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宪法教学大纲课程号: 021A0040 课程名称:宪法 学分:3英文名称:Constitutional Law 周学时:3预修课程:无要求面向对象:法学专业及其他文科类本科学生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宪法的基本制度与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领会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宪法的精神和基本规范分析、把握、评价各种社会现象与法律现象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周学时 3,学分 3绪 论(1 学时)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2.宪法学的体系和特点3.宪法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17 学时)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1.宪法释义2.宪法的基本属性3.宪法的分类第二节 宪法渊源1.宪法渊源2.宪法典的结构3.宪法性法律与宪法惯例第三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关系1.宪法规范2.宪法关系第四节 宪法创制1.宪法制定2.宪法修改3.宪法解释第五节 宪法的原则和功能21.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的基本功能第六节 宪法与宪政1.宪政的概念与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第七节 宪法的实施1.宪法实施和违宪2.宪法适用3.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3 学时)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2.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3.宪法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2.旧中国的制宪活动3.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 年宪法3.1975 年宪法4.1978 年宪法5.1982 年宪法第三章 国家性质(3 学时)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1.国家性质概述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概述2.社会主义公有制3.非公有制经济4.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三节 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精神文明与宪法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3第四章 国家形式(6 学时)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行政区划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三节 国家象征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 学时)第一节 基本权利总论1.有关基本权利的几个概念2.基本权利规范的效力3.基本权利的主体4.基本权利的类型5.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4.人身自由与人格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概述2.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类型及内容第六章 选举制度(3 学时)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1.选举制度概念2.选举制度的基本功能3.选举制度的有关理论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4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对民主选举的保障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1.选举的组织2.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3.代表候选人的提出4.投票选举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6.选举保障与选举争议第七章 国家机关(6 学时)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1.国家机构的概念2.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3.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国家元首1.国家元首制度概述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3.人民代表第四节 行政机关1.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第五节 军事机关1.军事领导机关概述2.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六节 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概述2.审判机关3.检察机关第七节 自治机关和组织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特别行政区机关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5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四、相关教学环节安排:课堂提问与讨论随堂进行;要求撰写宪法学小论文一篇,在期末考试前二周上交五、考试方式及要求:撰写学术论文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论文成绩占 20-30%,期末考试 80-70%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宪法》 (第三版) (21 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许崇德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第三版;2. 《中国宪法》 ,胡锦光、韩大元著,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版;3. 《宪法学》(十五规划教材 ),张千帆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版;4、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林来梵著,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