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业设计千古传承爱国情,家国情怀永在心——制作《国家相册》微纪录片 一、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部编版第七单元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古诗三首》第21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22课《梅兰芳蓄须》第23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第24课二、作业定位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四年级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书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本次作业以“制作《国家相册》微纪录片”为任务驱动,旨在让学生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之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制作国家相册,追溯国家记忆里的家国情怀,体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三、作业目标1.巩固课内所学基础知识背诵默写《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别董大》。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5.能正确书写信封6.通过联读、对比阅读培养语文阅读核心素养,通过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培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四、作业内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也有为国牺牲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家国情怀”单元,打开历史的相册,翻开那些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感受那些穿越古今的耀眼光辉!【任务一】制作《国家相册》先导片1.广发英雄帖,邀请同学们一起制作《国家相册》微纪录片为《国家相册》先导片写台词下面是小华写的台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的横线上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3.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任务二】第一集——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4.对比《出塞》《凉州词》两首古诗,感受古时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联系课文注释可知,“但使”一词的意思是 ,“教”的意思是 ;根据字典释疑义(见下图),诗句中的“度”的意思是 (填序号)。
这句诗的意思是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沙场”的意思是 ;与“沙场”相关的成语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 5.结合背景资料袋,说一说《出塞》《凉州词》两首古诗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填入右面的方框里6.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假如这两位同时期的唐朝诗人相遇了,他们会如何倾吐自己的情感呢?品味《夏日绝句》,体会诗人的气节7.结合语境和所学知识,把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填序号)①英雄 ②人民和国家 ③征人视死如归④“巾帼不让须眉” ⑤良将保太平,百姓能安居8.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9.结合背景资料贴,说一说,你从《夏日绝句》中体会到了什么?10.为古诗朗读配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A.《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B.《出塞》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不教胡马”C.《凉州词》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D.《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的时候,语调铿锵有力任务三】第二集——走进“中华不振”的日子11.默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想课文讲了哪三件事,填入下面的表格 12.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三件事,而是采用了 的写法13.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发现三件事之间的联系是 14.弄清了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每一件事后,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把这篇课文的主要故事讲给人们听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15.结合【材料一】理解“中华不振”的意思: 16.结合【材料三】,我们知道“面壁十年图破壁”蕴含的深意是 17.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周恩来少年立志带给我们的启示。
18.默读课文《梅兰芳蓄须》,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填在表格里原 因办 法困难和危险不断纠缠蓄须明志险些丢命19.根据表格的梳理,把课文划分层次,写一写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上面的表格和流程图,把各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20.假如要给梅兰芳前辈颁布一个民族气节奖,请你写颁奖词21.对比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你的发现填入下表类 别相同点不同点写作手法人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任务四】第三集——走进和平年代的追寻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22.第1小节,用 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23.第2小节,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着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请查找相关资料,拍摄这四个地方的照片,再配上解说词24.画线句子中的“你”是指 联系课文内容和查找到的资料,想想“你的精神”具体指什么任务五】第四集——跨越时空的对话,给先辈的一封信25.五、作业评价作业内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试卷第11页,共11页参考答案:1.参考范文: 邀请信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千古传承爱国情,家国情怀永在心!相册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希望《国家相册》微纪录片即将在本月29日开启,诚邀大家带着照片和故事来共同完成敬请期待你的加入! 四1班班委 11月12日2.铁面无私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志存高远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3.鞠躬尽瘁 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4. 只要 让 ⑥ 只要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人民能够过着安定的生活 战场 马革裹尸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5.《出塞》: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凉州词》: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6.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将士们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表达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之情7.⑤②③①④ 8.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9.对项羽的悲壮之举的歌颂和对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讽刺10.ABCD11.第一件事 时间:周总理12岁时地点:沈阳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离开家乡刚来到沈阳,就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使得他感到疑惑不解第二件事时间:周总理少年时地点:在租界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但是围观的中国人却怒不敢言,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时间:周总理上中学时地点:在中学修身课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总理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12.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13.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努力读书,认真学习,就可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耳闻目睹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周恩来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