数是否是周期函数?对于周期函数指出其周期:〔1; 周期函数,周期为.〔2;周期函数,周期为2.〔3; 不是周期函数.〔4.周期函数,周期为.1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解:依题意,,则,所以反函数为.〔2;解:依题意,,则反函数.〔3; 解:依题意,,所以反函数.〔4.解:依题意,,所以反函数.13.在下列各题中,求由所给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并求这函数分别对应于给定自变量值和的函数值:〔1;〔2.解:〔1〔2,,.14.在一圆柱形容器内倒进某种溶液,该容器的底半径为,高为.当倒进溶液后液面的高度为时,溶液的体积为.试把表示为的函数,并指出其定义区间.解:依题意有,则.15.某城市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保证居民正常用水需要的前提下,为了节约用水,制定了如下收费方法:每户居民每月用水量不超过4.5吨时,水费按0.64元/吨计算.超过部分每吨以5倍价格收费.试建立每月用水费用与用水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用水量分别为3.5吨、4.5吨、5.5吨的用水费用.解:依题意有,所以.习 题 1-21.设,(1) 求的值;(2) 求,使当时,不等式成立;(3) 求,使当时,不等式成立.解:<1> .〔2 要使 即, 则只要 取N= 故当n>1110时,不等式成立.〔3要使成立, 取,那么当时,成立.2.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1; 〔2.解:〔1, 要使, 只要取, 所以,对任意,存在,当时,总有,则.<2>,要使, 即,只要取,所以,对任意的>0,存在, 当, 总有,则.3.若证明.并举例说明:如果数列有极限,但数列未必有极限.证明: 因为, 所以, , 当时,有.不妨假设a>0, 由收敛数列的保号性可知:, 当时, 有, 取, 则对,, 当时,有.故. 同理可证时,成立.反之,如果数列有极限, 但数列未必有极限.如:数列,, 显然, 但不存在.4.设数列有界,又.证明:.证明: 依题意,存在M>0, 对一切n都有, 又, 对,存在,当时, , 因为对上述, 当时, ,由的任意性, 则.5.设数列的一般项,求.解: 因为, , 所以 .6.对于数列,若,,证明:.证明: 由于, 所以, , , 当时,有, 同理,,, 当时, 有.取=max, , 当时, 成立, 故.习 题 1-31.当时,.问等于多少,使当时,?解:令 ,则,要使,只要,所以取,使当 时,成立.2.当时,.问等于多少,使当时,?解:要使<0.001, 只要, 即. 因此,只要就可以了,所以取.3.根据函数极限的定义证明:〔1; 〔2;〔3; 〔4.证明:<1> 由于, 任给,要使,只要.因此取,则当时, 总有,故.<2> 由于,任给, 要使,只要,即或, 因为,所以, 取,则当时, 对,总有,故有.<3>由于,任给,,要使,只要,因此取,则当时,总有,故.<4> 由于,任给,要使,只要,即,因此取,则当x>M时,总有,故.4.用或语言,写出下列各函数极限的定义:〔1; 〔2;〔3; 〔4.解: <1> , 当x<-M时, 总有;<2> , 当, 总有;<3> , 当时, 总有;<4> 当时, 总有.5.证明:.证明: 由于, ,所以.6.证明:若及时,函数的极限都存在且都等于,则.证明: 由于,则对,,当时,有.又,则,当,有.取那么对,当时,总有,故有.习 题 1-41.根据定义证明:〔1为当时的无穷小;〔2为当时的无穷小;〔3为当时的无穷大.证明: <1> ,因为,取,则当时, 总有,故.<2> ,因为,取, 则当时, 总有, 故.<3> , ,当时,总有,所以.2.函数在内是否有界?该函数是否为时的无穷大?解答: 取,则,因此当时,故函数 当时,不是无穷大量.下证该函数在内是无界的. , 且,,取, ,有,所以是无界的.3.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无界,但这函数不是时的无穷大.证明: 令,类似第2题可得.习 题 1-51.求下列极限:〔1; 〔2;〔3; 〔4; 〔5; 〔6;〔7; 〔8;〔9; 〔10;〔11; 〔12;〔13; 〔14;〔15; 〔16.解: <1> = .<2> = =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2.设 问当为何值时,极限存在.解:因为,所以,当,即时,存在.3.求当时,函数的极限.解:因为 所以不存在。
4.已知,其中为常数,求和的值.解:因为,所以,则.5.计算下列极限: 〔1; 〔2;〔3; 〔4.6.试问函数在处的左、右极限是否存在?当时,的极限是否存在? 解:,,因为,所以.习 题 1-61. 计算下列极限:〔1; 〔2;〔3; 〔4.解:〔1.〔2.〔3.〔4.2.计算下列极限:〔1; <2> ;〔3; 〔4;〔5; 〔6为不等于零的常数.解:.....3.利用极限存在准则证明:〔1数列,,,的极限存在;证明: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单调递增假设成立,则,所以数列单调递增.下证有界性,假设,则,故,即数列有界根据单调有界准则知存在.不妨设,则有,解得,〔舍去,即有.〔2; 证明:因为 ,又,所以.<3> ;证明:因为, 又,所以原式成立.<4> . 证明:对任一,有,则当时,有.于是〔1当时,,由夹逼准则得.〔2当时,,同样有.习 题 1-71. 当时,与相比,哪一个是高阶无穷小?解:因为,所以是比高阶无穷小.2. 证明:当时,.证明:因为,又,则,故.3. 利用等价无穷小的性质,求下列极限:〔1为正整数; 〔2;〔3; 〔4;〔5; 〔6; 〔7; 〔8;〔9,其中,均为常数.解:..........4.当时,若与是等价无穷小,试求.解:依题意有, 因为,,则,故.习 题 1-81.研究下列函数的连续性: 〔1 〔2解答:〔1在和内连续,为跳跃间断点; 〔2在上处处不连续。
2.讨论下列函数的间断点,并指出其类型.如果是可去间断点,则补充或改变函数的定义使其连续.〔1; 解答:在和内连续,为跳跃间断点.〔2解:在上是连续的.〔3; 解:在〔,1,〔1,2和〔2,内连续,x=1为可去向断点,若令,则在x=1连续;x=2为第二类向断点.〔4;解:在〔,0和内连续,x=0为第二类向断点;〔5;解:在,〔-1,0,〔0,1和内连续;x=是第二类间断点;x=0是跳跃间断点;x=1是可去间断点,若令,则在x=1处连续.〔6解:在和内连续,x=3为跳跃间断点.3.讨论下列函数的连续性,若有间断点,判别其类型.〔1;解:为跳跃间断点;〔2.解:为跳跃间断点.4.设函数试确定的值,使函数在处连续.解:因为所以,依题意有=2.5.设函数在点处连续,求和的值.解:因为,依题意有为任意实数.6.试分别举出具有以下性质的函数的例子:<1> 是的所有间断点,且它们都是无穷间断点,例如:;<2>在上处处不连续,但在上处处连续;例如:<3>在上处处有定义,但仅在一点连续,例如:习 题 1-91.研究下列函数的连续性:〔1;解答:因为在上是初等函数,所以在上连续.〔2;解答:显然当时,无意义,但,则是函数的可去间断点.〔3;解答:当时,即时,连续.2.求下列极限:〔1;解:〔2;解:= ;〔3;解:〔4;解:;〔5;解: ;〔6;解:〔7;解: ;〔8;解: ;〔9.解: ;3.设函数与在点连续,证明函数,在点也连续.证明:略.4.若函数在内连续,则和的关系是〔.A.. B.. C.. D .不能确定.解答:因为依题意有.5.设且,求常数的值.解:因为,则,所以.习 题 1-101. 证明方程在内至少有一实根.证明:令,则在上连续,又,根据零点定理,在开区间内至少有一点使,即在内至少有一实根.2.证明方程有正实根.证明:令,则在内连续,又,,根据零点定理,在内至少有一点,使,即有正实根.3.设函数对于闭区间上的任意两点、,恒有,其中为正常数,且.证明:至少有一点,使得.证明:任取,取,使,依题意有,则,即,由的任意性,可知在内连续,同理可证在点右连续,点左连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