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情绪的理论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81.50KB
约29页
文档ID:89671744
情绪的理论_第1页
1/29

第二章 情绪的理论,,第一节、情绪的经典理论,(一)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兰格的情绪理论(1884~1885)也称外周论 基本观点:情绪是人对自己身体内脏变化的知觉也就是说,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虎可能吃人等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 情绪产生的过程 (1)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 (2)该刺激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反应 (3)由生理反应产生了个体的情绪活动 理论虽然有漏洞,但开创了研究人类情绪的先河.,,,,,内 脏,骨 骼 肌,感受器,,,,,,大 脑 皮 层,1,4,3,2,(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Cannon,1927;Bard,1934),(1)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2)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活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出神经活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 (3)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大 脑 皮 层,,丘 脑,,内 脏,感 受 器,骨 骼 肌,,,,,,,1,,5 4 2,3,,,(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升华作用 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少年维特之烦恼,6.投射作用 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画一张老师的漫画,骂他几句 7.文饰作用 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我这样做没什么,谁让老师对我那样! 酸葡萄作用 甜柠檬作用 8.反向作用 为了掩盖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9.固着作用 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10.退化作用 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萄葡的故事狐狸想吃萄葡,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 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狐狸平静地走了。

借用这个故事,心理学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萄葡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类行为如求爱不成, 虽内心深感失望,但却安慰自己,说对方并不那么值得爱;考研失败,说本来就没想上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酸萄葡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个体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Arnold,1960) (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刺激情境 —— 评估—— 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例子,大街上有一孕妇被抢劫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提供帮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激动 害怕/气愤 忽视,,,,,2、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Schacher et al., 1962,1971) (1)生理唤醒和认知比较是情绪产生的两个必要因素;(2)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3)提出“情绪唤醒模型”情绪唤醒模型的3个子系统: (1)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2)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记忆等),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 (3)对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和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实验研究,实验对象:大学生(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被试: (1)注射肾上腺素 ~ 唤醒生理活动 (2)指导语 a.第一组被试:注射维生素 ~ 心悸,手抖,脸发烧 b.第二组:同上 ~ 身体发抖,脚有点发麻,没别的反应 c.第三组:同上 ~ 不说结果 实验假设: (1)if 情绪由生理机制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应该一致 (2)if 情绪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随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 实验结果: 情绪产生于生理,环境,认知三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过程:,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

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控制组接受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分为三组: “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 “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 “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当被试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地愤怒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沙赫特的实验和理论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也受到了批评,缺乏对实验的先在效度的分析,实验设计复杂,后人难以重复得出相同的结果但是,沙赫特的研究毕竟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验依据,对认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情绪体验,,刺激情境,,生理变化,,认知因素,,,,,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15种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情绪 对核心相关主题的初评价 愤怒 你受到轻视或侮辱 焦虑 你感到威胁 悲伤 你失去亲人 内疚 你违背了道德规范 惭愧 你未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嫉妒 你期望拥有别人的东西 厌恶 你接近了某种你所排斥的东西 希望 你害怕面对最糟糕的局面并盼望事情有所好转 愉快 你正接近渴望的目标 骄傲 你获得了有价值的东西或取得了成就 感谢 你受到了别人的款待 爱 你渴望得到别人的感情 同情 你被他人的遭遇所感动,,,,,第三节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一)情绪与人格系统 伊扎德(1977)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子系统的自身发展与系统差异之间联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些子系统中,伊扎德认为认知过程起比较和辨别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作、思维和言语过程。

情绪具有动力化作用,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可见,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这是伊扎德理论的重要观点情绪系统,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种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 情绪系统 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 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恐惧-内疚 面部反馈,三、情绪激活的四种系统,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系统 动机系统 认知加工系统,第四节 情绪理论的进展,一、面部表情反馈学说 二、情绪的进化理论,情绪理论整合模型,a contemporary model of emotion,情绪刺激,,认知评价(危险),ANS唤醒,行为反应(跑),表情(恐惧的 面部表情),情绪体验(恐惧),,,,,,,,,,,,,四、情绪理论发展的取向,生理取向 认知取向 行为取向 动机取向 进化取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