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指南【考查篇目】一、默写(17首诗+1文)前四单元每周一诗(8首) 第四课(3首) 第四单元古诗(6首) 《论语》八则二、诗歌鉴赏(9首诗)第四课(3首) 第四单元古诗(6首)三、课内文言文(2文)《论语》八则 《吕氏春秋》两则四、课内现代文(7文) 《春》 《春风》 《花的话》 《羚羊米雕》 《在那颗星子下》 《一千张糖纸》 《“诺曼底”号遇难记》【复习指南】一、默写第一遍复习完整背默全诗,第二遍复习抽默上下句,第三遍复习只关注自己易错的字考前动笔练习2-4组默写题,把可能会犯的失误提前都暴露出来二、诗歌鉴赏四 春之古韵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知道,明白)时(时令)节(节气),当春乃(就)发(萌发)生(生长)随风潜(悄悄地)入夜,润(滋润)物细无声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云俱(全部,都)黑,江船火(灯火)独(惟独)明晓(早晨)看红湿(带有雨水的红花)处(地方),花重(变得沉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春夜喜雨》文学常识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钱塘湖春行(唐)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刚刚)平(齐平)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刚归)燕啄春泥乱花(纷繁的花)渐欲(将要)迷(使……迷住)人眼,浅草才(刚刚)能没(遮没,遮住)马蹄最爱湖东行(散步)不足(满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文学常识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指草木)映(映衬)红(指花),水村山郭(外城城墙,这里指城镇)酒旗风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合称)四百八十(概数,表示数量多)寺,多少楼台(楼阁亭台,这里指寺院建筑)烟雨(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江南春》文学常识选自《樊川诗集》杜牧,字牧之,世称杜樊川,唐代诗人一三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向前)不见古人(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后不见来者(后世礼贤下士的明君)念(想)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的样子),独(独自)怆然(悲伤,凄恻)而涕(眼泪)下!《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诗人一四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去(离开),此地空(空荡荡)余(余下,留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又,再)返(返回),白云千载(年)空(徒然,白白地)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晴川(平原,一说汉水)历历(清楚可数)汉阳(汉阳郡)树,芳草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鹦鹉洲。
日暮(傍晚,日落时)乡关(家乡)何处(地方)是,烟波(像烟似的雾气笼罩在水面)江上使(让)人愁(忧愁,惆怅)《黄鹤楼》文学常识选自《崔颢集》崔颢,唐代诗人一五 山居(山中的住所)秋暝(傍晚)(唐)王维空(空寂)山新雨(刚下过的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照映),清泉石上流竹喧(喧哗)归(回家)浣女(洗衣服的姑娘),莲动(晃动)下(顺流而下)渔舟随意(任凭)春芳(花朵)歇(消散),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自己)自可留(居)《山居秋暝》文学常识选自《王右丞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一六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老朋友)具(准备,置办)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邀我至(到)田家(农家)绿树村边合(环绕),青山郭(外城墙,这里指村子的四周)外斜(倾斜)开轩(窗户)面(面对)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泛指农家的院子),把(拿,端)酒话(谈论)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指庄稼)待(等)到重阳日,还(回来)来就(接近,靠近,这里指欣赏)菊花《过故人庄》文学常识选自《孟浩然集》孟浩然,唐代诗人,田园派诗人一七 李白诗二首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横陈)北郭,白(白色,这里指水的清澈)水绕东城。
此(这)地一为别(作别),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万里征(远行)浮(漂浮)云游子(在家乡外的人)意(情感),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从此)去(离开),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鸣月下独酌(饮酒)(唐)李白花间(中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举(抬)杯邀请明月,对(面对)影成(合成)三人月既(固且,毕竟)不解(理解,懂得)饮酒,影徒(徒然,白白地)随我身暂伴月将(和)影,行乐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我歌(吟诵)月徘徊(来回走动),我舞影零(落下)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开永结交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相期(约会)邈(远)云汉(银河)《李白诗二首》文学常识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人称“诗仙”二、课内文言文二六 《论语》八则学而(然后)时(按时)习(实习,温习)之,不亦说(通“悦”,喜悦,高兴)乎(不亦……乎:不是……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知之为(是)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这)知(通“智”,聪明)也知之者(……的人)不如(比不上)好(喜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几个人)行(走),必(一定)有我师焉(于此,在那里)。
择其(他们的)善者(优点)而从(跟从,学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温习过去的知识)而知新(发现新的东西),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师矣(了)岁寒(一年中寒冷的时节),然后(这样以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那么,就)不达(达到目的);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吾(我)尝(曾经)终日不食,终夜不寝(睡),以(用来)思,无益(好处),不如学也《论语》八则 参考译文学习然后温习它,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好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也不怨恨(别人),不是有道德的人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几个人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那里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看见他们的缺点改正它温习旧知识,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一年中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不要求快速,不要贪求小利想要快速的,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那么就干不成大事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没有好处,比不上去学习《论语》八则 文学常识节选自《论语》《论语》,儒学经典,语录体散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二八 《吕氏春秋》两则(一)引婴投江有过(经过)于(从)江上者,见人方(正在,正要)引(牵,拉)婴儿而欲(想要)投之(他,指代婴儿)江中,婴儿啼人问其(这样做)故(原因)曰:“此(这)其(他的,指代婴儿)父善(善于,擅长)游其父虽(即使)善游,其(他,指代父亲)子岂(难道)遽(就)善游哉(吗)?以(用)此(这,这样)任(处理)物(事物,事情),亦(也)必(必定)悖(荒谬)矣(了)《引婴投江》参考译文有一个从江边经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要拉着一个婴儿想把他扔到江里,婴儿大声啼哭别人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婴儿的父亲即使善于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物,也一定是很荒谬的了《引婴投江》内容理解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对象不同,采取的措施也要有所不同2.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答:讽刺了不看对象,胡乱采取措施的人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渡)江者(有……者:有个……的人),其(他的,指代楚人)剑自(从)舟(小船)中坠(掉落,坠落)于(到)水,遽(急忙)契(用刀刻)其(那)舟,曰:“是(这)吾剑之(不译)所从坠(从这坠落的地方)。
舟止(停止),从其(他,指代楚人)所契者(……的地方)入(进入)水求(寻找)之(它,指代剑)舟已(已经)行(行驶)矣(了),而(但是)剑不行求剑若(像)此(这样),不亦惑(糊涂)乎(不亦……乎:不是……吗)!《刻舟求剑》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小船里掉落到江里,(他)急忙用刀子刻那小船,说:“这里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小船(靠岸)停止了,(他)从他用刀刻记号的地方进入水中寻找剑小船已经行驶了,但剑不会行驶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内容理解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事情(地点)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2.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答:讽刺了拘泥固执,不能因地制宜的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不韦,战国末期人三、课内现代文《春》1.最后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其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提示: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排比、夸张、反复和引用比喻/拟人修辞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征+人物情感。
2.第五段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的?答:第一句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芳香的气息;第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愉悦提示:五种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春风》1.文章第6-8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从哪一方面写出北国春风怎样的特点?答: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和拟声词,主要从声响方面写出北国春风粗犷、强劲的特点2.从全文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北国春风的?答:对比和衬托手法用柔美的江南春风对比和衬托北国春风,突出北国春风的粗犷美《花的话》1.本文的主体写了花儿们争贵比美时各自不同的神态、语言,她们对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两组花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前一组以榆叶梅为代表的花是以自我夸耀的方式来表现自我而后一组花的白丁香和玉兰是以互相夸耀,提高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我这两种花比前一组花更为虚伪所以不能颠倒2.二月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男孩在万紫千红的花园里偏偏选中了二月兰?结尾段蕴含了什么样的启示?答:(1)默默无闻,朴实无华2)小男孩选二月兰是因为她们向老师一样默默无闻,不求回报3)小男孩的出现为花儿们的争论做了无声的评判,并引出了二月兰。
借二月兰表达对具有谦逊品质和朴素作风的人的敬意提示:结尾段作用:揭示主旨,总结全文——指明具体主旨《羚羊木雕》1.第17-23段看似与全文内容没有关系,这部分主要说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1)这段话回忆“我”和万芳换裤子事件以及当时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情景2)在叙述顺序上说,这段话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我”和万芳深厚的友谊,表现了万芳的仗义和直率提示:叙述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事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概述插叙段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