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气发生炉气化原理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6.62KB
约3页
文档ID:39637737
煤气发生炉气化原理_第1页
1/3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基本气化原理固体燃料用气化剂进行热加工,得到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称为固体燃料的气化,又 称为造气,所得的气体统称为气化煤气,用来与燃料进行气化反应的气体称为气化剂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一般以块状无烟煤或烟煤等为原料,用蒸汽或蒸汽与空 气的混合气体作气化剂,生产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可燃成分的气化煤气煤气炉内燃料层的分区1-干燥层 2 -干馏层 3 - 还原层 4 - 氧化层 5 - 灰渣层煤气发生炉燃料层分区示意图固体燃料的气化反应,按煤气炉内生产过程进行的特性分为五层,如图2-1 所示: 干燥层——在燃料层顶部,燃料与热的煤接触,燃料中的水分得以蒸发;干馏层—— 在干燥层下面,由于温度条件与干馏炉相似,燃料发生热分解,放出挥发分及其它干 馏产物变成焦炭,焦炭由干馏层转入气化层进行热化学反应;气化层——煤气炉内气 化过程的主要区域,燃料中的炭和气化剂在此区域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鉴于反应条件的不同,气化层还可以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 (1)氧化层:碳被气化剂中的氧氧化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煤气的热化学反应所需的热量靠此来维持氧化层温度一般维持在1100~1250℃,这 决定于原料煤灰熔点的高低。

(2)还原层:还原层是生成主要可燃气体的区域,二氧化碳与灼热碳起作用,进 行吸热化学反应,生产可燃的一氧化碳;水蒸气与灼热碳进行吸热化学反应,生成可 燃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灰渣层—气化后炉渣所形成的灰层,它能预热和均匀分布自炉底进入的气化剂,并起 着保护炉条和灰盘的作用燃料层里不同区层的高度,随燃料的种类、性质的差别和 采用的气化剂、气化条件不同而异而且,各区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往往是互相 交错的固体燃料气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制造燃气,首先使得空气通过燃料层,碳与氧发生放热反应以 提高温度随后使蒸汽和空气混合通过燃料层,碳与蒸汽和氧气发生吸热和放热的混 合反应以生成发生炉煤气2.1 以空气作为气化剂的气化反应 空气从炉底经过,经灰渣层预热后到达氧化层,此时气体中的氧与炽热的碳接触, 发生如下反应:2C+O2=2CO+221.2kJ (2-1) 2CO+O2=2CO2+566.0 kJ (2-2) C+O2=CO2+393.8 kJ (2-3) 气体往上升,到还原层,气体中的CO2 与碳发生化学反应:CO2+C=2CO-172.6kJ (2-4) 2.2 蒸汽为气化剂的气化反应 水蒸汽与碳的气化反应,主要是灼热的碳将氢从其氧化物水中还原出来,在煤气 生产中,通常叫作蒸汽分解。

蒸汽通过高温燃料层时,最先通过的气化层称为主还原 层,随后通过的气化层称为次还原层 在还原层里,主要发生如下反应:C+2H2O=CO2+2H2-90.2 kJ (2-5) C+H2O=CO+H2-131.4 kJ (2-6) 在主还原层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次还原层被还原成一氧化碳:C+CO2=2CO-172.6 kJ (2-7) 从造气阶段的化学反应原理,希望形成有利于蒸汽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条 件,所以可以认为:提高气化层的厚度和温度是有利的,适当地降低蒸汽的流速也是 很有利的在碳与蒸汽的化学反应中,增加气化层厚度、降低气流速度等措施,可使 得反应速度加快,又能使得一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提高蒸汽分解率3. 煤在带干馏段煤气发生炉内的气化反应过程 煤在带干馏段煤气发生炉内的气化反应过程,可概括为图2-2 所示的状况图 2-2 煤在带干馏段煤气发生炉气化反应过程示意图解20~40mm的块煤从炉顶部的加煤装置被送入炉内,并且自上而下地缓缓移动, 经过 干燥、干馏、气化,完成全部反应过程之后,形成炉渣从炉底排出由空气和水蒸汽所组成的气化剂,从炉底炉篦进入炉内,自下而上地逆流而上, 并且均匀分布于各反应层之间,进行热交换和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煤气,从顶 部煤气出口排出。

在炉内自下而上大致形成以下几个区段: (1)灰渣层 处于炉篦上方,经燃烧反应所形成的灰渣层,通过与鼓进的气化剂进行热交换之 后,温度有所下降,既能保护炉篦使其不被烧坏,又对气化剂起到一定的预热作用 (2)氧化层 炉内气化反应过程的主要区段之一经灰渣层预热过的气化剂,自下而上穿行, 与灼热的焦炭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C+O2 →CO2+394.55kJ/mol 炉内氧化层的温度最高,通常可达到1100~1200℃在氧化层内,气化剂中的氧迅 速被消耗殆尽并生成CO2 ,在氧化层上端截面上,CO2 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3)还原层 还原层是两段炉内碳被气化的重要场所在该层下部,由新生成的CO2 与水蒸气 和 N2混合而成的气流,以3~6m/s的速度向上流动,与以10~40cm/s的速度向下移动 的灼热的炭料接触反应此时CO2 被还原成 CO ,同时也有 CO的析碳反应:CO2+C →2CO-173.09kJ/mol 2CO?C+CO2+172.2kJ/mol 上述的两个反应中, CO与 CO2之间的相互转变都是不完全的两者的比例,由反 应过程的温度压力以及体系内的气相组分浓度和其它宏观条件而定。

上述反应,通常 被称为空气煤气反应过程 气化剂中的水蒸气,与碳质原料发生水蒸气分解反应,并有调节炉温、保护炉篦 的功能:C+H2O →CO+H2-131.0kJ/mol C+2H2O →CO2+2H2-88.9kJ/mol 上述反应过程是吸热的反应过程所需要的热量,是来自氧化层焦炭燃烧时所释 放的热因此,高温状态下的氧化层,为还原层提供了热源在还原层中由于一部分 热量被消耗,使料层温度下降,即低于氧化层还原层上部,继续进行CO2的还原反 应,同时还有甲烷化反应存在, 也进行 CO的变换反应 这样,通过还原层的气体有CO 、 CO2 、H2 、CH4以及未被分解完的水蒸气和氮氧化层和还原层,统称为气化层 通过氧化层和还原层所生成的煤气,称为气化煤气,因甲烷量少热值低也称为贫 煤气,其中含有极少量的焦油和煤粒及灰尘这部分高显热的气化煤气,上升到干馏 层,为煤的低温干馏提供热源 (4)干馏层 通过气化层上升的煤气流进入干馏层干馏层是带干馏段煤气炉极具特色的反应 区段进入干馏层内的载热气体,温度约在700℃以下在此区段基本上不再产生上述 的小分子间的气化反应,而是进行煤的低温干馏,生成热值较高的干馏煤气(气体组 成有 H2、CH4 、C2H6 、C3 、C4组分和气态焦油成分)、低温干馏焦油和半焦(半焦中 的挥发份约为 7~10% ),干馏煤气和雾状焦油同气化段产生的贫煤气一起从煤气炉的顶 部出口引出。

生成的半焦下移到气化段后进行还原与氧化反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