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江苏版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共6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KB
约6页
文档ID:212299300
新课标-江苏版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共6页)_第1页
1/6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通州市平东初中 陈志鸿 初中物理重点、难点浅析如下:一,《测量》单元:包括长度、体积的测量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放置、读数、记录): (2)正确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固体体积(正确操作、读数、记录)难点:用排液法测不规则的密度小于某液体密度的物体的体积(关键测体积时要注意求得体积差值要真正为物体体积)二,《光学》单元: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折射初步规律及凸透镜成像重点:1,知道光在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2,会用光速作简单的计算;光年的概念(光在一年中运动路程,是天文学上距离单位) 3,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简单物体在 平面镜里成的像(对称的虚象) 5,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途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初步规律(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斜入射又分: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 7,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有实验技能。

难点:1,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简单光现象 2,用平面镜来控制光路(关键抓住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3,认识平面镜所成的虚象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的折射现象(画出从观察物到观察者的光线传播路线可加以说明) 5,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改变成像的大小(u>f成实象时像大则像距大,物距小)三、《声和波》单元:包括声音产生、传播、声速和声波重点:1、声源、声波的含义 2、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波、(声波的反射)回声 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比较四、《热》和《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包括温度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重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会选、会放、会读)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与否的关系 3、蒸发、沸腾各自特点、异同点、影响因素 4、能运用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5、初步理解什么叫热量会用公式Q吸=cm(t-t0)或Q放=cm(t0-t)计算热量、比热容(比热)、温度等。

6、理解和应用比热容(比热)的概念 7、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扩散现象,说明的问题 8、内容的概念,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及其各自实质难点:1、晶体的熔化和对应溶液的凝固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前者吸热,后者放热但温度不变 2、液体的沸腾吸热温度不变;液体的蒸发吸热温度降低(蒸发致冷原理) 3、知道热量与温度内能三个概念的区别 4、正确形成比热容(比热)概念,认识比热容(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五、《力》单元:重点:1、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存在不存在力关键看物体间有无作用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性质及其应用(垂直线工作原理、用途) 3、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从定义、有无方向、大小变否区别) 4、学会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 5、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 6、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计算难点:1、公式G=mg中g的意义、写法、读法 2、知道弹簧秤测力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拉力和伸长力成正比) 3、力的三要素在力的图示中的准确表示,尤其是压力的作用点,重力、浮力、压力的方向。

4、准确分析某些平衡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满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条件)六、《运动和力》:重点:1、客观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平常所说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以运动物体做参照物时确定另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关键画好示意图全面考虑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速度的单位换算;回熟练运用速度公式求解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要先画出路程示意图) 4、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s s1+s2 v1t1+v2t2 s1+s2 ①v= ②v= ③v= ④v= t t1+t2 t1+t2 s1 s2 + v1 v2 5、能运用惯性概念解释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6、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此力必定是非平衡力 7、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关键看原来的状态确定保持的状态);知道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指的是受力为零时理想状况,在实验室无法验证 8、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和产生的原因难点:1、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运动与否无关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要改变;物体可能作直线运动,也可能作曲线运动,可能作加速运动,也可能作减速运动七、《密度》:重点: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1、球的实心、空心判断方法最好采用比较V球和V质比较大小判断;且进而求出V球-V质即为V空心 2、容器盛液后再放金属块溢液时的有关运算,关键在于理清质量、体积关系(最好画图分析)八、《压强》重点:1.压力、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力定义,压力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4.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气压值。

5.会用实验验证液体压强公式难点:液体压强只与密度、浓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液重无关九、《浮力》 重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差值即为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可求浮力、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1.上浮与下沉、漂浮与悬浮、浮体与沉体的区别;上浮与下沉一般是非平衡状态,漂浮、悬浮是受二力平衡状态;浮体与沉体是受力平衡状态,前者是二力平衡,后者是三力平衡状态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浮力:(1) 漂浮体或悬浮体,受二力平衡F浮=G;(2) 静止在容器底的沉体受三力平衡:G=F浮+N(N支持力);(3) 用线或弹簧秤,上拉着的浸在液体中的静止物体,受三力平衡;G=F浮+T(T拉力);用线下吊着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三力平衡有G+T=F浮(T拉力)十、《电磁现象》包括:简单的磁现象、磁场、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 重点:1.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磁场和磁感应线的概念,磁场客观存在而磁感应线是人为假想的表示磁场分布的线;4.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同名和异名磁极的磁感应线分布;5.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7.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1.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2.连接电磁继电器控制用电器的电路 3.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 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满足(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2)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5.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十一《简单的电现象》、《电路》重点:1、电荷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2、会使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并借助已知种类电荷,判断物体带电种类; 3、 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5、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6、电路基本连接法:串联、并联; 7、短路、断路两故障及危害难点:1、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2、正电荷定向移动和负电荷相反方向移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 4、根据实际电路画出电路图(关键分清串、并联,并记住元件符号)十二《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重点:1、电流强度的概念、定义及单位; 2、用电流表测电流强度;注意串联在电路中、正负接线柱、量程等; 3、电压的作用; 4、用电压表测电压;注意并联在电路两端、正负接线柱、量程等; 5、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温度关系; 6、电路中I跟U、R之间的关系; 7、欧姆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8、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原理; 9、用滑动变阻器根据要求接入电路; 10、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特点;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11、并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特点;应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12、伏安法则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难点:1、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式电流的原因;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无关; 3、欧姆定律公式变形推导公式的物理意义; 4、根据滑动变阻器接如电路中滑片移动,判断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会利用电路特点逐步分析); 5、电路闭合前,滑片P应放在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位置处; 6、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 7、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及并联电路的电路分析; 8、排除实验中电路的故障(短路、断路)十三《电功和电功率》重点:1、电流做功过程就是电流转化为其他能的过程; 2、计算电功的公式; 3、电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计算公式; 4、掌握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原理、器材、记录数据处理、故障分析); 5、会读电能表,并会根据电能表容量判断家庭电是否“过载”; 6、电热定义;电功和电热关系(纯电阻用电器Q=W;非纯电阻用电器Q﹤W)。

难点:1、电流通过两个串联或并联电阻时,电功大小的定性分析; 2、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3、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 4、理解焦耳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5、两个串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