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乐多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LcS的研究成果分享石滨海Ph.D.2013.04.15Part 1. 养乐多研究所介绍Part 2. 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Part 3. 养乐多LcS菌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Part 1. 养乐多研究所介绍主要内容 代田理念-Yakult的DNA时间大事记1930代田博士在京都大学医学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强化培养出LcS菌株1935代田保護菌研究所设立,开始生产销售LcS活性乳酸菌产品1955养乐多本社成立,在京都设立研究所1967在东京国立市设立养乐多中央研究所,代田博士亲自担任首任所长1985增设新研究栋(现南馆)和安全性试验研究设施1992增设肠内菌群研究栋和图书厚生栋2005在比利时根特市设立养乐多欧洲研究所2009新建食品研究栋2012药品,化妆品等4幢新研究栋在建中2009年食品研究栋2005年欧洲研究所1992年肠内菌群研究栋1985年新研究栋(现南馆)1967年中央研究所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概要成立: 1955年4月所在地: 日本东京都国立市研究人员: 约250人研究内容: 基础研究、食品开发研究、医药品开发研究、化妆品开发研究、分析实验研究所风景屋顶庭园胶囊森林浴图书馆茶话室研究风景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质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YIF-SCAN的主要优点 迅速迅速(速)(速) 50人肠内菌群解析 = YIF-SCAN 3天 传统培养法1年 = YIF-SCAN 3天 简便简便(便利)(便利) 从样本到结果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厌氧培养操作。
高精度高精度(精度高)(精度高) 比传统方法精度高1000倍实验误差极少 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広汎用性)(広汎用性) 肠内菌群以外还可用于病原菌和土壤细菌等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YIF-SCAN肠内菌群分析仪YIF-SCAN的临床应用1.在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培养检查中快速并高感度地检测末梢血中的细菌2.可以对药物耐性细菌进行快速准确诊断3.适用于消化器外科手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性诊断YIF-SCAN今后在临床领域的应用非常值得期待 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应用原理LcS研究的小常识(豆知識)养乐多最早的学术论文?养乐多最早的学术论文?Time: 1932Author: 代田代田 稔稔 博士博士Title: 生菌療法Journal:社会衛生, 25 1-5 (1932)养乐多最早的临床试验论文养乐多最早的临床试验论文?Time: 1974Author: Yamagishi, T., Serikawa T., Morita,R., Takahashi K., Nishida S.Title: Effect of a Lactobacillus product administration on the anaerobic intestinal flora of aged adultsJournal: Japa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8, 211-216 (1974)Abstract: 健康老人(健康老人(30名)名)饮用用Yakult 65( (250亿活菌数)后,活菌数)后,肠内菌群得到改善。
内菌群得到改善Pubmed*上可以查到的上可以查到的LcS相关论文数相关论文数?多达 151151 篇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 Pubmed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文献搜索网站Pubmed*上可以查到的中央研相关论文数上可以查到的中央研相关论文数?多达 367367 篇(1982-2012)养乐多研究所介绍养乐多研究所介绍数据来源:养乐多中央研究所主页http:/institute.yakult.co.jp/2011年2012年Part 2. 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古代养生家对保持大便通畅,以求延年益寿颇为重视u 汉代王充论衡中:“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u 道学文化中讲究”每日通便,以求长寿 ”u 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称人体内的“宿食”不排出会引起许多并发症u 中医理论“粪毒入血 百病蜂起”,指的是肠道是百病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公元86年)( 公元27-97年)肠道微生态1.肠道中有超过 10101 14 4 微生物2.细胞数量是人体的 1010 倍 3.基因数量是人体的 150150 倍 4.有超过 10001000 种的细菌长度约 7m7m(小肠+大肠)吸收面积约 300m300m2 2 = A tennis court肠道内存在人体总量606070%70% 的免疫细胞和抗体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n口腔n呼吸道n胃肠道n泌尿道n皮肤其中胃肠道微生态系是人体的最重要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肠道有多重要?1、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2、最重要的免疫器官3、肠道是代谢症候群的发源地4、肠道是第二个大脑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消化道的4大屏障功能序号名称主要物质作用原理1化学屏障胃酸、胆汁酸强酸性,杀菌作用2生物屏障肠内有益菌,益生菌维持肠内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和有害物质3机械屏障肠壁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排列防止有害菌和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4免疫屏障肠道黏膜免疫免疫球蛋白A作用NK细胞作用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粘液层上皮层固有层肠道菌群能直接与中枢神经相互影响2011年美国科学院报(PNAS)肠道菌群调控大脑发育及行为论文肠道是第二个大脑正常的大脑功能需要健康的肠道microbiota-gut-brain axis菌-肠-脑 轴线 Nature Reviews Neroscience 2012 Sep 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减少有害菌(引起感染症菌)改善便性防御感染作用维持增进健康调节免疫通过培尔氏节作用于免疫細胞抑制有害物质的产生预防生活习惯病降低癌症发病率降低感染危险性降低过敏危险性活着到达肠内产生乳酸及醋酸(有用菌的増加)吸附和排除致癌物质肠内环境改善肠内环境改善作用作用免疫免疫调节调节作用作用调节肠道运动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人体肠道健康Part 3. 养乐多的LcS菌研究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特性菌 株 名: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中 文 名: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形 状:杆状菌(长度:1.55微米;直径:0.4 0.8微米)培育环境:有氧或无氧环境下均可增殖 培育温度:1541(最适宜温度37) 耐酸性强,pH=3左右可以生存代谢产物: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等产生乳酸 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 等 减少氨、硫化氢、吲哚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干酪乳杆菌代田株的健康作用活着到达肠内,维持肠内平衡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及有害物质改善排便状况增强身体的抵御力肠内环境改善免疫调节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l 活着到达肠道 l 肠内菌群平衡 l 改善便性 便秘 腹泻l 减少有害物质已发表结果免疫调节: 提高NK细胞活性 增加IgA的分泌肠道调节: 耐胃酸胆汁酸 增加有益菌 减少有害菌 抑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对应的作用机理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l 提高免疫力l 抗过敏l 抗感染抗炎症l 癌症预防 膀胱癌 大肠癌l 代谢综合症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LcS活着到达肠道时间发表学术期刊人群内容2012J Med Assoc Thai, 95, S42-S47泰国在泰国健康人群中验证了LcS能够活着到达肠道。
2011Food Microbiol., 28, 7, 1359-1366 -用体外模型来验证LcS的耐酸性和耐胆汁酸性2010Int J Microbiol, 139, 154-160 比利时用LcS检出培养基确认活着到达肠道2008 Int J Food Microbiol, 126, 210-215 日本用特定引物检出粪便中的LcS菌,并鉴定菌株2007J. Appl. Microbiol., 2, 1026-1032 英国LcS活着到达肠道,肠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增加2006Bioscience Microflora, 25 ,4 , 137-146 日本女大学生粪便中检出LcS. 199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48, 51-57 日本LLV培养法和单克隆抗体法验证LcS能活着到达肠道1991日本細菌学雑誌, 28, 691-697 -消化液(胃液、胆汁)耐性体外試験酸处理前酸处理30分钟后酸处理60分钟后干酪乳杆菌代田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维持肠内菌群平衡时间菌株发表学术期刊对象内容1993LcSPhilippin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2 2 -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菌,志贺氏菌的生长2001Synbiotics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 46,2010-2016 短肠症小儿改善肠内菌群,改善生命危险状态。
2001LcSJ. Pediatric Gastroentol. Nutr. , 32 4 506-508短肠症小儿改善的肠内菌群2002SynbioticsClinical Nutrition , 21 6 527-530 (2002)集中治疗室中的重症患者改善肠道蠕动和肠内环境2003Synbiotics Pediatr. Int., 45 359-362 (2003)抗生素治疗的肠炎小儿改善抗生素治疗后的肠内菌群2004J Pediatr Surg , 39 1686-1692 (2004)短肠症的肠炎患者改善肠内菌群,改善便性,体重增加2006SynbioticsInt J Probiotics Prebiotics, 1 161-168 (2006)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改善肠内菌群,显著抑制病原菌,改善营养状态2009SynbioticsDig Dis Sci, 54 10711078 (2009)ICU的SIRS患者改善肠内菌群,维持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感染并发症频率,减少致病菌2010LcS、BbrYPediatr Int , 52 362-367. (2010)儿童(4名)促进手术后形成正常的肠内菌群,预防术后感染症。
2011LcSJ Gastroenterol长期低用量阿司匹林服用者减轻长期服用低用量阿司匹林对小肠和肠内菌群的伤害2011LcSInt J Probiotics Prebiotics养老设施中的老年人肠内菌群改善,有机酸和pH值改善,发热期间缩短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肠内菌群平衡是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的动态平衡2012国民肠道健康白皮书参与调查共计14581人,男女比例约为100:75 l l 95%95% 存在肠道问题,存在肠道问题,23%23% 腹泻和腹泻和 19%19%便秘l l 86.63%86.63% 排便不轻松排便不轻松l 肠道问题缘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吸烟吸烟、嗜酒嗜酒、不运动不运动l 对肠道问题重视不够对肠道问题重视不够中国人肠道健康现状养乐多的养乐多的LcSLcS菌研究菌研究改善排便状况(腹泻)时间菌株发表学术期刊内容1990LcSActa Medica Philippina, 26 2 116-122 改善大鼠腹泻1994LcSJapa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47 2755-2762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和腹泻2010LcS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10 5 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