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导学案(编号6Y-042)课题27. 试 飞使用时间第 周星期_____课型精读课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姓名____班_____________主备刘德章备课组长张英审核黄小兰签印余峰一、导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试飞的重大意义 3.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导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飞的重大意义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加上问号注意“纤”的读音和“惴”的形近字及读音1)给加点字注音、组词 宾 ( ) 潇 ( ) 纤 ( ) 舱 ( ) 摄 ( ) 惴 ( ) 你还知道“纤”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吗? 纤 ( )(2)给加点的形近字注音 惴惴 瑞金 端正 喘气 踹一脚 揣测 (3)解释 潇洒 温文尔雅 文静纤弱 心情惴惴 你能根据文中的意思另外造一个句子吗?2. 标出段序,快速默读课文,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找出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读第一段,找出试飞时间 , 试飞地点 ,试飞的重大意义 文中告诉我们试飞的人物是 和 文章中还用孙中山引用宋庆龄的话“ ”和宋庆龄直接说的话“ ”来突出了这次试飞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旦试飞成功,就标志着我国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飞机,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 组内互动交流学习(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1.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小组内订正字音,注意字形,掌握词意交流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按记叙的顺序构思全文,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大意 4.提出自主学习中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三)师生互动交流(交流提高,完善自我)1.分小组展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教师适当点评2.提出小组交流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或教师释疑。
(四)巩固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完成《同步练习》69页1—2题 (五)积累(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宋庆龄:见课本120页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倡导者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杨仙逸(1891--1923),字学华,号铁庵,广东中山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考入纽约茄弥时航空学校,获得飞行执照1923年任航空局长,在大沙头建飞机制造厂和飞机场,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号”,并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9月20日,在惠州指导改装水雷为炸弹时,因意外爆炸殉难,孙中山明令追授其为陆军中将,誉之为“革命空军之父”后来,杨仙逸殉难日被定为“航空纪念日”今日表现:☆ ☆ ☆ ☆ ☆ 组长评价:☆ ☆ ☆ ☆ ☆教师寄语: 家长留言: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导学案(编号6Y-043)课题27. 试 飞使用时间第 周星期_____课型精读课课时第二课时学生姓名____班_____________主备刘德章备课组长张英审核黄小兰签印余峰1、 导学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作者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导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重点理解 1.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2.找出孙中山的两次说话的句子,从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再读课文,多方面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第9自然段写道:“在场的文武官员也听说,有一位乖客要参加试飞,人们猜想,这一定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男子汉为什么人们都认为一定是位非常勇敢的男子汉参加试飞?这对刻画宋庆龄有何作用? 4.第10自然段中的“呼啦、拥、纷纷”等词语说明什么问题?能否删掉第11自然段? 5.第17自然段“人们的心也随着飞机一起悬在了空中”,这句中的“悬”字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要写人们的心情? 6.第18自然段“只见飞机像一只雄鹰在空中做出各种特技表演动作:俯冲、后翻、拔高、侧翼……”属于飞行特技描写,有何作用?(三)组内互动交流学习 1.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各。
2.组内提出不能统一意见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四)师生互动交流1.分小组展示小组讨论后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教师适当点评2.提出小组交流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或教师释疑五)巩固拓展 这是一篇介绍宋庆龄一次不平常的试飞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领略到宋庆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热爱宋庆龄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啊!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她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她结合课文内容和钓鱼岛问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6) 练习 完成《同步练习》71页(1)—(4)题今日表现:☆ ☆ ☆ ☆ ☆ 组长评价:☆ ☆ ☆ ☆ ☆教师寄语: 家长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