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常见的力》3.4浮力授课时间: 月 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内容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浮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教材分析】本课紧紧围绕浮力展开,中间穿插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为初中进一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铺垫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引出浮力概念;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暗含可利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同时纠正学生头脑中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第二部分,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通过结构性的材料,选择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以及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对比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第三部分是综合应用,综合应用浮力知识,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活动学情分析】浮力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对浮力的现象已经有了简单的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有些是片面的,本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至关重要,同时用“称重法”,认识浮力并定性探究,为后面顺利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常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举的力即浮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2.通过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知道浮力受质量和体积的共同影响,初步建立密度的概念,提升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应用浮力知识,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活动,促进拓展迁移教学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教学难点】设计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空心塑料盒、水槽、矿泉水瓶、水、钩码、电子秤、弹簧测力计、泡沫板、塑料直尺、水果块、小石子、燕尾夹、蜡烛、木块、细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请同学们用“把...放入水里,它会...”造句预设:把食盐放入水里,它会溶解 把石头放入水里,它会沉下去 把塑料瓶放入水里,它会浮起来 ......2.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浮力的秘密——浮力知多少[设计意图:由物体的沉浮现象,揭示浮力概念,从感官表象到科学概念,由表及里,学生容易接受]二、探究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1.演示实验:将一些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步骤进行探究木块苹果块燕尾夹塑料尺泡沫板石块蜡烛预测结果3.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本上4.提问:石块在水中是沉在水底的,是不是它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如果受到浮力作用,如何证明?5.学生活动——探究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作用1)教师提示: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出示材料:石块、装水的水槽、细绳、弹簧测力计引导思考:①应该怎么操作?②如果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2)学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3)学师生共同小结: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由于它自身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它会沉在水底[设计意图:很多学生认为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采取实验用数据事实说明,从而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概念认知,]三、探究三、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活动一:体积相同、不同质量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1.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盒、钩码、水槽、水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3.实验步骤:①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盒分别贴上标签1、2、3 ②1号盒子内装2个钩码,2号盒子内装1个钩码,3号盒子内无钩码。
③把三个塑料盒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4.学生实验,梳理实验结果5.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6.师生共同小结:物体的沉浮受质量影响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小越容易上浮活动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1.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盒、矿泉水瓶、钩码、电子秤、水槽、水、小石子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3.实验步骤:①在空心塑料盒、矿泉水瓶中分别装入两个钩码,用电子秤称量,并用小石子找平,确保装入物品后,二者质量相同②把二者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梳理实验结果5.师生共同小结:物体的沉浮受体积影响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6..小结:物体的沉浮状态是由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共同决定的[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沉浮状态受液体和物体密度大小的影响小学不涉及密度概念,所以在小学阶段只能认识到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这为初中学习物体的密度及浮力定律做铺垫]四、拓展延伸1.发布挑战任务:给你一张A4纸,你能让它承载多少硬币不沉入水底呢?试着来挑战一下吧2.学上上台采用课堂竞赛的形式开展,看谁装的硬币多。
3.总结:改变A4纸形状,让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承载的硬币会更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动手又动脑不一定非要折成纸船的造型,教材只是提供一个范例,只要纸不沉,能够承载更多的硬币就可以,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息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事项:控制纸的质量不变,也就是都用一张A4纸]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很多常见物体的沉浮状态,知道了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是浮力,然后提出探究问题: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哪些? 并以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明白了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最后综合应用浮力知识,通过做A4纸在水中承载硬币的活动,掌握了当物体能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就会变大,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六、习题巩固(一)填空题1. 因为有______, 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2.质量相同, 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体积相同, 质量越轻浮力______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 )A、 改变自身重量 B、 改变物体体积 C、 改变物体颜色2.从井中提水时, 同样是盛满水的桶, 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原因是( )。
A、 水桶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B、 水桶离开水面后受到水的拉力C、 水桶离开水面后受到空气的阻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