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催化原理-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与催化氧化反应ppt课件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4MB
约46页
文档ID:588165194
催化原理-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与催化氧化反应ppt课件_第1页
1/46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与催化氧化反应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与催化氧化反应一、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二、 催化氧化反应三、 几个典型的催化氧化反应实例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n半导体的能带理论n计量化合物n非计量化合物 1.能带理论n固体由许多原子/离子所组成,彼此紧密相连,且周期性的重复排列n不同原子/离子的轨道发生重叠,电子不再局限于一个原子/离子内运动n电子可由一个原子/离子转移到相邻的原子/离子,因此电子在整个固体中运动,电子共有化 能带的形成受周期电场的影响扩散成为能带 容纳的电子数为两倍的轨道数 金属半导体绝缘体 半导体能带结构导带导带— 未被电子全充满满带满带— 被电子充满空带空带— 没有电子禁带禁带— 没有能级的区域分类: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1、本征半导体如:硅单晶、锗单晶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是价饱和状态导带中没有电子(低温),导电依靠温度激发 电子导电:n型导电空穴导电:p型导电 n本征半导体同时存在n型导电和p型导电n温度增加,价电子由满带到导带的数目增加,导电能力增加,电阻减小 2、杂质半导体n氧化物不是绝对均衡地按化学计量比组成;n吸附外界杂质造成能带图中,在禁带区域出现新能级n施主能级—— n型半导体(Negative Type)n受主能级—— p型半导体(Positive Type) P型半导体型半导体Ⅲ族,族,BSi n型半导体型半导体ⅤⅤ族,族,AsAsSi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类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类型1.计量化合物2.非化学计量化合物3.异价离子的取代 1.计量化合物n计量化合物是严格按照化学计量的化合物如:Fe3O4、Co3O4具有尖晶石结构(AB2O4),在Fe3O4晶体中,单位晶胞内包含32个氧负离子和24个铁正离子,24个Fe正离子中有8个Fe2+和16个Fe3+,即:Fe2+Fe23+O4。

这种半导体也称本征半导体 nn-型半导体的有ZnO、Fe2O3、TiO2、CdO、V2O5、CrO3、CuO等,n属于p-型半导体的有NiO、CoO、Cu2O、PbO、Cr2O3等, 2.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① 含过多正离子的非计量化合物 ② 含过多负离子的非计量化合物 ③ 正离子缺位的非计量化合物 ④ 负离子缺位的非计量化合物 ① 含过多正离子的非计量化合物n如:ZnO 其Zn过量,过量的Zn将出现在晶格的间隙处为了保持电中性,Zn+拉一个电子e在附近,形成(eZn+)这个e在一定的温度激励下,可脱离这个Zn的束缚,形成自由电子,被称为准自由电子温度↑,e的能量↑,准自由电子是ZnO导电性质的来源这种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 ② 含过多负离子的非计量化合物n由于负离子的半径较大,在晶格的孔隙处不易容纳一个较大的负离子,所以间隙负离子出现的机会较少n(目前只发现UO2+X) ③ 正离子缺位的非计量化合物n 如:NiO,Ni2+缺位为了保持电中性空穴在温度不太高时就容易脱离Ni,在化合物中移动,T↑,能量↑,这个化合物由于准自由空穴是导电的来源,称p-型半导体 ④ 负离子缺位的非计量化合物V2O5中O2-缺位 为 n-型半导体 3.异价离子的取代用异价离子取代化合物中的离子也是形成杂质半导体的途径。

外来离子的半径不大于原来离子半径的时候,外来离子可占据原离子的晶格位置,为了维持晶格的电中型,在晶格中会引起邻近离子价态的变化:n 高价态离子取代时,将促进电子导电,促进n型;n 低价态离子取代时,将促进空穴导电,促进P型外来离子半径过大,不能取代晶格离子时,将停留在晶格间隙,导致EF升高 加入高价离子:Fermi能级升高, n型电导增加 加入低价离子:Fermi能级降低,p型电导增加 金属氧化物对气体的吸附n弱化学吸附:吸附粒子保持电中性,晶格自由电子和空穴不参与晶格表面与吸附粒子的键合;n强化学吸附:(1)吸附粒子捕捉电子而带电荷(2)吸附离子从晶格获得空穴而带电荷 吸附对氧化物半导体性能的影响1)吸附正离子化的气体 2)吸附负离子化的气体 半导体催化剂的导电性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nN2O的分解nCO的氧化 能使N2O分解为N2与O2地催化剂可分为三类nCu2O,NiO,CoO(在400度下就有活性)-pnCuO,MgO,CeO2,CaO(在400-500度之间)nAl2O3,ZnO,Fe2O3,TiO2,Cr2O3(在450度以上)-nN2O+e —— N2+O- (1)O- —— 1/2O2+e (2)——————————N2O —— N2+1/2O2一般(2)为决速步骤,p型半导体有利;升高温度(1)为决速步骤,n型半导体有利。

p型半导体CO氧化NiO中引入Li增加了空穴数提高了p型导电能力引入Cr减小了空穴数减小了p型导电能力CO吸附形成正离子为决速步骤 n型半导体上CO氧化ZnO中引入Li+减小了n型导电能力引入Ga3+增大了n型导电能力氧气吸附生成负离子为决速步骤 二、催化氧化反应 1、还原氧化机理n催化氧化机理常常可以看作是一个还原—氧化过程n第一步烃类与氧化物反应,烃被氧化,氧化物被还原;n第二步是还原了的氧化物与氧反应恢复到起始状态 n 从这机理可见,在催化剂上要有两类活性中心 ① 能吸附反应物分子(如M1吸附烯烃); ② 能吸附气相氧分子为晶格氧nM1M2 双金属氧化物组成,如 MoO3-Fe2O3, MoO3-Bi2O3, MoO3-SnO2等,nM1=M2,可以是单组分氧化物M必须能变氧化价n这机理模型对其他的许多烃类的催化氧化反应都是适用的如烯烃的氧化、氨氧化、甲醇的氧化等 2、催化剂表面上的氧物种及催化作用 1/2O2(g)→O(g) 248kJ/molO(g)+e→O-(g) -148kJ/molO-+e→O2- 844kJ/mol1/2O2(g)+2e→O2-(g) 944kJ/mol 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Ag(主剂) Cl、S、P(调变剂)加入的量很少。

CaO、BaO、MgO(结构性助剂)以抗烧结 (粗孔)作载体动力学研究表明: 三、几个典型的催化氧化反应实例n乙烯环氧化n丙烯氧化 机理一:n O2-也会引起深度氧化 这时可以加入一些氯化物来破坏4Ag(原子簇)的结构,防止由于O2-引起的深度氧化 机理二:机理二:l助催化剂的作用,减少表面氧的电荷;l碱金属的存在,以提高氯离子的稳定性,中和表面的酸中心,以减弱EO异构变为乙醛的反应,然后被完全氧化 烯丙基氧化反应烯丙基氧化反应其关键的一步是:C原子上的H受到进攻被摘取后形成烯丙基,机理如下: -原子上的H受到进攻被摘取后形成烯丙基的机理: 例:丙烯氨氧化反应催化剂:Mo-Bi-P-O, Sb-Fe-O 等 n 反应机理: 催化剂 为例: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