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之比较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12页
文档ID:32056943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之比较_第1页
1/12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之比较“j2O00 年第 3 期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总第 55 期)No.320∞(1 蚰 No.55一{我国与西方发送国象电子信息产业之比较,fr/,一 f曾涤王廉 rDf 一(广东万国经济发展中心教授,研究夏.广州 5]o5oo~一一,/牛 71.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代经济发达国末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当前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六大重心之一.从西方发达国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以厦相互闻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 2999257 亿美元,其中美国占 259%;欧洲英,法,德,意之和占 20.5%;日本占15.9%.因此,美国的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在近几十年内是难以动摇的. 一,美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由于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诸多新兴产业方面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电子信息产业是其中最突出的产业之一.在美国的工业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业 1995 年为 1990年指数的 164,而制造业的平均指数同期为 117,即高于平均增长率47O%.1990 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增加值为 1098 亿美元,1995 年增至 1800 亿美元,即 5 年增长 64%,这在当代经济发达国家中,是增长最的产业.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是以超大型计算机,微型电脑和网络通后技术来领导薪潮流,不象日本和韩国那样以家用电器产品为主导.2O 世纪 7O 年代日本在随机存储 ROM(高集成半导体器件)领域超过美国,使它一度在世界电子产业方面占有50%以上的市场,大有取代美国成为科技产业大国之势.但是美国凭借其高度发达的教育基础,人才和资本实力及竟松的研究与开发(RD)环境,涌现出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L~FEL(英特尔公司),APPLE(苹果公司)等巨型企业,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工业领导全球.2O 世纪 8O年代第三,四代计算机投入市场,相继出现的英特尔苍片,iBM 的计算机标准,微软的操作系统及其广泛进入多个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应用,使美国成为计算机产业的霸主,约占全球同行 70%的销售额,使日本的电子大国梦破灭了.这一事实表明.以追赶,引进和仿制模式发展产业经济是没有后劲的,必须在此基础上着意于创新和自主发展.日本的经验与收稿日期;1999—12—276教训值得我国思考.近 30 年来,美国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一大批技术垄断性的公司,进人世界前 5o0 家跨国集团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23 家公司(美国共有 l85 家跨国公司进人前500 家之内),即 AMP,德尔计算机,数字设备 ,埃默逊电脑,哈里斯,施乐,英特尔,洛拉尔,明尼苏达矿业与制造,全国半导体,太阳微系统,雷音,尤尼塞斯,德州仪器,海门技术,IBM,摩托罗拉,惠普,微软,电报,朗讯,AMD 和康柏等.其中摩托罗拉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我国建立生产通讯设备体系,发射 64 个定点卫星,建立独家的真正意义上的带视屏的全球通信系统,意欲在此占领亚洲的通讯市场,把日本产品排挤出去.二,日本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相对优势地位1997 年日本的 GNP 占世界总量的 159%.是第二经济大国.1995 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增加值为 224866 亿日元,按当年的汇率(1:103)计算为 2183 亿美元,比美国同年的 1800 亿美元高 21.3%.但由于日本技术储备不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导致 1992 年和 1993 年的指数分别为 1990 年的 97 和 96 的下降态势,到 1995 年才回升为1990 年指数的 116,而同期美国的指数为 16,1,即 5 年中美国的增幅比日本高出 48.O%.因此.虽然日本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仍处于世界的绝对多数,但从科技存量和市场态势看,对美国只具备相对优势,不久以后美国将从总量上超过日本,因为日本已不具备国际垄断性的电子技术存量,但日本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并不甘于这种暂时的落后状态.同时日本电子信息产业在制造 业中的比重经常占 15%一 16%.比美国处于更重要的地位,而且是绝对的第一大产业.善于学习和仿制的日本人,不会再次轻易地放弃这一相对优势,如1994 年的指数为 1990 年的 104,1995 年为 116,即 1995 年比 1994 年增长 12%,表明只要市场有需求,生产潜力仍然是很大的.因此.这种相对优势地位,仍然会保持若干年.日本的经济实力使之完全有能力在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是知识基础和杰出人才的潜力不足,这与大和文化自我排他性强不无关系.三,西欧四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厦实力西欧的德,英,法,意是现代科学的摇篮,本世纪初在真空电子学方面均有重大的贡献.但战后晶体电子学发展时期,显然落在后面.特别是在微电子学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让日本人捷足先登,抢占了大量的市场.德,英,法,意 90 年代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指数表年份 1990I9911992I99319941995德国 10010510407104104.英国 100928891100105法国 1009387788388 意大利 100100100999593进入 9o 年代.西欧四个经济大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是无所作为的,没有明显的进展.德,英两国的生产指数增加甚微,法,意两国则明显下降下面从这个产业在各国制造业中的地位来进行判断.71994 年德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 1223 亿马克,占制造业的 13.7%,为该国的第二大行业;1992 年英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为 121.8 亿英镑,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85%,为该国的第五太行业;1995 年法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 1569 亿法郎,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0.6%,为该国的第二大行业;1991 年意大利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187740 亿里拉,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10.4%,为该国的第三大行业.德国在战后重建工业经济体系中,把能源工业放在首位,未能重视原本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在 RH 公司于 1955 年生产出第一台电子计 算机,但 50—60 年代没有突破性进展,电子信息消费市场大多让位于美国和荷兰的飞利浦公司.20 世纪 80 年代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给德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用扩大 RD 的方式开发新的计算机市场,最具影响和实力的西门子——尼克斯多夫电脑公司的目标是进入美国市场和占有欧洲的绝对优势地位.1994 年德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按当年 1:1.5 美元对马克的比值,为 790 亿美元,约为美国同年 1510 亿美元的 523%,表明德国具有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第三大国的地位,是西欧的霸主,但从 1990—1995 年的指数看,增速很慢,而且出现 1993年指数为 l990 年卯的低谷,表明德国的技术垄断地位尚未形成,市场波动较大,但由于电子信息业在制造中的比重很大,且是当前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而德国正在谋求成为欧洲经济的盟主地位,会加强这一领域的竞争,部分地夺回美,日在欧洲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目前德国在软件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数据库,新型存储媒体,外设技术,神经网络计算机等方面拥 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就技术独创和垄断性而言,仅在美国之后,而超过日本的能力.德国人精良的工艺技术和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就会有更高质量的产品闯世.这是德国人的一大优势.英国战后工党执政,把工业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放在钢铁,能源,交通和机械制造等四个传统产业上,没有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空间.因此,到 7O 年代末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太有沦为次等强国地位之势.1979 年撤切尔政府上台,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的股份化和民营化改革,才出现生机和活力.但到 1992 年英国的电子信息仍排在制造业的第五位,增加值 121.8 亿英镑,按当年比价(1:0.66)计算合 184.6 亿美元.因此,英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无论从绝对值还是比重看,都不足以构成重要的实力和影响,其中较有希望的是在英格兰地区有一个硅谷,集中了 270 家电子和电脑公司,利用附近 6 所大学的科研与开发实力,集中生产计算机及其附件,满足国内广泛应用于办公室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商务自动化和住宅自动化的联网管理,建立垒英自动化的网络体系,使更多的人员在家里办公.法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居制造业的第二位,略低于运输设备产业,按当年比价(1:4.91计算台 320 亿美元.但 1990 年以来,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是竞争力较差,正在让出自己的市场,是西欧四国中下降最快的国家.法国重点发展电信设备,1990 年主机线位达28O0 万线,垒国人均普及率达 50%,处于世界最高位,但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缓慢,没有抓住新的增长点,所以 1995 年为 1990 年指数的 88,大大地下降了.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必须不断有新产品供应市场,否则必然败下阵来.法国在激光唱片和唱机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不敌日本和荷兰公司的竞争力,价格下降,发展受阻.法国最大的汤姆逊公司与日本的 JVC 公司合资生产录像机是一个新增长点,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市场.另一个新增8长点是在尤里卡计划和政府提供 30 亿法郎补贴下研制高清晰度电视机,于 1991 年完成机型设计.建立起生产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法国看到了自己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对落后局面,广泛地寻求与美国和日本大公司的合作,提升自身的价值,目前仍然不失为世界第四电子强国的地位.意大利的电子信息产业居制造业的第三位,1991 年的增加值按当年比价(1:1471) 计算合 127.6 亿美元,近年生产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竞争力不强,在西欧四国中居末位.意大利正寻求广泛的国际台作,提升本国在非氟化家用电器生产方面的高技术开发能力,并 0 世纪 90 年代进入超常规时期,我们从涉及电子信息产品的增量中,可以作出判断.中国电子信息数量统计表(单位:万)隶用家用彩色房闻程拉移动通电子年份机复印机电脑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器交换机信设备计算机l 卯 8o0428o38o.02199o6627463.Il03324.1o.4482ll998I 拼 1o6o3497l1574220l28.7ll7.922l50422914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家用电子产品在 7O 一 8o 年代有所发展,遁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直到 9o 年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不仅 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成为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国之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随着外商投资而带动发展起来的,是走日本的仿制为主的路子,在起步阶段是有效的战略选择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国将作为工业强国出现于东方的地平线上.老路是走不通的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走跟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台之道路所谓跟进是指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紧跟美国,日本和西欧四国在产品开发方面的步伐,努力缩短差距;所谓创新是在关键的技术开发领域抢占几个制高点,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如我国的干线光纤电缆占 90%以.而西方发达国家原有全国电缆仍有 60%一 70%在使用中,因此,我国多种信息媒体的联同共用比西方国家来得方便省力.新世纪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模拟集成向数字集成的全方位转型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包袱不大,因而易于转型,日率,美国就不那么容易了.事物发展的后来居上,关键在于转型期的战略与技术路线选择,我们应在这个方面下功夫进行研究.1996 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制造业增加值 16608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 8.5%c 按当年汇率(1:831)计算约为 l69 亿美元 .从我国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下转 P 丝)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