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批准版)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3MB
约83页
文档ID:133130435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批准版)_第1页
1/83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 一一年六月 1 目 录 1 总 则 1 1 1 目的和依据 1 1 2 适用范围 1 1 3 基本要求 1 1 4 编制范围 1 1 5 规划原则 2 1 6 编制深度 2 1 7 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 术 语 4 3 土地使用 7 3 1 规划导向 7 3 2 用地分类 7 3 3 混合用地 12 4 开发强度 15 4 1 规划导向 15 4 2 控制方法 15 4 3 中心城及宝山新城 闵行新城 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 4 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 5 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 6 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 空间管制 18 5 1 规划导向 18 5 2 空间景观构架 18 5 3 建筑高度 21 5 4 建筑界面 22 5 5 公共空间 23 5 6 风貌保护 23 5 7 地下空间 24 5 8 其它 25 6 住 宅 26 6 1 规划导向 26 6 2 基本要求 26 6 3 具体标准 26 2 7 公共服务设施 28 7 1 规划导向 28 7 2 基本要求 28 7 3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 4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 5 基础教育设施 32 8 生态环境 34 8 1 规划导向 34 8 2 基本要求 34 8 3 生态建设 34 8 4 防护距离 35 9 综合交通 37 9 1 规划导向 37 9 2 基本要求 37 9 3 道路系统 38 9 4 轨道交通系统 41 9 5 交通枢纽 42 9 6 常规公交 43 9 7 出租车 44 9 8 加油 气 站 44 9 9 静态交通 45 9 10 慢行系统 46 9 11 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 市政设施 48 10 1 规划导向 48 10 2 基本要求 48 10 3 给水 48 10 4 雨水 50 10 5 污水 51 10 6 供电 52 10 7 燃气 54 10 8 通信 55 10 9 邮政 55 10 10 环卫 56 10 11 水系 57 10 12 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 防灾避难 60 11 1 规划导向 60 11 2 基本要求 60 11 3 防洪除涝 60 3 11 4 消防 60 11 5 应急避难场所 61 12 地 名 63 12 1 规划导向 63 12 2 基本要求 63 12 3 道路命名 63 12 4 河流和湖泊命名 64 12 5 公共绿地命名 64 12 6 公共广场命名 65 13 规划执行 66 13 1 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适用规定 66 13 2 地块边界 用地面积的适用 66 13 3 土地使用性质的适用 66 13 4 容积率的适用 67 13 5 建筑高度的适用 67 13 6 贴线率的适用 68 13 7 住宅套数的适用 68 13 8 保留用地的适用 68 13 9 现状用地的适用 69 13 10 特定建 构 筑物的适用 69 13 11 建筑面积 绿地率 建筑密度 建筑退界线的适用 69 14 附 则 70 14 1 动态更新 70 14 2 用词说明 70 14 3 生效日期 70 附 录 71 附录一 中心城及宝山新城 闵行新城 虹桥商务区等强度区划分方法 71 附录二 轨道交通站点 300 米服务范围示意 72 附录三 容积率修正规则 73 附录四 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的计算规则 74 附录五 准则用词说明 77 4 1 1 1 总总 则则 1 1 1 1 目的和依据目的和依据 为适应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规范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提高规划 成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审批办法 等法律 法规和规章 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结合本市的实际情 况 制定本准则 1 2 1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2 1 本准则适用于本市中心城 新城 新市镇镇区等集中城市化地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应用 1 2 2 本准则未涉及的内容 应当按照国家 本市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 范执行 1 3 1 3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以 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区县总体规划 单元规划 新城新市镇总体规 划为依据 应当与风貌保护 交通 市政 防灾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 1 4 1 4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1 4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应为上位规划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编制 单元 如有特殊要求 应按规定程序 经研究后合理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范围 1 4 2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和增补图则的规划编制范围 应为一个或多 个完整街坊 2 1 5 1 5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5 1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科学统筹城市发展的各项要素 推动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1 5 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 落实节能减排 建设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 1 5 3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满足人的工作 生活需求 塑造舒适便捷 生态 宜居 文脉传承的城市空间环境 1 5 4 坚持集约节约原则 合理利用土地 设施等各类资源 提高资源的综 合利用效率 1 6 1 6 编制深度编制深度 1 6 1 根据总体规划 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 规划集中城市化地区可分为 一般地区 重点地区和发展预留区三种编制地区类型 分别适用不同的规划编制 深度 上述地区的规划编制深度应符合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 的要 求 1 6 2 重点地区包括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区 历史风貌地区 重要滨水区 和风景区 交通枢纽地区以及其它对城市空间影响较大的区域 对于规划编制时 发展用途不明确的用地 可划定为发展预留区 重点地区 发展预留区以外的地 区为一般地区 1 6 3 一般地区提出普适性的规划控制要求 形成普适图则 1 6 4 重点地区除提出普适性的规划控制要求 形成普适图则外 需要通过 城市设计或专项研究提出附加的规划控制要求 形成附加图则 1 6 5 发展预留区以街坊为单位提出主导功能 强度分区 公共服务设施 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的总体要求 根据发展需要 适时增补普适图则 1 7 1 7 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1 7 1 经法定程序批准纳入法定文件的规划控制要求均为规划实施的强制 要求 法定文件包括文本和图则 1 7 2 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适图则应确定各编制地区类型范围 划定用地界 3 线 明确用地面积 用地性质 容积率 混合用地建筑量比例 建筑高度 住宅 套数 配套设施 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 各类控制线等 其中 容积率为上限控 制 工业用地可同时控制上下限 住宅套数为下限控制 建筑高度为上限控制 特殊要求地块可同时控制上下限 1 7 3 根据普适图则确定的重点地区范围 通过城市设计 专项研究等 形 成附加图则 明确其它特定的规划控制要素和指标 4 2 2 术术 语语 2 1 1 中心城 指本市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其范围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2 1 2 郊区 指中心城以外的区域 2 1 3 新城 指郊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要集中城市化地区 一般是郊区各 区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郊区 县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范围由郊区区县总 体规划确定 2 1 4 新市镇 指郊区除新城以外 依托郊区各乡 镇历史基础和发展优势 在郊区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公共配套 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集中城市化地区 其范围由郊区区县总体规划确定 2 1 5 居住社区 指由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 5 万人 相对应 配建有较完善的 能满足该社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 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所配建的设施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 1 6 产业区块 指由上位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集中区域 现指 上海市工 业用地布局规划 2009 2020 年 确定的产业区块 2 1 7 公共活动中心区 指以商业 商务 文化等公共活动功能为主的 公 共设施集中布局的区域 包括市级中心 市级副中心 专业中心 地区中心 社 区中心 新城中心 新市镇中心等区域 2 1 8 历史文化风貌区 指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建筑样式 空间格局和街区 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 经市政府批准的历史文化 风貌区 2 1 9 公共空间 指可供公众自由进入并开展休憩 娱乐 运动 购物等活 动的空间 主要包括街道 广场 公共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 也包括地块内向公 众开放的空间 2 1 10 开发强度 指地区开发总量与建设基地总面积的比值 以容积率为 控制指标 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计容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2 1 11 建筑高度 指建筑物设计室外地面至外墙顶部的总高度 当为坡屋 面时 应为建筑物设计室外地面到坡顶屋脊的高度 当为平屋面时 应为建筑物 5 设计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墙顶的高度 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 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航空港 电台 电信 微波通信 气象台 卫星地面站 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当其处在各种技 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 应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最高点计算 2 1 12 基准高度 指地区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建筑高度 2 1 13 建筑控制线 指控制建筑轮廓外包线位置的控制线 2 1 14 贴线率 指建筑物贴建筑控制线的界面长度与建筑控制线长度的比 值 2 1 15 连廊 指连接两幢或几幢建筑 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要求的 连接体 2 1 16 骑楼 指沿街建筑的二层以上部分出挑 其下部用立柱支撑 形成 半室内人行空间的建筑形态 2 1 17 生态廊道 指具有生态服务功能 将分散的生态空间联系起来的带 状空间 主要由植被 水体 湿地 农田等自然生态要素构成 2 1 18 防护距离 指产生有害因素的用地或建筑的边界至其它用地或建筑 边界的最小距离 2 1 19 路网密度 指规划范围内平均每平方公里用地上的道路中心线总长 度 与规划范围边界重合的道路中心线计入一半长度 2 1 20 轨道交通 指快速 大 中运量 用电力牵引 采用钢轮钢轨的公 共客运系统 是地铁与轻轨的通俗总称 线路可在地下 地面或高架上敷设 2 1 21 配建停车场 库 指居住社区 公共建筑物等为满足自身 确定对 象 停车需求 在所属地块内设置的停车场 库 2 1 22 公共停车场 库 指为社会公众 不确定对象 停放车辆而设置 的 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 库 也称社会停车场 库 不包括配建停车场 库 2 1 23 P R 停车场 指为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 并能快速便捷换乘轨道交通 等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机动车停车场 2 1 24 通名 用来指明地方的类型 为地定类 2 1 25 专名 用来指明同类中的个体 和通名合起来为地定位 2 1 26 规划执行 指在建设项目规划管理阶段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 控制要求的实施应用 6 2 1 27 社区公益性设施 指社区行政管理服务 社区文化 社区体育 社 区医疗卫生 社区福利设施 社区商业和基础教育设施 2 1 28 非经营性设施 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设施 包括行政办公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教育设施 宗教设施 社会福利设施 殡葬设施 消防设施 军 事设施 保安设施等 7 3 3 土地使用土地使用 3 1 3 1 规划导向规划导向 3 1 1 应根据地区功能定位 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 结构 3 1 2 合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集约利用土地 保护生态空间 3 1 3 促进土地使用功能的有效混合 提高城市活力 推进居住与就业相对 均衡布局 减少远距离通勤交通 注重城市商业 商务 居住等功能与交通设施 的衔接 形成功能复合化的公共活动中心区 3 2 3 2 用地分类用地分类 3 2 1 按土地的使用性质 城乡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 农用地 水域和未 利用土地 见表 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