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课课件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3MB
约19页
文档ID:588498415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课课件_第1页
1/19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课《乡土中国》阅读指导课 《乡土中国》导读一、整本书的特点《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代表作,其中收录的14篇论文是根据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云南大 学和西南联大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曾在当时的《世纪评论》上连载过从整本书的角度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作为整本书,具有独立的构架,各篇内容虽各有侧重,但都建立在“乡土社会”这一大框架下2.作者看问题视角独特,所选内容具有个体特点3.这是一部学术著作,具有学术特点 •二、读《乡土中国》的意义:•1.可以具体、全面地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2.可以更为具体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3.可以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4.可以获得美学与艺术熏陶•5.可以获得语言的营养,得到语言的修炼 三、如何读《乡土中国》1.第一步:通读,即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作者简介、目录、前沿、后记、内容摘要、关键字词)2.第二步:精读,即咬文嚼字,心领神会。

批注、标记感兴趣的问题、理解核心概念、脉络、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3.第三步: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梳理整本书的体系、写读书笔记) 通读《乡土中国》一、通读任务总要求:2周读完《乡土中国》,1天1篇二、具体要求如下:1、通读本书的前言,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2、通读本书的后记,大致清楚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作品评价等内容;3、通读目录,对全书的论述对象和主题分布有大致的认识;4、通读每一篇文章,找出每篇文章的关键词,并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摘抄本上 前言目录:1.乡土本色(基层、中国社会、乡土性)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2.文字下乡(文字、面对面的社群)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3.再论文字下乡(时间格局、文字、乡下人、愚)从时间格局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辩护4.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同心波纹、团体格局)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明确: 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道德、“己”)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6.家族(家与家族、主轴、配轴)区别了“家”与“家族”,具体论述了二者的性质特点。

7.男女有别(亚普罗式、浮士德式、社会关系)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8.礼治秩序(行为规范、教化、礼治社会)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9.无讼(法治、礼治、教化、司法制度)中国在从乡土社会的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冲突,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具有很多的副作用 10.无为政治(社会冲突、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无为在农业性乡土社会是最有效的11.长老统治(教化式的权力)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权力结构中还有,教化式的“长老统治”12.血缘和地缘 (身份社会、契约社会)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13.名实的分离(社会变迁、长老权力、名实分离)长老权力在社会变迁中继续发生作用14.从欲望到需要(区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只需靠经验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后记 精读《乡土中国》精读任务一:相关概念梳理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庭男女有别法治秩序司法诉讼体系有为政治血缘社会 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面对面的社群(文盲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小家族家庭男女有别两性恋爱礼治秩序法治秩序无讼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血缘社会地缘社会明确: 精读任务二:批注法如,在《差序格局》中,作者提出“差序格局理论后,是如何运用“差序格局”来分析“自我主义”的?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概括为:以“己”为中心,不以“小己”来应对一切,而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大或者缩小。

篇目篇目批注(写了几条)批注(写了几条)质疑(写了几条)质疑(写了几条)思考与探究思考与探究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总计自评:组评:师评:总评: 精读任务三:精读文本,归纳文本乡土本色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乡土本色乡土本色以农为主,世代定居;生于斯,死于斯;不流动;熟悉以农为主,世代定居;生于斯,死于斯;不流动;熟悉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语言可以在世代间传递,不需要传递“抽象的普遍的原则”的文字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切以“己”作为中心,以血缘远近组织伦常关系,道德和法律观念与之密切相关家族男女有别社会以稳定的家庭和家族为单位,在单位内部,通过“男女有别”的角色分工来维持稳定的状态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传统文化中“以礼治国”、“以礼治家”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行为受到“礼”的规范彼此信任,听从长者的意见,使“”法律无从发生明确: 个人的经验:世代的经验无需不断积累只需保存记忆有限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无需文字时间格局记忆乡土社会:时间相隔发展程度:生存需要决定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生与死,死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忘时记忆多余乡土社会:稳定生活:定型现代社会:变动生活:不定型记忆:无需文学语言足够如:“同一”的影片记忆:需外在特征语言——文字如:通信录/姓名册精读任务四:精读文章,梳理脉络如: 《再论文字下乡》 精读任务五:篇章精读1.思考前三篇文章间的意义关系。

先个人完成,再小组讨论)2.比喻论证是《乡土中国》常见的论证方法请分析《差序格局》中的比喻论证具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3.从14篇文章中选一篇,具体分析主要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及其艺术效果4.用一段文字(100字以内)分析第九至第十一这三篇文章与书名《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再与同学相互讨论5.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举办一次题为“中国需要‘法治’还是‘礼治’”的辩论会6.《乡土中国》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请结合《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分析比较研究的特点和效果以上题目任选两题,有余力的同学可多选 研读任务一:梳理整本书的结构脉络血缘和地缘从欲望到需要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再论文字下乡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名实的分离•研读《乡土中国》明确: 研读任务二:1.学习《乡土中国》引用论证手法,从“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仁智礼智信”这三个话题选一个,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2.从《乡土中国》中任选1篇,理清文章所使用的材料,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具体分析材料与观点的逻辑关联,结合原文,推求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上问题任选一题。

恭喜你成功读完一本书!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