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循证矫正的原则、方法与流程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97KB
约9页
文档ID:55920613
循证矫正的原则、方法与流程_第1页
1/9

循证矫正的原则、方法与流程陈大国【摘要】 最近在西方产生并广泛采用的循证矫正模式可能会对我国监狱矫正工作注入新生力量循证矫正遵循风险和需求评估原则、增强内在动机原则、目标干预原则、技能培训原则、积极反馈原则等,采用较科学的风险评估方式,运用完整的实践操作方法完成矫正工作关键词】 循证矫正,方法,流程,监狱矫正工作 近年来,社会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罪犯的权利得到保护,一些习惯于传统矫正手段的民警一时难以适应,他们有时甚至会有“带着脚镣在跳舞”的感觉,因而不能对罪犯进行很好的矫正, “刑满释放”往往就意味着矫正的完成因此,以报应与预防为理念的传统矫正很难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西方在面对传统的监禁、缓刑、假释等矫正手段对罪犯的影响有限的困境下,他们借鉴了循证医学中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矫正方法——循证矫正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以便更好地促进监狱矫正工作 一、循证矫正概念的厘定结合外文文献和国内的相关文章,个人认为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关于循证矫正的定义比较具有实践操作性 “所谓的循证矫正就是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具体来说,循证矫正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针对罪犯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等,结合罪犯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

”[1]关于循证矫正的研究最初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进行的循证中的“证”是最佳研究证据,它表现了那些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明能有效减少犯罪率的矫正实践特征可以这么说,循证矫正是现代科学精神在矫正领域的表现,是建立在实证证据最高级别之上的,客观、均衡、负责地使用目前研究成果和最有效地去指导矫正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归纳、开放、包容的过程二、循证矫正的原则循证矫正原则确定了成功减少犯罪率项目的关键特征循证矫正原则回答了有效减少犯罪率的三个关键问题:一,谁最适合参加这些矫正项目;二,这些矫正项目应该针对罪犯哪些特征和需求;三,这些矫正项目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罪犯的需求关于循证矫正的原则,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八个原则:1.风险和需求评估原则研究表明,有效减少犯罪率的项目必须是以中高风险罪犯作为目标人群的,这些罪犯很可能会再犯的 “在结构化、高强度的项目中,把那些低风险罪犯和高风险的罪犯放在一起时,这些低风险的罪犯的再犯的可能性增大 ”[2]低风险的罪犯很少影响高风险罪犯的行为,相反,高风险的罪犯通过改变那些低风险罪犯的反社会想法、介绍到反社会同伙中用其他的强制手段去影响低风险罪犯。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高风险的罪犯往往对矫正措施没有反应所以,有效的矫正须和一个能评估罪犯动态风险和犯因性需求的精准评估工具联系在一起的2.增强内在动机原则持续的行为改变必须需要内在动机的参与,内在动机和信任在成功改变罪犯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目标干预原则罪犯通常有很多需求,但是只有一部分需求是与犯罪行为风险相联系的如果合理地解决这些需求,将会减少罪犯的犯罪行为解决非犯因性需求可能会给罪犯提供一些利益上的方便,但是这些需求和犯罪可能性没有联系,不会减少犯罪的可能性下列犯因性因素比较有效地预测犯罪的可能性:低自我控制感、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价值观、犯罪的同龄人、功能不全的家庭等 “一些研究显示,像低自尊、物质条件匮乏和焦虑等非犯因性因素的解决不会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的 ”[3]矫正项目至少解决四种犯因性因素才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结果罪犯不能随意地去分配检测哪些矫正项目是可用的相反,我们得到最根本的教训是:有效的项目必须是应用一定的方式去解决一定群体罪犯的特定需求的4.技能培训原则尽管对帮助罪犯减少犯罪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研究已经证明罪犯矫正是科学胜于艺术的实践活动所以,能胜任的矫正服务人员必须知道一些比较有效地改变犯罪人员行为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践发现,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能够和罪犯的性别、文化、学习风格、改变阶段相配合,不断地监测和评估项目的运作和罪犯的反应5.积极反馈原则当罪犯持续地暴露在一个有清晰规则、能持续而迅速地反馈强化的背景下,他们倾向于那些可以获得最大奖励而最少惩罚的行为方式积极的反馈比处罚有效得多,它们产生的矫正效果比是 4:1当罪犯获得的是“胡萝卜”而不是“大棒” ,是奖励而不是惩罚时,他们会做出好的反应,能长时间地保持学习来的行为6.自然社区持续支持原则大部分中高风险罪犯的犯罪行为表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治疗工作必须提供一个连续的关注这个持续干预关注的过程至少需要六至九个月的时间为了拓展和保持那些已经获得的行为,罪犯必须获得积极的支持,特别是那些和他关系密切的人7.评估相关程序和实践原则;8.提供信息反馈原则这些原则,每一个都发挥不同的作用,对结果的影响也不是相同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对矫正目标产生效力三、循证矫正的方法用一种可靠稳定的方法评估获取罪犯有效证据和数据是进行有效矫正罪犯的先决条件 “循证矫正方法是在循证矫正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去收集证据或者数据 ”[4]循证矫正中的证据寻找是以统计学为分析工具,使用了自下而上的归纳推理模式。

在预测犯罪率方面,单独看罪犯的特点是和循证实践理念不相符合的,因为罪犯的特点可能会很好地预测一个个体未来犯罪可能性,但是不会预测犯罪的特点的再犯的风险不是仅仅通过罪犯所犯罪的类型和犯罪史所能精确地评估出来所以,循证矫正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般来说,目前有四代风险评估方式,他们分别是:第一代是基于专业教育和经验的判断;第二代是经过部分罪犯测验检验可靠的风险评估工具,这种工具测量客观的风险因素,然后给出一个总体分数;第三代是既可以测量评估动态风险和犯因性因素也可以测量静态风险因素可靠工具;第四代是第三代风险评估工具和专业判断的结合体在循证矫正中最好使用第三代以上的风险评估方式第三代风险评估工具在市场上有一部分,比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使用罪犯筛选工具(OST) ”[5],简明修订罪犯筛选工具(MOST) ,还有修订服务目录水平量表(LSI-R)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矫正项目中,他们设计一种软件可以合成、生动地显示出罪犯的评估信息循证矫正的关键是最佳证据的获得,那么在矫正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最佳证据呢?这里有一个证据筛选级别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把获得的证据分为五个级别第一级别也叫“黄金标准” ,这一类的证据具有严格控制的对照组实验研究、显著持续减少再犯率、广泛的复制性和获得各种证据支持等特点;第二级别也叫“银标准” ,这一类证据具有合理统计控制的对照组准实验研究、显著持续减少再犯率、广泛的复制性和获得各种证据支持等特点;第三等级也叫“铜标准” ,这一类证据具有无统计控制的对照组准实验、广泛的复制性和获得各种证据支持等特点;第四级别也叫“铁标准” ,这一类的证据具有和已有证据相矛盾、实验设立不合理等特点;第五级别也叫“污垢标准” ,这一类证据具有研究结论是无效甚至是消极结果的特点。

循证矫正中最佳证据应该在前三个级别中选取,首选最高级别,无最高级别再选取次高级别四、循证矫正的实践流程循证矫正工作有着自己的一套实践流程:1.寻找问题,制定矫正目标要对来访者或矫正对象进行观察、动机性访谈等来获取个体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矫正目标2.根据矫正目标检索证据如果我们手头上有现成的矫正方案的话,那我们需要对矫正对象进行矫正次级分类,以便结合个人特点进行有效矫正如果没有,那么我们筛选研究文献,寻找证据3.对筛选到的证据进行评估分析,寻找最佳研究证据从已找到的证据中筛选出最佳研究证据并严格按照证据分类标准进行取舍最佳研究证据是在证据筛选级别理论中前三类从高到底依次筛选的4.建立矫正次级分类进行矫正次级分类就是要在最佳证据和矫正对象特点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找到矫正目标和相关变量(矫正对象年龄、人格等)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什么样的最佳证据和不同矫正对象相配,进而取得最大矫正效果5.进行矫正工作找到最佳研究证据,分析不同矫正对象特点,那么就可以进行矫正实施在矫正过程中要不断监控、观察,适时修整或调整矫正计划五、科学认识循证矫正科学的东西我们就要有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循证矫正是科学的东西,更是新生之物。

辩证法告诉我们: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完善更新的结果,是旧事物否定之否定的产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特点和功能那么循证矫正的优点主要有:1.提高了矫正工作的科学性循证矫正工作是以科学为导向,在研究与实践中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克服了传统矫正中个人经验缺乏的缺陷,有助于矫正工作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实施2.打破了矫正工作者主宰矫正过程的习惯在循证矫正中,矫正对象通过提交犯因需求而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去循证矫正是一项包容开放的实践活动,矫正对象可以参与决策,矫正工作者也可以以“外行”身份去监督矫正过程3.减少了矫正工作的成本,让有限公共资源投入到其他地方去 “美国华盛顿一家研究机构发现,当循证矫正把犯罪率减少到 17%时,可以给每个纳税人或受害者减少 4359 美元到 11563 美元不等的净收益 ”[6]当然,循证矫正也有不少缺点:1.可能会让矫正工作机械化,矫正的人文价值在技术化的实践中丧失矫正工作当然性地包含心理等具体工作,由于心理等工作具有艺术性,只遵循科学证据进行矫正可能会压抑其艺术性矫正是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罪犯,这个影响人的过程应具有人文价值与关怀,而循证矫正有可能削弱矫正过程中的人文关怀2.对证据的定义过于狭隘,单纯性地以严格性来定证据级别可能存在不妥之处。

高标准决定了很多有效信息将被排除在外,在证据级别和有用信息之间存在着矛盾3.阻碍相关人员的探索研究意向一旦某一问题被证实存在其它最佳证据,那么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可能就会被放弃,这也影响探究新问题新知识的进程等总之,循证矫正以科学、实用、系统为导向,把研究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将矫正工作者、矫正对象和研究者融入同一框架体系中当前我国监狱矫正面临着不少困境,循证矫正给我们以新的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不断深入研究循证矫正并将它本土化,对提高我国监狱矫正工作质量,大大减少再犯率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张苏军.在循证矫正方法及实践与我国罪犯矫正研讨班上的讲话[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1):3-6. [2]Christopher T. Lowenkamp Edward J. Latessa, Center for Criminal Justice Research Presentation,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in Reducing Recidivism: The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EB/OL].] ppt. [4]王平,安文霞.西方国家循证矫正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 [5]Zachary Dal Pra. In Search of a Risk Instrument in Topics in Community Corrections: Assessment Issues for Managers,9 Annual Issue.2004:10-11. [6]Steve Aos, Jim Mayfield, Marna Miller & Wei Yen. Washington Stat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f Alcohol, Drug, and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Potential Benefits, Costs, and Fiscal Impacts for Washington State.2006: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