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2012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25.29KB
约65页
文档ID:113007442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2012_第1页
1/65

1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草案� 中华外科学会 临床营养支持学组 目 录 2 第一章 概述�吴肇汉�„„„„„„„„„„„„„„„„„„ 1 第二章 营养评价�曹伟新�„„„„„„„„„„„„„„„„ 4 第三章 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 第四章 肠内及肠外营养„„„„„„„„„„„„„„„„„„12 第一节 肠内营养�李宁�„„„„„„„„„„„„„12 第二节 肠外营养�于健春�„„„„„„„„„„„„14 第三节 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17 第五章 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19 第六章 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22 第一节 老年人�王为忠�„„„„„„„„„„„„„22 第二节 心脏病�林锋�„„„„„„„„„„„„„„23 第三节 肺部疾病�许媛�„„„„„„„„„„„„„25 第四节 糖尿病�徐鹏远�„„„„„„„„„„„„„26 第五节 肾衰竭�刘敦贵�„„„„„„„„„„„„„28 第六节 肝硬化�迟强�„„„„„„„„„„„„„„30 第七节 脑损伤�朱维铭�„„„„„„„„„„„„„31 第八节 烧伤�伍晓汀�„„„„„„„„„„„„„„33 第九节 危重病人�许媛�„„„„„„„„„„„„„34 第十节 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35 第十一节 短肠综合征�吴肇汉�„„„„„„„„„„37 第十二节 胰腺炎�伍晓汀�„„„„„„„„„„„„39 第十三节 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40 第十四节 消化道瘘�李宁�„„„„„„„„„„„„42 第十五节 癌症�曹伟新�„„„„„„„„„„„„„44 第十六节 器官移植�刘敦贵�„„„„„„„„„„„45 第十七节 围手术期�周岩冰�„„„„„„„„„„„46 第七章 常用 EN 及 PN 制剂�朱维铭�„„„„„„„„„„„47 第一章 概述 3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 30 余年的历史。

早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曾宪九、 黎介寿� 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在外科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 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 大医学界所接受� 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 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 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 里�特别是某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 发展较慢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国 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 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 医院里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另 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 �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 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 不足�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

有时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医护 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纵观上述各方面的因素� 我们感到及时总结并 交流经验对于推广这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比较完善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 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但相反�不恰当的营养支持则不 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很多其差别是很明显的为缩小这种差距�我们深感制订操作 指南的重要性 操作指南将成为临床医师们实施营养支持的规范 这必将使我国的临床营养 支持治疗更广泛、 更健康地发展 为此� 我们 “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 制订了这份 “临 床肠内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 ”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 1~5 章是总论的内容�包括营养评价、营养物质需要量、肠内 外营养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方法、 临床效果监测和并发症防治、 以及营养素与药物的相关性等 第 6 章是对 17 种不同代谢状态或疾病分别作较扼要的讲述�包括营养代谢变化的特点、营 养支持原则、营养支持实施要点等部分章节还附有原发病的治疗要点等全书由“营养支 持学组”全体成员负责撰写尽管临床工作十分繁忙�但各位作者都以主人翁的态度非常积 极地承担了这项工作。

这是初稿�一定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国内在本领域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 究的资料还较少�因此在撰写“指南”时主要是参考了国内外已被认可的观点及做法�其中 不少是专家的经验总结�这就难免有欠妥之处相信在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经过数次 的讨论和修改�将可能使这份“操作指南”在推广和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吴肇汉� 第二章 营养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营养评价和代谢评价 营养评价包括客观和主 4 观指标的变化 前者主要通过体格检查、 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获知� 后者则主要通过病史、 主诉等获得 代谢评价包括对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检查和分析� 及人体对营养干预后产生的代 谢反应营养评价也是对营养支持后临床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营养评价内容】 1�体重�体重过度降低或增加均可视为营养不良�其评判标准为在 6 个月内因非主观 原因比平时体重降低或增加 10�左右� 或比过去一个月的体重降低或增加 5�� 或体重为理 想体重的±20%其中体重增加可能系水潴留所致�而实际瘦组织群量仍减少�其次也可为 肥胖所致肥胖属营养不良的另一类型�在此不作详述 2�体质指数(BMl)�BMI=体重(kg)�[身高(m)]2。

亚洲人正常值为 18.5~23�25 为肥胖 3�肌力和握力�颞肌、三角肌、肩胛上和肩胛下肌、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的大小 及肌力测试�可早期提示肌肉强度和功能的衰退或变化情况 4�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间接判断体内脂肪储备量 正常值�男性 11.3-13.7 mm;女性 14.9~18.1mm 5�上臂肌围(AMC)�用于判断全身骨骼肌群量AMC (cm)=上臂中点周径(cm)-3.14× TSF(mm) 正常值�男性 22.8—27.8 cm�女性 20.9-25.5 cm 6�生物电阻抗(BIA)测定�根据各类组织不同的传导性能�测算人体总液量、细胞外液 和细胞内液量�利用所测体内液体量可算得脂肪和非脂肪组织(瘦组织群)含量 7�双能 X 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根据不同密度的组织 衰减光子程度不同的原理� 应用两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经横断面透过人体某一部位� 记录能量 的衰减程度计算出不同组织的含量 DEXA 主要用于骨密度测定、 计算脂肪组织和骨骼外的 非脂组织�是近年来人体测量学的一大发展本仪器内的软件存有西方健康人群的参数�可 作为病人测定值的对照(上述仪器也相同)。

目前尚无国人的相关数据�临床应用时需同时测 定健康对照者 8�肌酐身高指数(CHl)�尿肌酐排泄量与体内骨骼肌量相关�可用于判断体内骨骼肌分 解程度 24h 尿肌酐排出量�mg� CHI�%�= ×100% 相应身高的理想 24h 尿肌肝(mg) 理想 24h 尿肌酐排出量由标准量表查得 9�尿 3-甲基组氨酸�测定 24 小时尿中的 3-甲基组氨酸排出量�可了解骨骼肌分解状 况 10�血清蛋白�不同的血清蛋白质的半寿期各不相同�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 纤维连接蛋白的半寿期分别为 20 天、8 天、2 天和 15�20 小时半寿期短的血清蛋白质水 平的变化更有助于反映短期内营养状况的变化 11�细胞免疫功能�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NK、LAK 细胞活性�T 细胞亚群比例的变 化和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 12�主观症状�包括食欲、有无进食或吞咽困难、味觉和嗅觉的异常及腹胀、腹泻等 【代谢评价内容】 1�氮平衡和整体蛋白质更新串的测定�有助于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程度 5 氮平衡(g�d)=24 小时摄入氮量-24 小时排出氮量�24 小时排出氮量可经凯氏定氮法测定 24 小时排出物中的含氮量�也可按[24 小时尿尿素氮+3]计算。

2�重要脏器功能�尤其肝、肾的代谢功能 3�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当营养干预后�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和脂肪廓清情况 【简易营养评价法】 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是一种简单、快速�适用于评价病人 (特别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方法�由 Guigoz、Vallas 和 Garry 于 1994 年提出内容包括人体测量�整体评价、膳食问卷及主观评价等各项评分相加即 得 MNA 总分 微型营养评价问卷 ①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②家庭地址 ③原有疾病 ④体重(kg ) 身高(m) 血压 1�筛选(按不同程度给予量化评分) 1�既往 3 个月内是否由于食欲下降、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摄食减少? 0=食欲完全丧失 1=食欲中等度下降 2=食欲正常 2�既往 3 个月内体重下降 0=大于 3kg 1=不知道 2=1~3kg 3=无体重下降 3�活动能力 0=需卧床或长期坐着 1=能不依赖床或椅子�但不能外出 2=能独立外出 4�既往 3 个月内有无重大心理变化或急性疾病? 0=有 1=无 5�神经心理问题 0=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 1=轻度智力减退 2=无问题 6�BMI(kg�m2) 0=小于 19 1=19~小于 21 2=21~小于 23 3=大于或等于 23 筛选总分(14)�≥12 正常�无需以下评价 ≤l1 可能营养不良�继续以下评价 2�评价 7) 独立生活(无护理或不住院)? 0=否 1=是 8) 每日应用处方药超过三种? 0=是 1=否 9)褥疮或皮肤溃疡? 0=是 1=否 6 10)每日几次完成全部饭莱? 0=1 餐 1=2 餐 2=3 餐 11)蛋白质摄入情况� * 每日至少一份奶制品? A)是 B)否 * 每周二份以上荚果或蛋� A)是 B)否 * 每日肉、鱼或家禽? A)是 B)否 0.0=0 或 1 个“是” 0.5=2 个“是” 1.0=3 个“是” 12)每日二份以上水果或蔬菜? 0 二否 1 二是 13)每日饮水量(水、果汁、咖啡、茶、奶等)� 0.0=小于 3 杯 0.5=3~5 杯 1.0=大于 5 杯 14)喂养方式� 0=无法独立进食 1=独立进食稍有困难 2=完全独立进食 15)自我评定营养状况� 0=营养不良 1=不能确定 2=营养良好 16)与同龄人相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0.0=不太好 0.5=不知道 1.0=好 2.0=较好 17)中臂围(cm)� 0.0=小于 21 05=21~22 1.0=大于等于 22 18)腓肠肌围(cm)� 0=小于 31 1=大于等于 31 评价总分(16)� 筛选总分� 总分(30)� 17~23.5�有营养不良危险 7 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 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 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 严重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 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 4-2-1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