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是冒险类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英国作家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小说以当时社会现实为背景,结合了作家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生动细节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遇救返回故园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典型事件,概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养种植”“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对自己所处现状的思考节选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忧伤而寂寞的生活——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物资缺乏,孤独寂寞,鲁滨逊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日期,并从船上搬运东西,开始修建住所;后半部分写鲁滨逊对自己当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如实罗列出来,并加以对照,从中找到了一丝宽慰及生活下去的希望,于是他决心不再悲观沮丧,开始着手调整生活方式。
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的心理斗争突显了其身处绝境时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坚毅的精神,是这个节选部分的重点所在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鲁滨逊有过失落、绝望、恐惧,但他很快克服了悲观的情绪,以冷静、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振作精神,开始了自己与恶劣环境之间不屈不挠的战斗正是在这种态度和精神的指引下,鲁滨逊才能在荒岛上施展才能,顽强生活了二十八年课文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好处与坏处罗列了出来,这也是鲁滨逊内心进行思想斗争和理性思考的过程其中,坏处写得较简单,好处的理由写得详细而充分,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主人公积极乐观、坚毅顽强的精神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了主人公的想法,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令读者感受到鲁滨逊态度的转变及内心复杂的情感,他努力压抑自己的绝望情绪,为自己内心寻找宽慰,表现出人物冷静理性、积极乐观的精神,体现了辩证思维观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惧、凄”等生字和“流落、凄凉”等词语;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插图法、动作表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凄凉、寂寞、恐惧、忧伤、理智、心平气和、重见天日、防御”等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就主人公和精彩情节,表达感受与想法,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4.关注主人公命运,体会其不惧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作品梗概,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命运,个性化、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品质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对于生字的学习,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惧、凄、寞、霉、籍、聊、控、贷、剔、毙、袭、覆”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教学“贷、籍”时,可以运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区分与“货、藉”的读音、写法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惧、凄、聊、栅、控、剔”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遵循“让左者左昂右低,让右者右伸左缩”的写字规律;“寞、宴、霉、籍、乏、贷、毙、袭、覆”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遵循“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规律,生字的笔画顺序要正确。
如“籍”字的下半部分是由“耒”(lěi)和“昔”组成,“耒”的最后一笔是点,注意不要写成“未”;“覆”笔画较多,字形较复杂,上面部分要写得扁小,第五笔为竖,不要写成竖弯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插图法、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其中,“寂寞、恐惧、凄凉”等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可以运用情境法来进行理解;“书籍”可以运用实物法进行理解;“焉知非福”可以结合寓言故事进行理解2.阅读教学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看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特殊结构——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梗概”是原著的大略内容,“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学习作品梗概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默读梗概,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先让学生默读梗概的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关于鲁滨逊的什么事,辅助学生概括出小标题“流落荒岛”,并在梗概对应自然段的空白处作批注;再让学生默读梗概的其他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批注在相应自然段旁。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后练习第一题,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并、归纳在学生把握梗概的基本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节选的精彩片段,想想这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以图表的方式,梳理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如“鲁滨逊遇到的困难”“鲁滨逊克服办法”“主要内容”根据概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找到节选与梗概相对应的部分,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圈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重要词句,及时批注,从中体会鲁滨逊心态的变化过程与变化之因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梳理小说的故事线索,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节选部分,鲁滨逊将好处与坏处列表对照的方法是非常典型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情况,明白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后“选做”的教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烦恼,并仿照文中列表格的方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写出来,让学生认识到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像鲁滨逊那样辩证思考,积极乐观课前准备1.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2.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及小说的写作背景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惧、凄”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较快速的阅读课文,借助梗概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梗概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过程板块一 了解背景,引发期待1.谈话: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学生思考,回答“能”或“不能”)英国作家笛福给我们的答案是“能”2.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3.结合图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师生交流,畅所欲言出示词语)衣衫褴褛、身强体壮、置身荒岛、坚毅乐观……4.过渡:图片中的人物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那么,“鲁滨逊”真实存在吗?(呈现小说原型)18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谈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一个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人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途中与船长发生了冲突,被船长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长达四年零四个月之久1709年,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1711年,塞尔柯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让塞尔柯克没想到的是,他这段传奇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5.《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介绍笛福,课件出示相关资料)笛福(1660—1731)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他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情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块二 初步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老师巡视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句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聊”是边音,“栅”是翘舌音宴”读yàn,不要读成了yǎn;“籍”读jí,不要读成了jiè;“乏”读fá,不要读成了zhī;“控”读kònɡ,不要读成了kōnɡ;“贷”读dài,不要读成了huò;“剔”读tī,不要读成了tì文中的多音字也要注意,如“畜养”中的“畜”读xù,“圈养”中的“圈”读juàn,“挣扎”中的“挣”读zhēnɡ,“停泊”中的“泊”读bó,“处境”中的“处”读chǔ。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惧”左边“ 忄”第三笔是竖;右边“具”里面是三横,不要漏写凄”右边“妻”横画较多,布局要均匀;右下的“女”横画较长,托住上面部分寞、宴”中间部分的“日”略扁小籍”的上面是“”,不要写成“艹”栅”右边是“册”,中间长横不要断开毙”的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短横袭、覆”笔画较多,注意相互迎让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倒霉 忧伤 书籍 处境 理智 控制 心平气和 抛弃 重见天日 防御 侵袭 倾覆 宽慰 深重 困境 焉知非福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6.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1)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的故事2)示例:崩溃、害怕、新奇、自信……(理由充分即可)板块三 聚集指导,学会总结1.圈画批注被点名的同学选择课文梗概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做了哪几件事”“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
1)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2)学生反馈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教师板书小标题)①五件事:流落荒岛、建房安居、畜养种植、救“星期五”、返回英国②没有住所:他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没有食物:他一边打猎、捕鱼,一边畜养活山羊,还用从沉船上搬来的一些麦子进行反复种收,最终吃上自己种的粮食遇到野人:他勇敢地与野人战斗,救下了“星期五”并教化他,使之成为自己的好帮手遇到叛乱:他和“星期五”合力平定了一艘船上的叛乱,救出船长,并搭乘这艘船返回了英国2.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依次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感悟句段1: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词典理解“天涯海角”这个成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