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暮江吟》课堂实录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28KB
约9页
文档ID:104734607
《暮江吟》课堂实录_第1页
1/9

《暮江吟》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暮江吟》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时江上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发达,已经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相对全面地理解古诗,在突破重难点的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学生已经掌握了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思考 设计理念: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与景又是意境的两翼,意境的根本要求是情景交融,而复现意境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文化的最好方式本教学设计将复现意境作为核心环节,通过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法、补扩法、想象创作情形法、调换法、绘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尽可能深入地走进诗境,感悟诗情为了让诗歌的学习更好地与学生的成长接轨,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将诗歌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提炼出来,最终升华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另外,我总结了学法,培养了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及诗人创作古诗的背景 2、 理解诗意,复现古诗意境,体悟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4、 升华古诗,提炼主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复现古诗意境,体悟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温旧知,导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很多都是山水诗,有哪些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思想气度 生:《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生:《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师:在山水诗中,诗人寄情于山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山水诗《暮江吟》看看在这首诗里又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情感呢?(板书题目:《暮江吟》)生齐读题目 二、 知诗人,解诗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唐代的白居易。

(板书:【唐】白居易) 师:通过预习,大家对白居易了解多少? 生: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有《白香山集》 师:介绍的很详细很认真!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暮”:黄昏时分,江:江边,连起来就是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师:解释得很好!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呢? 生:长庆二年,正是朝廷政治昏暗,党派之间斗争激烈的时候,白居易不堪忍受,主动要求离开京城,赴杭州任刺史在路途中,他见到暮色秋江的美景,随口吟成这首格调清新的七言绝句《暮江吟》 师:诗人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课前预习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三、 明诗意,读诗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读)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师:流利正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一般按“4/3”分来断句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己开始练习 师:哪位同学先来朗读? 生读师:你读出了节奏感师: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师:很有古人吟诗的味道呢 (出示PPT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这幅图描绘的是哪两句诗呢?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残阳指的是? 生:夕阳 师:是说夕阳在水面上吗? 生:不是,是夕阳发出的光 师:理解正确夕阳的光是什么样子的? 生:很柔和 生:夕阳的光不强烈,因为夕阳快要落山了 生:是那种淡淡的光 师:所以诗中用了一个“铺”字来形容夕阳的光是如何照在江面上铺”,什么意思? 生: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 师:很有感情,但这个夕阳的光不够轻柔再给你一次机会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铺”字读得很轻) 师:这次好很多大家想象着夕阳淡淡的余辉轻轻柔柔地斜照着平静的江面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师:夕阳给部分江面镀上了一层颜色,于是江面变成了?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红”我们知道瑟瑟”是什么颜色? 生:碧绿色 师:这个碧绿是因为江边的山遮住了夕阳的光,所以才显现出江水本来的颜色想想,这瑟瑟,这红,如何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读轻,“红”读重。

师:这个“瑟瑟”还可以怎么读?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第二个“瑟”读得比第一个“瑟”更轻一些) 师:是啊那红是艳丽浓重的,而绿有深绿和浅绿,假如我们将第二个“瑟”读得比第一个“瑟”更轻一些,就更能体现这绿的意蕴、层次和美感谁再来读?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第二个“瑟”读得比第一个“瑟”更轻一些) 师:想象着这红,这深绿,这浅绿,再来分小组读 师:好极了现在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师生配合读 师:多美的画面啊,两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PPT图片)师:看看这幅图描绘的是哪两句诗?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可怜”什么意思? 生: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可怜”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 师: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强调“可怜”) 师:我听出了你的喜爱谁再来?生读 师:我们一组一组地来读 师:如此可爱的夜晚究竟有什么景色?诗人说—— 生: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这里运用了一个修辞手法是? 生:比喻 生: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弯弓 师:说明露珠像珍珠一样—— 生:圆润 生:在月光的照耀下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 师:那月亮呢? 生:说明月亮不是圆月,是弯月 师:是的,九月初三的月亮是上弦月。

带着感情,读出这个可爱的夜晚,可爱的露珠,可爱的弯月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我们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把整首诗读一读 四、复诗境,悟诗情 师: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夕阳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叫人喜爱,露珠像珍珠一样,月亮像弯弓一样 师:很好这首诗总共写了哪些景物? 生:残阳、江面、露珠、弯月 (板书:残阳、江面、露珠、弯月 师:同学们,虽然古诗只写了四种景物,但实际上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真的只看到了这四种景物吗? 生:不是 师:请闭上眼睛,想象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里还有什么?(板书:想) 生静心冥悟,进入诗境 生:江边还有青黛色的山 生:江边还有挺拔的树和一大片青草地 生:因为是初秋,应该还有几片落叶散落在江边的草丛中 生:残阳的旁边还有橙红色的云霞 师:哦,这些景物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暮江秋景图板书:省略号)当夜晚来临时,这幅画面又变成?闭上眼睛,再想一想 生静心冥悟,进入诗境 生:新月如弓,静静地挂在颜色逐渐变深的天幕上 生:夜色加深,草地上结满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生:露珠上反射着月亮的光辉,真是美极了! 生:诗人静静地站在江边,赏着美景,久久不愿离去。

师:真是一个宁静可爱的夜晚!(板书:省略号) 师:大诗人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既然我们有了这诗,不妨再来作一幅画按照你们各自的想象,把诗句中没有描写的景物也添进画中,共同组成诗人当时看到的完整画面吧只画一二句或者只画三四句板书:画) 生时而闭目想象,时而提笔作画教师巡视和指导 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 师:从这位同学开始,依次来,声情并茂地把这诗情画意读出来 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画,一边入情地朗读诗句台下的学生也感同身受地跟着一遍遍朗读诗句 师:非常好!掌声送给他们!只看画,老师还觉得不过瘾,我想走进你们的画中各位同学,文字是通往心灵的钥匙请为你们的画配上文字吧你就是那画中人,那位远离朝堂纷争,得到解脱的诗人站在这秋水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写下来吧PPT出示:你就是那画中人,那位远离朝堂纷争,得到解脱的诗人白居易站在这秋水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写) 生时而静心思考,时而轻轻书写 师:谁来邀请我们走进你的画中? 生:我站在江边,橘红色的夕阳在江面的尽头,柔和的光芒斜斜地照在江水上,江面一片红,一片绿,红绿各半又互不干扰,就像我和朝廷的党派之争一样,互不干扰,我依然过着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

师:你真正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请把你的情感用诗句表达出来 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弯月草地上结满了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灵动的光,如同一颗颗珍珠一般江水轻轻地抚摸着岸边的岩石,秋风柔柔地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啊,这弯月,这露珠,这美好的一切真让人喜爱啊!离开了京城,生活真是变得轻松又愉快 师:连我也陶醉其中了!请把你的轻松愉快表达出来板书:轻松愉快)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几位学生继续分享自己的文字并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诗句,师适时点评 师:当我们通过两幅画、两段文字,穿越时空和诗人站在同样的景色里,我们成为了他的朋友,有那么一瞬,我们甚至就成为了他但是,这中间有一个时间的空白点板书:省略号)因为前两句诗写的是? 生:傍晚板书:傍晚) 师:后两句诗写的是? 生:夜晚板书:夜晚) 师:从傍晚到夜晚的过程诗人并没有描写,那么,他在做什么?想一想,小组成员可以交流讨论板书:议) 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师:好,谁来说说?(板书:说) 生:我觉得诗人也许去吃饭了,但吃饭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于是吃过饭他又去了江边,此时已是夜晚,景色依然很美。

生:可能他去做什么别的事了,但心里依然念念不忘江边的景色,所以处理好事情他又去了江边继续赏景 生:我认为他就是一直在欣赏美景你想啊,诗人看到那半江瑟瑟半江红,那么美,所以就沉醉了,忘却了时间不知不觉,弯月升上天空,他就开始赏月,夜已深了,草叶上结满了露珠,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吟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生:我同意前一位同学的想法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看啊看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江面,看着江面光与色的变化他完全融入到景色之中了,所以一直看到了新月初上,又看到了夜深露重 师:我觉得此时应有掌声!几位同学都各自发挥想象复现了当时的情形,当时究竟是怎样,我们已无法知晓,但是,我觉得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因为它留给了我们想象和创作的空间不管怎样,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诗人同样的情感,是—— 生:对江边景色的喜爱之情 师:升华一下? 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大自然) 师:现在能试着背一背古诗吗? 生自由背古诗抽生背古诗生齐背古诗 五、细化分析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探讨几个问题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能不能换成“照”字? 生:不能,秋天的夕阳是柔和的,“照”字显得光线更强烈。

师:说得好,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铺”字还写出了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师:你把我们再次带入了诗境 生:“铺”字有斜照的意思,太阳落山时就是斜照而“照”字就没有包含方位 师:考虑得很细致!著名诗人贾岛就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诗中的每个字都是诗人推敲出来的精华,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 师:大家再看古诗的三四句,按理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