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7/30,#,室内分布,系统介绍,室内分布系统介绍,1,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室内解决方案,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2,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室内分布是指,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的一种信号覆盖方式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室内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信号源,,,主要作用是放大基站信号,(,微蜂窝直接提供信号,),以满足覆盖需求,以及放大上行信号传送至基站,(,或直接传送至微蜂窝,),主要包括微蜂窝及直放站,直放站又分为光纤直放站、无线宽频直放站、无线移频直放站所有类型的信号源均需要供电,均为有源设备分布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将信源所提供的信号进行分配,使信源信号均匀分布至需覆盖区域主要包括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同轴电缆以及室内天线其中,干线放大器为有源设备,其余均为无源器件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室内分布是指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3,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为什么要建设室分系统?,随着城市里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
这些建筑物规模大、质量好,对移动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频繁切换,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上线困难,特别是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主题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为什么要建设室分系统?,4,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室内覆盖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总之,进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的直接理由是:,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
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室内覆盖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总,5,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室内解决方案,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6,有源设备,-,微蜂窝,微蜂窝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与宏蜂窝相比,它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小微蜂窝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提高覆盖率,应用于一些宏蜂窝很难覆盖到的盲点地区,如地铁、地下室提高容量,主要应用在高话务量地区,如繁华的商业街、购物中心、体育场等在客流量大、人员集中,且光纤能到位的大型站点进行室分建设时,一般采用微蜂窝作为信号源微蜂窝设备使用时需要先合路再接入分布系统有源设备-微蜂窝微蜂窝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7,有源设备,-,光纤直放站,光纤直放站主要由光纤近端机与光线远端机组成无线信号从基站中耦合出来后,先进入光近端机,通过电光转换,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从光近端机输入至光纤,经过光纤传输到光远端机,光远端机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进入,RF,单元进行放大,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发射天线,覆盖目标区域上行链路的工作原理一样,发射的信号通过接收天线至光远端机,再到近端机,回到基站,在室分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台光纤近端机可以同时为好几台光纤远端机提供信号,但是为控制施主基站的上行底噪,远端机数目不宜,超过,5,台,。
光纤直放站的功率由光纤远端机决定,常用的有,2W,、,5W,、,10W,、,20W,这几种光纤直放站主要用在一些光纤能到位、周围无线信号环境较差的小区以及一些覆盖面积较大的站点有源设备-光纤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主要由光纤近端机与光线,8,有源设备,-,无线直放站,无线直放站又分为无线宽频直放站以及无线移频直放站其中移频直放站由近端机及远端机组成,近端机直接由基站耦合信号将基站的载频移到另一频率点上转发给远端机,远端机再将被移动的频点还原到原基站的频率,因此移频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无线宽频直放站主要是在一些室外无线信号环境较好,室内场强弱,建筑物较小,或光纤无法到位的站点使用无线移频直放站的站点主要是一些室外无线信号环境差,附近基站比较密集,且光纤无法到位的建筑物若站点需要布放室外天线进行覆盖且不具备光纤传输条件,要考虑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的隔离,如果天线过近隔离较小,为防止直放站自激,必须采用无线移频直放站作为信源有源设备-无线直放站 无线直放站又分为无线宽频直放站以,9,有源设备,-,干线放大器,干线放大器,简称干放,是在功率变低而不能满足覆盖要求时的信号放大设备当信号源设备功率难以达到覆盖要求时,该设备可以放大信号源的功率,以覆盖更多的区域。
使用干放时需要注意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保持在,-5dBm,至,5dBm,之间(各厂家标称的功率值略有不同),另外干放不可以进行级联,否则会极大的抬升基站的上行底噪有源设备-干线放大器 干线放大器,简称干放,是在功率变,10,有源设备,-,BBU+RRU,目前,室内分布信源涉及了,BBU+RRU,原则上,RRU+BBU,就是,bts,,分开是分布式系统信源,合起来加个柜子就可以理解是宏站通常室内分布系统采用电缆的电分布方式,而,BBU+RRU,方案则采用光纤传输的分布方式基带,BBU(Building Baseband Unite,室内基带处理单元,),集中放置在机房,,RRU(Remote Radio Unite,远端射频模块,),可安装至楼层,,BBU,与,RRU,之间采用光纤传输,,RRU,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耦合器,),等连接至天线,即主干采用光纤,支路采用同轴电缆由于信号通过光纤传输时损耗很小,整体降低了系统的馈线损耗,因而减少了对干线放大器的依赖BBU+RRU,方案对于容量配置非常灵活,可按容量需求,在不改变,RRU,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前提下,通过配置,BBU,来支持每通道从,1/6,载波到,3,载波的扩容。
理论与实践证实该方案具有下列特点:独特的多通道算法实现空间隔离,可以降低干扰;覆盖和容量可独立规划;降低对干线放大器的依赖;基带容量可实现共享,扩容能力大;光纤无损耗,主干布放简便,,RRU,部署灵活但是缺点是需增加光电转换单元,且光纤较容易损坏,需要采用铠装有源设备-BBU+RRU 目前,室内分布信源涉及了BB,11,无源设备,-,合路器,同频合路器:将两个或以上的同频段信号合成一路信号输出,公分器的输入输出调转即可作为信号合路之用,但不可用于多系统合路,3dB,电桥:耦合功率比为,1:1,的耦合器,直通端和耦合端的输出信号相位相差,90,度,用于同频段不同信号,/,载波合路后馈入室分系统,双频,/,三频合路器:每条支路信号都具有选频功能,即在自己的通带上具有小的损耗,同时在其余的支路上具有高的阻带衰减特性,实质是个高性能滤波器的组合,无源设备-合路器同频合路器:将两个或以上的同频段信号合成一路,12,无源设备,-,功分器,功率分配器是一种能量的等值分配器件,将功率信号平均地分成几份,给不同的覆盖区使用种类,常见的有二公分、三公分、四公分等,结构上分为微带和腔体两大类,主要指标,分配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容限、频率范围和带内平坦度、输入阻抗等,无源设备-功分器功率分配器是一种能量的等值分配器件,将功率信,13,无源设备,-,耦合器,耦合器是从主干通道中提取出部分信号的器件,将信号不均匀地分成,2,份(称为主干端和耦合端,或直通端和耦合端),种类,常见的有,5dB,、,6dB,、,7dB,、,10dB,、,15dB,、,20dB,、,30dB,和,40dB,等多种耦合比的耦合器,主要指标,耦合度、隔离度、方向性、插入损耗、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容限、频段范围、带内平坦度、输入阻抗等,无源设备-耦合器耦合器是从主干通道中提取出部分信号的器件,将,14,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分分布系统设计,四,、,室内解决方案,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室分分布系统设计四、,15,TD-LTE,建设场景选择,应选择用户密度大、话务量需求高的综合性商场、超市,车站等建筑和场所。
场景选择原则,应选择地区内标志性或有影响力的机场、重要体育馆、展览中心、政府机关等建筑和场所应充分考虑室内覆盖系统综合利用和未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应选择高端用户集中的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建筑和场所针对覆盖有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的目标客户区域,我们将室内覆盖场景约分为,5,大类,16,小类,,LTE,室内场景规划重点选择重要场景;,类型,类型细分,LTE,规划场景,商用建筑,写字楼,5A,写字楼,办公楼,政府办公楼,酒店,3,星以上,营业厅,旗舰店,商场,大型,大卖场,大型,生活建筑,居民楼,高档居民区,宿舍楼,高校,医院,三甲,大型场馆,体育场馆,大运会主场馆,会展中心,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火车站,大型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省级,机场,航站楼,特殊,隧道,暂不考虑,地铁,暂不考虑,TD-LTE建设场景选择 应选择用户密度大,16,TD-LTE,频率规划,室内覆盖系统与室外系统采用异频组网;,室内覆盖同一水平层面如需设置多个小区时,相邻小区间建议采用异频组网;,在建筑物内可以利用自然阻隔合理进行频率规划;,对楼层间隔离较好,可以采用带宽,20M,同频组网方式;,对同层天然隔离较差的区域,建议采用,2,个,10M,频点异频组网方式,同层小区间频率交错复用。
TD-LTE频率规划室内覆盖系统与室外系统采用异频组网;,17,TD-LTE,建设指标,1,、覆盖指标,1.1,无线覆盖率,要求覆盖区域内满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5dBm,的概率大于,90,1.2,室内信号外泄场强,建筑物,10,米处接收场强应低于室外主服务小区场强,10dB,以上2,、业务质量,2.1,无线信道呼损率,要求数据业务呼损不大于,5,2.2,无线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2.3,误块率,要求数据业务的误块率不大于,10%,2.4,无线边缘速率,要求在,20MHz,带宽、,10,用户同时接入,小区边缘用户速率约,2Mbps/250Kbps(,下行,/,上行,),不同地市的要求会有不同),2.5,掉线率:基本目标,95%,;,TD-LTE建设指标1、覆盖指标,18,TD-LTE,室分系统链路预算,传播模型:使用较多的衰减因子传播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如下:,PathLoss(dB)=PL(d0)+10*n*Log(d/d0)+R,合路器,其他系统,RRU,BBU,分布系统,PL,DAS,PL,Air,天线口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墙体穿透损耗,接收电平要求,空间传播损耗,衰减因子取值,PL(d0),:距天线,1,米处的路径衰减:,2025MHz,时的典型值为,38.5dB,,,2350MHz,时的典型值为,39.4dB,;,d,为传播距离(米);,n,为衰减因子,根据环境不同而取值不同。
R,:附加衰减因子指由于楼板、隔板、墙壁等引起的附加损耗,参数说明,环境,衰减因子,n,自由空间,2,全开放环境,2.0,2.5,半开放环境,2.5,3.0,较封闭环境,3.0,3.5,TD-LTE室分系统链路预算传播模型:使用较多的衰减因子传播,19,TD-LTE,室分系统链路预算,馈线损耗,自由空间损耗 遮挡损耗,TD-LTE室分系统链路预算馈线损耗 自由空间损耗,20,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TD-LTE,室分天馈系统分为“单路”和“双路”两种拓扑结构,按不同场景,建设策略如下:,在新建场景情况下,原则上应建设“双路”天馈系统,充分体现,TD-LTE,容量优势;,在改造场景情况下,对具备建设条件、且有较大容量需求的场景应优先建设“双路”室分系统,其次考虑“单路”合路方式建设后续若有进一步的容量需求,可通过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等方式扩容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TD-LTE室分天馈,21,方案一:单路建设,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如下图所示)TD-LTE,与其他系统共用原分布系统,按照,TD-LTE,系统性能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必要时应对原系统进行适当改造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一:单路建设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22,方案二:双路建设,一路新建,一路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应确保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二:双路建设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23,方案二:双路建设,两路新建,以,POI,合路为例:,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二:双路建设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对于,24,方案三:双极化天线建设,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换器件,其余为利旧器件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三:双极化天线建设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蓝色器件为更,25,TD-LTE,室分天馈系统根据所选设备不同,可分为分为“单通道系统”和“双通道系统”两种拓扑结构。
单通道室内分布系统,每个室内覆盖点只需要一条射频传输链路和一根吸顶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通常一个楼层只使用,RRU,的一个通道本方案适合规模较小且对数据需求不高的场景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TD-LTE室分天馈系统根据所选设备不同,可分为分为,26,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每个室内覆盖点都需要通过一根双极化天线或者两个物理位置不同的普通单极化吸顶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形成,2*2MIMO,组网该方案有完整的,MIMO,特性,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获得提升双通道可更好满足室内对业务速率的需求,缺点是工程复杂度较高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 每个室内覆盖点都需要通过一根双极化,27,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在,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我们依据左图的设计流程,逐步进行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 在LTE室内分布系统,28,信源设计,1,、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时,设计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2,、对于采用双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应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通道对应覆盖相同区域。
3,、对于采用单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可使用双通道,RRU,,并将,RRU,的两个不同通道分别对应覆盖不同区域设计时保证,RRU,通道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续空分复用技术引入,提升单路天馈线系统的容量;,4,、根据厂家,RRU,设备支持能力进行,RRU,级联级数设置,通常情况下室内覆盖系统,RRU,级联级数建议为,4,级以内;,5,、根据室内分布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选择链型和星形拓扑结构,体现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信源设计1、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29,天线布放点设计,1,、,SISO,天线布放密度,对采用“单路”合路建设的站点,天线布放密度应满足,TD-LTE,室内无线链路预算要求,由于,TD-SCDMA,室内系统与,LTE,系统在同一频段,所以天线覆盖半径基本一致:在半开放环境,单天线情况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单天线的情况下,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2,、,MIMO,天线阵布放密度,对采用“双路”建设的站点,,MIMO,线阵的布放密度与,SISO,天线布放密度相同。
组成,MIMO,线阵的两个单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约为,1.25,米),,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约为,0.5,米,),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天线布放点设计1、SISO天线布放密度TD-LTE室内分布,30,天线出口功率设计,一般场景下,TD-LTE,天线口功率不高于,15dBm,,对于大型会展中心等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双路系统中功率平衡设计,对支持,MIMO,的双路分布系统,组成,MIMO,天线阵的两个单极化天线口功率之差要求控制在,5dB,以内切换区域设计,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2,、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3,、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 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天线出口功率设计 一般场景下TD-LTE天线口功率不,31,系统间隔离度设计,共用分布系统的场景,,,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如下表所示:,系统,CDMA 1x,GSM,DCS,WCDMA,干扰隔离,(,室内,),81,82/35,82/43,58,系统,CDMA EV-DO,TD-SCDMA(A),TD-SCDMA(F),WLAN,干扰隔离,(,室内,),87,58/31,87/31,88,不共用分布系统的场景,当不共用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的,CDMA 1x,、,CDMA EV-DO,、,W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TD-LTE,系统与中国移动其他系统:,GSM900,、,DCS1800,、,TD-SCDMA,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TD-LTE,与,WLAN,之间建议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隔离:,1,、建议天线安装位置与,AP,天线距离至少控制在,1.5m,以上(单独建网);,2,、在,TD-LTE,信源端和,WLAN AP,端各自增加滤波器(共用分布)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系统间隔离度设计共用分布系统的场景,TD-LTE与其他系统,32,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TD-LTE,室分设计,四,、,室内解决方案,一、室分分布系统概述二、室分系统设备三、TD-LTE室分设计,33,4G,深度覆盖系统解决方案库,通过对,4G,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的产品功能、覆盖能力、造价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搭建了,4G,深度覆盖系统解决方案库,将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分为,“,室外覆盖室内,”,和,”,室内覆盖,”,两大类,12,种,明确了各种方案的覆盖能力,容量和造价特征以及适合场景,4G深度覆盖系统解决方案库 通过对4G深度覆盖解决方案,34,室外覆盖室内解决方案体系,方案,类型,场景特点,覆盖策略,解决方案,小区覆盖,建筑厚度不大,内部隔断多,窗户数量多、面积大。
小区外立面通过周边宏站及路灯杆站解决,小区内通过美化天线进行覆盖RRU+,双极化射灯天线,RRU+,路灯(草坪灯),RRU+,美化天线,微站覆盖,高价值区域,容量需求大的区域,城市覆盖缝隙或传输无法到达区域局部深度覆盖,进行,“,点,”,状的补充,实现精确覆盖一体化微站,BBU+,微,RRU,RELAY,宏站覆盖,成片低层建筑物区域,街道底商等区域连片区域,新增宏站;小面积区域,优化解决;可实现宏微小区合并单纯宏站覆盖;,宏微协同覆盖,,8,通道,RRU+2,通道,RRU,方式,3D-MIMO,室外覆盖室内解决方案体系方案场景特点 覆盖策略 解决方案 小,35,室,内,覆盖室内解决方案体系,建设阶段,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特点,单缆分布系统,双缆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分布式皮站(,Lampsite,),一体化皮站(,Nanocell,),变频,系统,微放站,特征,无源分布系统,施工协调难,造价适中双无源分布系统,施工难度大,协调困难,造价高,实现,MIMO,有源分布系统,造价高,可降低主体设备投资有源分布系统造价高,支持,MIMO,、,2/4G,共模,容量扩展、小区分裂易可快速部署,造价低。
有源分布系统,造价高,单路由实现,MIMO,宿主基站提供容量,价格低适用场景,“,厚,”,型场景,容量需求不高厚,”,型场景,容量、速率需求高厚,”,型场景,容量、速率需求高,同时支持,2/4G,多系统覆盖厚,”,型场景,容量、速率要求高,后期扩容预期显著微,”,型场景,有一定的容量及速率需求厚,”,型场景,适合分布系统双通道改造微,”,型场景,仅考虑覆盖需求室内覆盖室内解决方案体系建设阶段 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特点 单,36,小区覆盖分布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然成为一股热潮,,,成为人们每天接触次数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伴随着爆炸式的高数据流量增长,大数据时代对,移动通信,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网络,规划及优化在向重用户行为、重业务感知、重深度覆盖、重宏微协同的精细优化模式转变华为,mLAB,用户行为分析研究数据表明,回家后依然有,69.1%,的人习惯通过,3G/4G,接入,互联网,,并以午休时间及晚上黄金时间为主因此,在,4G,时代,居民小区深度覆盖依然是,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的重点小区覆盖分布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然成为一股,37,一体化微基站,/,分布式微基站,单载波发射功率(,20MHz,带宽)介于,0.5W,与,10W,之间(包含,10W,)覆盖半径在,50,到,100,之间的基站,将这类基站划分为微基站。
微基站是,HetNet(,异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破坏整体网络结构微站是宏站在完成,“,面,”,覆盖基础上,对局部深度覆盖进行,“,点,”,状的补充微基站又可分为一体化微基站和分布式微基站Macro,Pico,Macro,Macro,micro,micro,micro,一体化微基站/分布式微基站 单载波发射功率(20,38,Relay,Relay,定义,Relay,是指基站或用户不直接将信号发送给彼此,而是通过中继节点,经过信号放大或再生处理进行转发简单的说就是将一条基站,-,移动台,链路分割为基站,-,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移动台两条链路,从而能够将一条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条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和更好的覆盖建设方式,Relay,是一种通过无线回传提升,4G,覆盖半径的技术,,Relay,部署时不需要机房,不需要传输,不需要,GPS,,只需要电源配套即可开通,简单易行,低成本实现快速补盲,RelayRelay定义,39,Relay,Relay,可利用抱杆、灯杆、电杆、广告牌等支撑对主设备进行安装,亦可挂墙进行快速安装,视具体环境进行美化,Relay+,宏站:增加宏站覆盖范围;,Relay+,微站:,Relay,在此方式中只提供的传输回传的作用,覆盖由微站解决。
二者之间通过网线连接,(100,米内,),;,Relay Relay可利用抱杆、灯杆、电杆、广,40,Relay,应用场景,应用于城市热点、盲区覆盖、室内深度覆盖、广域覆盖延伸、应急部署等场景,密集城区,:通过部署,Relay,来提高高速业务的覆盖;,乡村,:,提高覆盖;,高速铁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并减少本地用户的切换失败率;,室内环境,:,解决较大的阴影衰落和墙壁的穿透损耗;,城市盲点,:,扩充对投资价值不高的盲点区域的覆盖;,Relay应用场景密集城区:通过部署Relay来提高高速业,41,3D-MIMO,定义,3D-MIMO(Massive MIMO),是,LTE-Advanced,多天线技术后续演进的重要技术方向,是,4G+,关键技术,相比普通智能天线只能在水平方向改变波束的指向,,3D-MIMO,天线可以在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实现灵活的波束方向调整,是解决城市高层楼宇网络覆盖和容量的有效手段,3D-MIMO定义,42,3D-MIMO,建设方式,传统的基站为提高增益,垂直波瓣较窄,在覆盖高层建筑时,往往只能覆盖到部分楼层,从而需要多面天线来做覆盖的场景使用,3D-MIMO,技术,则可以分裂出指向不同楼层位置的波瓣,在减少了天面建设需求的同时,通过多个并行数据流进行传输,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相比于常规天线在垂直面不能实现多波束,,3D-MIMO,天线可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垂直面多波束,实现了垂直面空分,提升频谱效率3D-MIMO建设方式,43,3D-MIMO,应用场景,1.,适合高层建筑覆盖的场景:,1,副天线可以覆盖高层建筑,高赋形高增益增强覆盖,传统的基站为提高增益,垂直波瓣较窄,在覆盖高层建筑时,往往只能覆盖到部分楼层,从而需要多面天线来做覆盖的场景使用,3D MIMO,技术,则可以分裂出指向不同楼层位置的波瓣,在减少了天面建设需求的同时,也通过多个并行数据流传输,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常规的天线在覆盖高层楼宇时,需要分别针对低层、中层和高层设置多个天面,而,3D MIMO,技术的天面需求则很少此外,,3D MIMO,天线相比常规天线,还可实现单天线阵覆盖整个楼层,垂直面的覆盖角度可达,+/-30,度(而普通天线一般只能做到,+/-8,度)如以天线距离楼宇,100,米,站高,30,米为例,利用普通天线往往只能覆盖,9,层楼;而在同天线点利用,3D MIMO,天线,则可覆盖,25,层楼3D MIMO,天线在覆盖高层楼宇的同时,通过多个波束对应不同楼层形成虚拟分区,实现了,空分复用,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频谱效率。
3D-MIMO应用场景传统的基站为提高增益,垂直波瓣较窄,在,44,3D-MIMO,应用场景,2.,适合宏站容量需提升的场景:精确灵活的三维赋形支持更多用户,相比于常规天线在垂直面不能实现针对终端的多波束,,3D MIMO,天线可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垂直面多波束,实现了垂直面空分,提升频谱效率上图中,UE1,、,2,、,4,在水平面维度上与基站的夹角不同,所以基站可以在水平面维度形成,3,个分别对准他们的波束进行服务;然而,UE2,和,UE3,在水平维度上与基站的夹角相同,那么,UE2,和,UE3,的波束会形成相互干扰3D MIMO,技术提供了垂直面波束赋形:将,UE2,与,UE3,从垂直维度上再进行一次区分,分别形成对准他们的波束为其进行服务3D-MIMO应用场景相比于常规天线在垂直面不能实现针对终端,45,3D-MIMO,应用场景,3.,适合需要上行性能提升的场景:更多接收天线,更强干扰抑制(,64,通道,/128,阵子),相比于常规天线的垂直面不能随终端的位置实时调整,,3D MIMO,天线可通过,AAS,(有源天线阵子)组合而成,每个阵子均可独立调整权值,波束在垂直面跟踪终端,从而可从整体上降低对邻区的干扰。
3D-MIMO应用场景相比于常规天线的垂直面不能随终端的位置,46,单缆分布系统,单缆分布系统是室内覆盖一种主要覆盖方式,(,相对于,4G,室分中双通道,MIMO,的双缆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以中继设备、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同轴电缆、光纤、天线等构成的分布系统组成,将无线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建筑物室内或者室外区域,用于完善无线网络覆盖、提升无线网络质量和提高无线网络容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应用场景,室内盲区: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酒店等;,话务量较高的大型室内场所: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等大型场馆;,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建筑物高层,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特殊区域:公路隧道、地铁等单缆分布系统 单缆分布系统是室内覆盖一种主要覆盖方,47,双缆分布系统,双缆分布系统就是在室分系统中引入,MIMO,双流技术达到需要覆盖区域的速率大幅增加目的它通过一台,RRU,设备两个射频端口分别接两路室分系统,两路室分系统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从而达到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对于天线的选择,可以用单极化天线,也可以用双极化天线的两个端口分别接入两路,系统,.,双缆分布系统 双缆分布系统就是在室分系统中引入MI,48,双缆分布系统,应用场景,对于新建,TD-LTE,分布系统,符合下表场景的站点应该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序号,场景,1,交通枢纽(机场、车站),2,五星级酒店(根据国家评定标准而定出的星级级别),3,四星级酒店(根据国家评定标准而定出的星级级别),4,甲级以上写字楼:以品牌、地段、客户层次、硬件设施及物业管理的标准评定,a.,顶级:除软硬件标准完全达到甲级外,与甲级写字楼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商圈的代表性和标志性及对商圈的辐射力、影响力,b.,甲级:硬件方面外观设计、内外公共装修标准相当于四星级酒店,达到,5A,级写字楼水平,设备设施基本与世界同步,如电梯等候时间小于,40,秒,中央空调为四管式;软件方面物业管理服务水准达到三星级酒店以上标准,5,大型购物中心(楼层营业面积总和在,12000,平方米以上),6,大型会展中心(展区面积总和,在,6,万,平方米以上),7,三甲、省级医院(根据政府设定的级别),8,党政军办公场所,9,我公司外驻机构所在楼宇(如营业厅),双缆分布系统应用场景序号 场景 1交通枢纽(机场、车站)2,49,光纤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由分布系统厂家提供,是一种对多制式的基站射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光纤传输和分布的室内外覆盖解决方案。
该分布系统单位面积造价高于传统分布系统,但可以节省主体设备的,RRU,,主要适用一些需要同时新建,2G,、,3G,、,4G,覆盖的重要场所方案选择时需要结合主设备造价一并考虑,应用场景,适合,5,千平米以上的中、大型居民小区、城中村室外小区分布;馈线分布系统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中、大型室内写字楼、酒店等分布场景光纤分布系统 光纤分布系统由分布系统厂家提供,是一,50,分布式,皮基站,分布式皮基站,51,分布式,皮基站,分布式皮基站,52,分布式,皮基站,分布式皮基站,53,一体化皮基站,一体化皮基站是一种小型化、低功率蜂窝的基站设备,通过宽带接入到移动核心网,为用户提供包括传统蜂窝移动通信基础业务在内的固定移动融合业主要指家庭基站(也称为,NanoCell,、,Femto,、,Home eNodeB,等)其支持灵活、低成本回传链路传输,可使用专线或公网作为回传网络,可利旧现有以太网线缆,实现快速灵活布网,起到快速吸收话务的作用一体化皮基站 一体化皮基站是一种小型化、低功率蜂,54,一体化皮基站,应用场景,4G,布网初期,,Nanocell,与宏站互补,实现无缝覆盖;在宏网覆盖的盲点区域,,Nanocell,可快速提供,4G,服务,满足补盲需求。
4G,业务成熟期,,Nanocell,缓解宏网容量压力;室内弱覆盖用户将抢占宏网资源,,Nanocell,可分流宏网流量一体化皮基站 应用场景,55,Thank You!,Thank You!,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