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学习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7页
文档ID:93345717
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学习_第1页
1/7

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根据2009年8月1日实施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整理](2010-3-30)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是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方法: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变化率,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适用于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石门(立、斜井)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适用于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时<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区危险区,否则为突出危险区(包括出现喷孔、顶钻及其它突出预兆),检测点周围半径100m的预抽防突效果无效(第53条);检测点布置:对区段煤层(宽度或长度未超过120m)或穿层煤巷条带煤层,则每隔30-50m至少1个检测点;顺层煤巷条带煤层,则每隔20-30m至少1个检测点,每个区域不得小于3个;穿层石门揭煤区域煤层,则至少4个检测点,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及两侧,且至少1个检测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第55条);检测点有预兆无效范围: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 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若任何一个检验测试点的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有突出危险的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防突措施无效时,则此检验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即为突出危险区第53条)1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综合指标法;2煤巷、采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钻屑指标法、复合指标法、R值指标法;(具体方法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3要求:①连续进行至少2次区域验证;②工作面每推进10-50m至少进行2次区域验证;③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至少打一个超前距离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或物探措施(第57条);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方法: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第42条);要求:1、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2、瓦斯压力<0.74Mpa且瓦斯含量<8m3/t时无突区危险区,否则为突出危险区(第43条);3、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小于2个,沿倾向不小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程部位。

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方法: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开采保护层…分为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2种;①开采煤层群时,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则选择此煤层作为保护层;②如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则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但采掘前,必须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③优先选用上保护层(第45、46条);要求:①开采保护层时,同时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②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采取措施防止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采掘面或误穿突出煤层;③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3倍,并不得小于100m;④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如确需留时,要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瓦斯地质图上标明影响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采掘作业前,首先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第47条);⑤保护层保护范围:倾斜方向:卸压角70~90°确定;走向方向:若保护层采煤面停采时间超过3个月,且卸压比较充分,则卸压角56~60°确定;有效垂距,最大为:上保护层(急倾斜煤层<60m,缓(倾斜)煤层<50m), 下保护层(急倾斜煤层<80m,缓(倾斜)煤层<100m);开采下保护层开采时最小层间距:当﹫<60°,H=KMcos﹫,当﹫≥60°,H=Kmsin(﹫/2)(第48条);预抽煤层瓦斯…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井下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方式,应按顺序优先选取(第45条);要求:①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钻孔控制范围: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它为巷道轮廓线外至少各15m,均为沿层面距离);②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钻孔控制范围:整条煤层巷道及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它为巷道轮廓线外至少各15m,均为沿层面距离);③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钻孔控制范围: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④穿层钻孔预抽石门(立、斜井)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前实施,钻孔控制范围: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且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全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⑤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钻孔控制范围:条带长度不小于60 m,巷道两侧范围: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它为巷道轮廓线外至少各15m,均为沿层面距离;⑥在有效的区域内进行采掘作业时,距未预抽或预抽无效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m;⑦厚煤层开采时,预抽钻孔应控制开采的分层及上部至少20m,下部至少10m(煤层部分法向距离)(第49条);⑧钻孔封堵严密,穿层封孔长度≥5m,顺层封孔长度≥8m,孔口抽采负压≥13kPa,预抽瓦斯浓度<30%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第50条);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工 作 面 类 别石门(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第62条);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前进行(第63条);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掘进距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至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前要求的最小法向距离(石门、斜井:急倾斜煤层2m,其它煤层1.5m;立井:急倾斜煤层1.5m,其它煤层2m)过程中,必须采用物探或钻探手段边探边掘(第64条);(1)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由工作面向煤层至少打3个钻孔,测定△h2或Κ1,△h2≥200pa(干煤)或160pa(湿煤)或Κ1≥0.5 mL/(g.min1/2(干煤)或0.4 mL/(g.min1/2(湿煤)则有突出危险,否则无突出危险;(第73条)(2)综合指标法---由工作面向煤层至少打3个测压钻孔(层间距少于5m或岩石破碎时,各煤层都测定),分别测定p,f,△p, D﹦(0.0075H/f-3)(p-0.74),K﹦△p/f,若D≥0.25或K≥20(无烟煤)或15(其它煤种)则有突出危险,否则无突出危险(第72条);在实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若预测指标为无突出危险,则只有当上一循环的预测指标也是无突出危险时,方可确认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第60、68条);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煤巷5m、采煤工作面3m,地质构造破坏带煤巷7m、、采煤工作面5m)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第60条);(1)钻屑指标法—至少打2个(倾斜或急倾斜煤层)或3个(近水平、缓倾斜煤层)Φ为42mm,深为8-10m的钻孔, 其中巷道中部一个,并应平行掘进方向,其它钻孔终孔位置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处每1m测定全部钻屑量,每2m测定1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取Smax和△h2或Κ1△h2≥200pa或Κ1≥0.5mL/(g.min1/2)或Smax≥6kg/m,则有突出危险,否则无突出危险(第75条);(2)R值指标法---至少打2个(倾斜或急倾斜煤层)或3个(近水平、缓倾斜煤层)Φ为42mm,深为8-10m的钻孔, 其中巷道中部一个,并应平行掘进方向,其它钻孔终孔位置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处每1米测定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2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q时测量室长度为1m取Smax, qmax , R= (Smax-1.8)(qmax-4),若R≥Rm(Rm=6) 则有突出危险,否则无危险(第77条)(3)复合指标法--至少打2个(倾斜或急倾斜煤层)或3个(近水平、缓倾斜煤层)Φ为42mm,深为8-10m的钻孔, 其中巷道中部一个,并应平行掘进方向, 其它钻孔开口靠近巷道两帮0.5m处,钻孔终孔位置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处。

每1m测定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2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q时测量室长度为1m若q≥5.0 L/m in或S≥6kg/m则有突出危险,否则无突出危险(第76条);在实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若预测指标为无突出危险,则只有当上一循环的预测指标也是无突出危险时,方可确认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第60、68条);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煤巷5m、采煤工作面3m,地质构造破坏带煤巷7m、采煤工作面5m)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第60条);(1)钻屑指标法(第75条)(2)R值指标法(77条)(3)复合指标法(第76条)方法同煤巷掘进工作面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米布置一个预测钻孔,深度为5-10m(第78条);(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具体内容如下(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石门、立井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1)预抽瓦斯(2)排放钻孔----∮75-120mm,控制范围:A石门:石门两侧和上部轮廓线外至少5 m,下部至少3 m;B立井: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为井筒周围轮廓线外至少5 m,急倾斜煤层沿走向两侧及沿倾斜上部轮廓线外至少5 m,下部轮廓线外至少3 m。

第一次实施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少于15 m,且进入煤层掘进时必须至少保留5 m的超前距离(第82条);(3)水力冲孔---适用于打钻时具有自喷(喷煤、喷瓦斯)现象的煤层,至少控制范围:自揭煤巷道至轮廓线外3-5 m,冲出煤量≥20×煤厚(第83条);(4)金属骨架---一般在石门和两侧或立井周边外0.5-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