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件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8MB
约33页
文档ID:585724776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件_第1页
1/33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何为课堂观察?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是在一般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使观察者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对课堂中事物洞察的深度和广度在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眼睛活动中引入课堂观察技术,对于改进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进学校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的起点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的缘起观察法•观察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定量的观察研究 定性的观察研究 定量和定性融合的观察研究 国外课堂观察的实践与发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主体间的自由交往过程,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上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范围积极的情绪范围A解决问题的范围B提出问题的范围C消极的情绪范围D类型1.团结2.解除 紧张3.协调4.建议指示5.意见6.指望他人7.有关信息的请求8.有关意见的请求9.有关指示的请求10.不协调11.制造紧张12.对抗的示威 •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FIAC),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互动分类系统(FIAC) 在课堂观察中没3秒取样一次,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照编码系统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作为观察记录。

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他们表达着课堂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先后连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以表现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 弗兰德斯把课堂言语活动分为10个种类 •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观察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操作性•量化的课堂观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但其过于技术化,缺乏定性的理解、诠释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种志研究等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始进入课堂观察•开放、完整的文字记录对课堂场景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描述,呈现课堂全貌使定量分析被剥离开来的课堂事件、行为回归课堂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更好的理解、诠释课堂,是一种定性的观察方法 定义定义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 试图在研究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东西 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 研究过程研究过程 从初始的观察,推出尝试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再启发进一步的观察,然后修正结论,是在研究情境中所获经验指导下的探索过程 人种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需要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人种志研究本质上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同时又非常具体,细节丰富 人种志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参与观察,包括与研究对象长期居住、直接联系、反复观察、询问、闲聊等,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技术包括:生活史、面谈、问卷、文献、录音、录像、事件分析等 •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定性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课堂观察知识和技术•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受到重视,不断发展出新的课堂观察技术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课程研究专家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于1985年出版了专著《教师课堂研究指南》(Teacher’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突出以提高教师判断力和自主权为目标的一系列理念,坚持教师即研究者,在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形成成熟的体系,是课堂研究的实用指南 •《教师课堂研究指南》适合于那些为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希望在他们的课堂和学校进行研究的教师该书自从1985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英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该书的第二版里,作者特别突出了课堂观察在支撑教师和学校发展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更加强调在整个学校的背景下审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在该书的第三版里,作者力图论证,教师研究不仅应该在整个学校倡导,而且教师研究也应该坚定不移地聚焦于教和学该书的目标就是为师生提供一个实用的指南,指导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研究,指导他们把这些研究活动与他们教和学的知识技能的拓展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 课堂观察在中国•上海是国内开展课堂观察技术研究比较早的地方,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开发的“全息性客观描述技术”和“选着性行为观察技术”在上海校本研修课题中首先应用•2002年,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课堂观察指导的专业书籍•柳汐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周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林存华《听课的变革》,郑金洲《评课的变革》等专著,也都涉及了课堂观察的专门讨论 课堂观察实践•2005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的教育科研合作•2008年,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课题“适于中学普及应用的课堂观察技术研究” •余杭高级中学自2005年9月起,在崔允漷教授指导下,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思传统听评课,借助科学观察手段,于2006年4月成功开发《课堂观察手册》,并应用于实践。

•2007年12月,主办“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于研讨活动”•2008年出版由沈毅、崔允漷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提供了课堂观察实例,是国内课堂观察研究的又一经典力作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厦门市多所中学的各科一线教师参与,开发了“课程观察工具箱”,包涵丰富的课程观察工具和观察量表•2011年出版由伯海英主编的《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堂观察技术》书中详细叙述了课程观察的实用技术和研究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给出丰富的观察量表和课堂观察优秀案例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传统的听评课通常是课前选定听课对象和听课内容,听课教师就是一支笔、一个本随意步入课堂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是把听评课当做任务来做,参与性不强,评价单调,更注重结果,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级,量化的实证分析•很少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行为,学习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开展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成功范式 四个维度构建课堂观察框架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1.被观察者说课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1.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3.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观察者利用观察量表等工具对各自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实例•苏教版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任课教师:王忠华(余杭高级中学化学教师,教龄6年)教学主题: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二课时)(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观察教师:化学组课堂观察合作体 课前会议课前会议二.各位观察教师与王老师交流三.讨论后确定观察点情境创设:3位教师学生活动:4位教师提问、理答、回答:2位教师教师的讲解效度:3位教师教材的二度开发:3位教师一.王忠华老师说课 1.教学内容 2.学生情况 3.教学流程 4.教学检测 5.我的困惑 课中观察课中观察1.观察工具---观察量表2.观察位置的选择观察学生活动情况的教师坐在两排学生之间观察情境活动中学生表情的教师坐在前排观察教师行为的教师坐在最后 学生座次表上标注出了学优生和学困生 观察量表举例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序号教师提问停顿时间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教师提问(以原话为准)指向层次学生回答(以原话为准)回答方式理答方式清晰模糊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析、评价无应答集体回答个别回答讨论、汇报打断或代答不理睬或批评重复答案鼓励、称赞追问123 频次问题本身指向清晰22模糊0层次识记11理解、应用12综合、分析、评价4频次学生回答无应答2集体回答12个别回答14讨论、汇报2观察统计结果频次教师理答打断或代答7不理睬或批评1重复答案8追问12鼓励、称赞8 观察量表举例 讲解 主题语言辅助方式有效性直白简洁语调语速音量节奏其他板书实物实验手势视线其他科学性重难点逻辑性形象性其他认识化学电源了解干电池的构造及原理书写电极反应式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课程:化学电源的构造与原理(苏教版必修1) 观察点:教师讲解的有效性 课后会议课后会议一.王忠华老师课后陈述二.观察汇报 分组汇报三.本次课堂观察后达成的几点结论 (针对性强,有效帮助教师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四.被观察者课后反思报告 观察者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的优势一.同时观察教师和学生,更为全面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既有数据支撑,又有质性分析三.不是为了评价教学,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教师专业水平,观察过程中教师平等对话,充分参与四.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五.作为一种研究活动,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桥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课堂观察推广有一定难度1.课堂观察技术的学习2.实施过程较为复杂3.观察工具开发4.日常化观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