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课件

石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04KB
约10页
文档ID:234991758
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课件_第1页
1/10

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自幼喜读 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45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同学们一提起岳飞,就自然把他和民族英雄联系在一起了而我认为,岳飞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题设: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大都来自于宋史中的岳飞传,岳飞传中的岳飞是完全真实的!证明:宋史中的岳飞传,实际上是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私传鄂王行实编年所改编,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而且事实证明该传记中记载的很多“史实”都是伪造的,如: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岳珂杜撰为“杀敌五千”,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 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所谓的“兀术遗桧书”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也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是条孤证,而且也不符合情理,因为跟秦桧订约的是金国主和派大臣挞懒,不是兀术,兀术是死硬主战派,正是他杀了主和的挞懒与南宋重开战端,故不会无缘无故地遗书秦桧求和。

结论:这是个假命题连依据都是不完全真实的,何谈真实岳飞呢?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题设:兀术有一术精兵,装备了很重的铠甲,用绳索联在一起,三人一组,号称“拐子马”,朝廷的军队都不敢与之为敌这场战役中,兀术率军15000骑兵来袭,岳飞命令步兵用麻札刀杀入敌阵,不要抬头看,一个一个砍马脚拐子马联在一起,一匹马倒下,另两匹马不能前进官兵奋起攻击,于是大破兀术的军队 证明:所谓“岳飞大破拐子马”中的“拐子马”,并不是岳珂胡乱编造的用链子连在一起所谓“连环马”,只不过是“两翼而出”的侧翼骑兵而已,是宋人的一种俗称,这个经考证早就已有定论这段事迹的描述也早有人指出纯属谬误清康熙皇帝就说过,女真人没有马批铁甲的习惯,当时女真人也没有如此生产能力,更荒唐的是,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马跑起来就很容易摔倒,这都是没有骑过马没有军事常识的人胡乱猜想其实长脑子的人自己想想就能明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力和速度,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齐头并进是多么幼稚的行为,不仅起不到加强攻击力的作用,反而导致速度的下降,这都是不合情理的除非派支勤务部队先把前面路上的树木、大石等障碍物全部清理了)结论:一个看似完美的假命题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题设:宋金作战,岳飞的部队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十年对金作战中,岳飞的军队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残两万人的代价,杀死战斗力强悍的金兵约十五万人,杀伤至少五万人。

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叹息,对岳家军是又怕又恨证明:首先,宋史站在宋的立场,就一味吹嘘宋军的战绩,败仗隐而不提,这都是中国史家的通病其次,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岳家军杀敌“数千数万”,甚至是“以五百骑兵破金兵十万”的胡编,除了编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实际上,岳家军在大部分战斗中所歼灭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女真“金兵”,而只是“伪齐”政权的“伪军”,以及被金兵抓壮丁来的“签军”,这种“签军”,只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炮灰性质的部队,用来在交战时挡在前面消耗对方的箭石,是从汉人老百姓中抓来的壮丁,蒙古人后来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段 甚至很多都不算是军队,连“签军”的名义都没有所谓岳家军的赫赫战功很多就是靠杀这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本民族的“签军”和“伪军”建立起来的大家应该记得,当时“金兵”中有人称岳飞为“岳爷爷”,这些人就是“金军”中的汉人“伪军”“签军”部队,这是当时汉人的口语从情理上来说,女真金人也根本不可能去称呼异族敌人而且是自己手下败将为“爷爷”结论:又是个假命题下面还是来补充一个介绍“伪齐”、签军“的真命题吧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签军: 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 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宋汪藻 论侨寓州郡札子:“比 金 人入寇,多驱两河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金史兵志:“故 混源刘祁谓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輒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元史世祖纪五:“ 阿朮 、 阿里海牙 因言:我师东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詔中书省签军十万人伪齐:金天会六年、宋建炎二年(1128),宋济南知府刘豫被诱与张柬一起投降金朝第二年,金人攻陷京东诸路,即以刘豫知东平府,当时,黄河以南广大地区都成了刘豫的势力范围因此,他就成了张邦昌之后金立傀儡皇帝的适当人选天会八年(1130),金以玺绂定册命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号称北京,后又迁都东平,称东京,两年后迁开封,称汴京由儿皇帝刘豫统治着中原 ,实行北宋政治制度这样,金太宗时,实行着女真官制、辽官制和汉官制三种政治制度并存的金国政治制度 汉人汉人地区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证明:岳飞所谓的满江红一词,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此事史学界早有定论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收录,连相关记载也没有,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也是伪作。

词中“踏破贺兰山阙”就是一个破绽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贺兰山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而金国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岳飞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内的“贺兰山”来比喻攻打金国黄龙府的志愿,这是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是,明代北方鞑靼族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因此,有学者推测“踏破贺兰山阙”是王越或者王越手下文人所作歌颂胜利的诗词题设: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诗为岳飞所作结论:唯一的两个真命题过后,假命题又回来了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题设:岳飞对他人和善,对家人孝顺而岳家军出于义军,至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劫掠”的作风,取得了人民的支持,即便未能有理性高度上之认识,其感性上之自觉,在当时君王家天下的氛围下,亦是难能可贵的,甚至略有超时代之远见。

证明:岳飞军队劫掠百姓,如陈亮的中兴遗传有记载三朝北盟会编也记载而韩顺夫,岳飞当时部下第五将,他攻入曹军营地后,因胜而骄横,于是“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被曹将杨再兴杀了个回马枪,把命丢了此事在会编卷、宋史杨再兴传都有记载 岳飞的舅舅被他亲手杀掉,亲手挖出心脏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和别人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差点打死,可见脾气很暴躁 母曰:“我独钟爱此弟,何遽如此?” 飞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飞为舅所杀,母虽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桥者,乃天相飞也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岳飞亲手杀死舅舅,而当时是儒教横行的社会,岳飞大逆不道,不仁不孝 结论:假命题假命题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个人评论:我觉得,岳飞的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形象被神话、虚拟,原因中固然含有一定的历史学家的吹嘘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原因应是一种民族信仰的问题,大家都愿意相信那个伟大的,完美的岳飞,他只是一根民族精神的支柱、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一个民族的信仰并不应定要是真实的,它可以虚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上帝是虚构的,而批评圣经一样,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民族的振奋,对少年的鼓舞,它带来的并不全是不好的。

但从历史的方面来说,我又认为,岳飞的形象的神化是有损历史的严肃性、真实性的,他扭曲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真实历史,岳飞的形象在教科书上被神化我认为也是不应该的,对这类的有争议问题,教科书应将其省略,而不应以某一种较不完善的定论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所以我认为,从民族信仰方面来说,岳飞的神话是个美丽的错误从历史上来说,是个严肃的话题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以上评论有误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岳飞评论历史开放性作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