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一、形式主义批评缘起一、形式主义批评缘起二、形式主义批评关键词二、形式主义批评关键词三、形式批评方法的案例分析三、形式批评方法的案例分析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o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是20世纪很有影响的文艺批评方法之一,它极力强调文艺的独立自足性,主张从文艺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中心研究模式向作品中心研究模式的转移,由外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向内部本体论、语言论研究模式的转移由于形式主义批评法对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予以颠覆性的打击,也就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揭开了新的篇章形式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形式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o形式主义批评是关注文本形式的批评方式,它们对19世纪以来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学批评和实证主义批评的方法极为不满,极力将只重内容的传统文学批评方式扭转到重视对文学形式的分析一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缘起o俄国形式主义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有两个自发组织的研究群体,即1915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由莫斯科大学七位大学生组成,以罗曼雅各布森为代表;o1916年成立的诗歌语言研究会,以彼得堡大学为基地,领袖人物是维什克洛夫斯基。
尽管这两个研究群体分处两地,但理论主张基本一致,他们相互配合,共磋诗艺,形成了后来名之为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o任何一种批评方法的兴起都有历史语境和思想根源,俄国形式主义的兴起也同样如此20世纪初期的俄国弥漫着浓郁的革命气氛,文艺学中的一场革命也悄悄地拉开了帐幕,形式主义新思潮迅速颠覆着传统社会学的陈旧规范,给批评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o从思想来源分析,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与索绪尔的语言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及俄国的象征主义、未来派思潮有密切的关系一)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o索绪尔(18571913),20世纪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1906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手稿在他死后整理的,1916年在巴黎出版语言与言语o索绪尔将人类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层次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个人在具体日常情境中所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在语言活动中,这两部分相互联系,互为前提n一方面,言语受语言的制约,所说的话要被人听懂必须遵循语言系统的规则;n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在言语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o就如同下棋,每盘棋的下法都不一样,但都要遵循下棋的基本规则。
历时与共时o从此出发,索绪尔进一步确立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n共时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n历时语言学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所关心的主要是对语言谱系的梳理o索绪尔强调建立共时语言学,要求排除语言的历时性干扰,将语言视为客观存在的系统进行研究,寻找到语言学的普遍规律共时语言学的科学性o索绪尔试图告诉人们,任何言语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它们之所以能够表情达意是因为超越其上的普遍的语言结构在起作用这直接启发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语言普遍法则的关注,如研究诗的格律和韵律等诗歌普遍遵循的形式规则,真正达到对文学的科学性的研究内部与外部o索绪尔区分了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语言的外部要素是指语言与政治、民族、阶级和各种制度等的关系这些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对语言的影响仍是外在的,必须通过语言的内部要素才能对语言本身起作用因此,索绪尔强调对语言的内部要素研究的重要性o俄国形式主义也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它认为文学的发展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对它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影响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不应成为文学研究的重点。
批评家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对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研究,如对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原则、表现手段等使文学具有文学性效果的因素的研究这才是关于文学学的研究二)胡塞尔的现象学o胡塞尔的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强调用一种严密的科学精神来对待哲学胡塞尔认为20世纪欧洲精神文化的危机是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认为拯救之路是要“回到事实本身”现象学方法o胡塞尔批评两种思维态度n其一,自然的态度,即相信意识中的对象是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胡塞尔认为这种信赖是没有客观依据的独断论,但简单否定这种客观存在也是独断适当的态度是暂时对这种客体的独立自在性问题存而不论,即“存在的悬置”n其二,历史的态度,不假思索地相信历史所给予的观念和思想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看待事物这是盲视胡塞尔认为应该将现有的观念和思想搁置一边,暂时对它们的正确与否存而不论,即“历史的悬置”o在经过这两种悬置(加括号)后,我们可以用“纯粹意识”直接面对事实本身了,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俄国形式主义取法现象学o俄国形式主义同样要求,在诗学研究上必须抱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作任何理论承诺,务必对文学事实作出客观的观察和描述他们把文学与作者,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悬置起来,专注于文学本体的诗学研究,将文学作品作为客观研究对象,特别是将诗歌和小说作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来研究。
三)象征主义和未来派o俄国象征派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讲究艺术形式和技巧,注重诗歌语言、节奏和韵律等的使用,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象征和表现形式,应该对作品作多重解释o未来派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迅速传人各欧洲国家,他们以“未来”为旗帜,主张与“过去”和“现在”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割裂,蔑视传统,强调革新o这两大文艺流派都表现出他们重视艺术形式和反传统的倾向,对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 形式主义批评关键词之一:文学性o“文学性”是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核心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系统科学的显著标志o雅各布森系统地提出了有关“文学性”的问题,他的观点成为形式主义的基本批评原则他说:o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不过,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可以把文学史家比作一名警察,他要逮捕某个人,可能把凡是在房间里遇到的人,甚至从旁边街上经过的人都抓了起来文学史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诸如个人生活、心理学、政治、哲学,无一例外这样便凑成一堆雕虫小技,而不是文学科学,仿佛他们已经忘记,每一种对象都分别属于一门科学,如哲学史、文化史、心理学等等,而这些科学自然也可以使用文学现象作为不完善的二流材料。
o托多洛夫编选: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4页o在这段文字中,雅各布森明确提出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性,即一部作品之所以被认定是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传统的弊病o确定文学研究的对象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批评家会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的弊端就在于,它们没有能够准确地确定文学批评的对象,从而导致了批评的误区n如社会学批评方法将文学研究的对象定位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视文学为社会现实的反映,从文学中去研究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以及社会心理的变化,从而使文学研究变成了社会学研究;n实证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与作者的关系,视文学为作者心灵、情感的表现,从文学中去寻找作者的软事、趣闻和心路历程,又将文学研究变成了传记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文学研究的对象o作品虽然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也渗透着作家的个性和情感,但它一旦被创作出来就独立于作者和社会,进入了自己独立的轨道o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的特殊性,也即“文学性”文学性的存在方式o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比喻为纺织厂,文学家感兴趣的不是纺织行情和托拉斯政策,而是棉纱的指数和纺织的方法。
o可见,文学性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造之中,它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程序等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一部作品具有了文学性的审美特点形式主义的诗学观念o形式主义者特别关注是语言形式的操作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既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学的形式研究就不能不归结到对语言的诗性特征的研究,他们大量运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术语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特性,如隐喻、转喻、明喻、暗喻、象征、对话、词语、句子等都成为文学的重要操作术语如雅克布逊所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o研究文学性就是研究文学的形式,特别是研究文学的语言形式文学性”的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n一方面它强调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内在依据,并进而维护了文学作品的独立自足性n另一方面,它揭示了文学构成的内在秩序,特别是使诗学与语言学联姻,从而使文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形式主义批评关键词之二:陌生化形式主义批评关键词之二:陌生化o“陌生化”是与“文学性”直接相关联的俄国形式主义的另一核心概念俄国形式主义研究的中心是“文学性”的问题,他们又认为“文学性”又来源于语言形式,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真正具有文学性?o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的概念来阐释语言所具有的文学性效果,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
o“陌生化”又被译为“奇特化”,是与“无意识化”、“自动化”相对的,它是使人感到惊异、新鲜和陌生的具有审美特征的语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说:o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制作的方法,而“制作”成功的东西对艺术来说是无关重要的o托多洛夫编选: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65页认知与感知o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看法,艺术的目的不是提供认艺术的目的不是提供认知的对象,而是提供感知的对象,是要恢复人们对知的对象,而是提供感知的对象,是要恢复人们对事物的鲜活的审美感觉事物的鲜活的审美感觉艺术将习惯成自然的东西陌生化,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它o我们第一次感知事物所产生的感觉,与无数次重复体验事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差别,多次重复的动作在变为习惯的同时,也就成了自动化和无意识的,由于习以为常和熟视无睹而失去了可感性习以为常和熟视无睹而失去了可感性。
案例:舞蹈o就像步行,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不再意识到它,步行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动作,如果我们去跳舞,舞蹈就是一种感觉了的步行,延缓了感觉的时间,打破了步行凶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舞蹈是步行的陌生化,是一种可以被感知和体验的艺术形式o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存在许多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性是由于我们对于事物过于习惯而失去对事物的感知性,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所带来的迟钝、麻正是这种无意识所带来的迟钝、麻木感觉却可能使人们匆匆地度过一生而显得毫无意木感觉却可能使人们匆匆地度过一生而显得毫无意义文学活动的心理机制o文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从自动化和无意识的束文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从自动化和无意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体验和感受世界的奇特性和新颖缚中解放出来,去体验和感受世界的奇特性和新颖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世界的敏锐感觉和对事物的审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世界的敏锐感觉和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它使人们从感知的自动性中解脱出来,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警醒,重新体验第一次面对事物时的震惊感,从而获得审美的快乐和诗意的体验o为了获得这种新鲜如初的审美体验就必须打破感知的自动性,采取陌生化的方法创造新鲜、陌生的语言形式,以增大感知的难度,延长感受的过程。
案例:托尔斯泰o什克洛夫斯基发现托尔斯泰经常使用陌生化的手法进行文学创造,他不直呼事物的名称,而是描绘事物,好像他第一次见到这个事物一样,他描绘每一件事都好像是第一次经历这件事,他让他的读者有一种在原初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