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审美自律(⒈),,欣赏要点:1,关于作品;2,关于作者;3,结合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分析其艺术成就;4,结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件作品的,分析审美风格形成原因 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曲水流觞”也因此最为著名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思考: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的书写,能不能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呢?,找一找涂改的“之”字在哪,及前后的“之”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谈谈你的感受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型基础之上 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工具篆书出现最早,又分为大篆和小篆隶书首创于秦,到汉代发展起来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体;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则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峰之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 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行草为长《洛神赋》,王献之 鸭头帖,王献之 中秋帖,二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欧阳询、 虞世南、薛稷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楷书规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欧阳询《九成宫》,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旭笔法变化丰富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怀素 狂草,怀素 狂草,(四)颜真卿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苏轼评赞颜真卿:“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字遒劲开朗,人称“颜体” 其书迹《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家庙碑》、《争座位帖》、《自书告身》等流传后世《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帖》,东 方 朔 画 赞,(五)柳公权 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颜筋柳骨”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策军碑》、《玄秘塔》等后二种尤享盛名柳公权《神策军碑》,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柳公权《玄秘塔》,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其《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称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诗帖,苏轼 前赤壁赋,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蔡襄书法,(七)赵孟頫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第一,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于楷书、行书、小楷皆精颜、柳、 欧、赵 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 洛神赋,赵孟頫归去来兮辞,清代 郑板桥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郑板桥书法,郑板桥立轴,三、书法艺术美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概括了书法艺术的独特的抽象精神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面 “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法等 “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境等,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 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人尚姿 清人尚变,,,,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 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在此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忠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追求形似的代表之一试比较这两幅画,它们体现 了画家怎样的创作观点?,,,自学课文,思考理解 (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感受?,,浓淡墨点,迷蒙意境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米点皱,,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画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找一找在笔墨运用、构图章法及表达意图的不同,,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诗、书、画、印四结合,,,我们认识到在审美自律观念的影响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画面构成上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的主流。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给这一风格流派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文人画,,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四君子”指什么?,梅、兰、竹、菊,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竹图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图1,图2,图3,他们作画用笔用墨与郭熙、米氏云山又有什么不同?,破墨—水墨写意—泼墨 强调笔墨趣味与个性表现八大山人,徐渭,画面构成、创作手法、审美情趣,画面构成: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 创作手法:强调笔墨趣味, 审美情趣: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的主流文人画特点,,教学拓展: 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及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和愉悦身心的方式,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 文人画不为物役,不被法拘,在风格上强调个性化的语言双禽图轴 八大山人,墨竹图 郑板桥,结合文人化特点对作品进行赏析,,,中国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它不仅仅是形式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就非常推崇文人画这一风格流派,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
对近现代中国画画家影响极大,使得近现代中国画艺术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创新陈洪绶(明) 唏发图,葡萄图 明 徐渭,一 位 不 走 运 的 人,,,,,古怪的名字 —朱耷,驴 和尚 秃驴,古怪的别号 ——八大山人,八大是怎么创作他笔下的精灵的?,,“甲申国亡,父随卒……遂弃家为僧…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驺跔踊跃,叫号大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癫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止·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如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邱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大幅立就·呜呼,山人果癫也乎哉!”,,现在应该看懂八大笔下的这些精灵了吧!,,搜尽奇峰打草稿 (清)石涛,荷石水禽图 (清) 朱耷,,活动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文人画美术作品,尝试从创作手法、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