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教材论述题简答题第一章 异常心理学*1、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有哪些基本特征?(P1)心理异常: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其中,“没有能力”是指因脑损害等器质性缺陷或缺乏动机、能力等机能缺陷原因造成的无法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别人难以理解或接受而“不适应”则是指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偏离社会常模,即违反了社会习俗、社会准则基本特征:(1)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即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2)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即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3)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构成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2、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P4-P5)心理健康运动的起点:1793年法国医生皮内将精神病人从锁链中解脱出来,提倡“道德治疗”心理健康运动把1908年美国比尔斯的著作《一颗失而复得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的出版和同年成立的“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5年二战结束,此期间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二战结束—60年代末,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三阶段:70年代初至今,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这一时期是人本主义兴盛期,因此心理健康运动更注重心理健康的完善、提高等等,从而发展到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阶段3、判别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标准”包括哪些具体评估标准?(P7)心理健康“发展标准”的本质特征:认识清醒健全;情绪积极饱满;意志品质良好;个性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潜能充分发挥;具体评估标准:(1)适应能力——个体对赖以生存的客观现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变化的适应2)耐受能力——对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3)调控能力——人的心理活动受意识控制和调节的程度4)社交能力——心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指个体在情感、态度上与人沟通的能力5)康复能力——遭受精神刺激后导致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4、“无端烦恼”作为一般心理问题与生活中正常烦恼的本质区别是什么?(P10)无端烦恼事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得消极情绪。
无端烦恼与生活中正常的烦恼不同正常的烦恼事由于客观存在的原因引起的,人人都有体验,而无端烦恼事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即引起无端烦恼的原因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并非客观存在这是无端烦恼与生活中正常烦恼的本质区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无端烦恼着的写照5、心理疲劳与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有何不同?(P12)心理疲劳是指因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心理疲劳与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的不同在于: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也会导致工作能力减弱、效率降低等后果,但都是一种自然性防护反应生理性疲劳是由身体肌肉承担高强度或长时间的活动造成的,削弱的主要是人的体力,表现为肌肉疲劳病理性疲劳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削弱的主要是人的相应躯体机能,表现为体虚乏力心理疲劳则肌肉活动强度不大,也无躯体疾病,纯粹是由神经系统活动过于紧张或单调引发,削弱的主要是心理机能,表现为精神疲乏6、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在症状和病程要求上有何区别?(P26-P27)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又称急性焦虑症一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一般为数分钟,每次最长也不会超过1小时。
发作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其临床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惊慌恐惧,具有强烈的失去自我感、濒死感、失控感、发疯感、窒息感,且伴有以下一些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喉部堵塞感、头晕或失去平衡感、手脚麻木或肢体异常感、阵发性发热或发冷感、多汗、晕厥、震颤等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又称慢性焦虑症以慢性的、弥散性的对一些生活情景的不现实的过度担心紧张为特征,焦虑情绪体验持续6个月以上,发病期间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至少有以下表现之一:患者经常感到不明原因和对象的紧张或烦躁;经常提心吊胆会发生某种不幸,但又说不出有什么具体不幸;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躯体性焦虑常伴有以下表现:运动性不安(如坐立不安、往复徘徊、唉声叹气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出汗、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7、恐怖症(恐惧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P27)恐怖症(Phobia)是一种对某些特定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反应的神经症,也称恐惧症。
诊断要点:一是患者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明知恐怖反应与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不合情理,但难以摆脱二是患者发作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焦虑、紧张、脸红、出汗等)三是尽管患者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但仍对引起恐怖反应的事物、情境或人际交往采取极力回避态度,而且反复出现,无法控制如无法回避,则可伴发惊恐发作8、强迫症有哪些特点?(P27)强迫症(Obsession)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强迫症状源于自我而又违反自己意愿,有意识地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女性发病率略高一些其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9、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主要亚型?(P28)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亚型: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各种各样但又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如肠胃不适、皮肤感觉异常、皮肤斑点等,但经过多次医学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患者要求治疗以消除症状,病程至少已持续2年,否则应诊断为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主要表现为患者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实际并不存在的疾病,四处求医,反复检查,要求进行检查以确定或证实潜在疾病的性质,但多次阴性结果都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症状,但不足以解释其所述症状的性质和程度,与其表现出的痛苦和焦虑情绪更不相称病程至少已3个月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主要表现为受自主性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症症状以自主神经兴奋(如心悸、脸红、出汗、颤抖等)的客观体征为基础,但更具个体特征和主观性,且本身是非特异性的,即不能归因于某个确定的病因如部位不定的疼痛感、肿胀感、灼热感、沉重感、紧束感等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用生理过程和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经检查并不能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10、癔症中的解离障碍(解离症状)和转换障碍(转换症状)的涵义是什么?(P30)癔症(Hysteria)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癔症症状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大类。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解离障碍,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情感爆发,常在情绪激动时发作,表现为嚎啕大哭、顿足捶胸、满地打滚、狂笑不止等幼稚、夸张性的表演动作多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此症状在癔症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二是癔症性遗忘,表现为遗忘突然发生,但患者认知功能和适应功能良好,无脑器质性损害三是癔症性漫游,表现为患者突然不辞而别,无目的、无计划地到处游逛,数小时或数天后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但又不明原因在漫游期间他能保留基本自我照顾能力(如饮食、避免危险等)和简单的社交能力(如问路、购物、乘车等)四是癔症性假性痴呆,表现为痴呆突然发生,生活不能自理,记忆丧失,答非所问,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五是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丧失自我同一感,有交替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或以鬼神或亡灵附体取代自己原来的身份,且注意和意识仅集中在与其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六是癔症性精神病,患者反复出现片段幻觉或妄想,意识朦眬,行为紊乱,哭笑无常,或者木僵,对鬼神或亡灵附体可达到妄想程度一次病程很少超过3周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障碍,是指病人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并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癔症抽搐发作表现为患者突然跌倒,但倒地缓慢、四肢乱动,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但没有痉挛和强直的规律,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但患者无明显的意识障碍,也不会咬舌、小便失禁和跌伤历时数十分钟,发作结束后患者可双眼紧闭或昏睡,可一日多次发作患者能根据他人的言行对自己的发作症状作相应的调整癔症性躯体障碍的其他临床症状还有癔症性运动障碍和癔症性感觉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癔症性瘫痪,可表现为各种瘫痪情形,如截瘫、单肢瘫、偏瘫等,但无神经系统受损的特征,也无器质性病变,不会出现病理反射和肌肉萎缩(瘫痪后久治不愈造成的废用性萎缩除外)二是癔症性失音,说话发不出声音,只见嘴动,不闻其音,但咳嗽声正常,也无喉部和声带异常三是癔症性震颤,突然出现一肢、数肢或全身的震颤,幅度较大,且毫无规律癔症性感觉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癔症性失明,患者突然失明,但既无视觉器官病变,也无视觉传导神经的损害二是癔症性失聪,患者突然丧失听力,但听力反射存在,既无听觉器官的病变,也无听觉传导神经的损害三是癔症球,俗称梅核气,感觉咽部老堵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有些病人可有吞咽功能和食管异常四是癔症性肤觉缺失,以身体关节或中线为界,关节一端或身体一侧的皮肤突然失去温度觉、触压觉和痛觉,但不符合生理和神经解剖规律。
11、抑郁发作有哪些临床症状?(P31)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境障碍病程标准至少持续2周社会功能受损,可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临床表现:一是患者情感低落表现为心境低落,郁郁寡欢,可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对一切都漠然置之,不为周围刺激所动常自责自罪,自怨自艾,感觉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充满自责和内疚,对前途悲观失望,凡事都没有兴趣,感到活着没有意义,反复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二是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联想困难,语言减少且声音低微,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三是精神运动性迟缓精力减退常感觉浑身乏力,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日常生活和工作,整日无精打采,活动明显减少,逐渐发展到不去工作、学习,逃避与其他人交往,甚至连自己的日常起居都不能自理,衣着随便、不事梳洗,但不是疏懒,而是确实感到没有精力动作少而缓慢,很少有自发性动作严重时不语、不食、不动,表现为抑郁性木僵四是躯体症状,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干结、性欲减退12、环性心境障碍与恶劣心境有何异同?(P32)持续性心境障碍(Persistent Mood Disorder)是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发作时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