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BCD存放浓硝酸分离水和乙酸乙酯准确量取9.50 mL水实验室制取乙烯3.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1 NH4Cl溶液的pH=5.25.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6.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是A.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D.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7. “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8.如图为课本中的插图,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9.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①H2、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 下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物质实验 a(液体)b(固体)c(液体)A稀盐酸锌粒浓H2SO4B浓氨水生石灰浓H2SO4C浓硫酸Cu片NaOH溶液D稀HNO3Cu片H2O12.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A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B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溶解性:AgCl>AgBr>Ag2S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酸性:HCl>H2CO3>H2SiO313.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A.装置①中,c为阴极,d为阳极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14. 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入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1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6.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实验室制取氨气 B.②配制100 mL 0.1 mol/L盐酸C.③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④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1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A.H2、O2 B.Cl2、CH4 C.NO2、O2 D.N2、H21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19. 如图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20.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B.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D.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不变浑浊21.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发生装置中的药品干燥和集气装置A电石和水图2B大理石和稀盐酸图1C铜和稀硝酸图2D氧化钙和浓氨水图122. 现有简易洗气瓶(如图),正放在桌面上,可分别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适用于从y口进入的是①瓶内盛一定量液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 ②瓶内盛一定量液体洗涤剂,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某些杂质 ③瓶内盛水,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④瓶内贮存难溶于水的气体,加入水使气体排出 ⑤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⑥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③⑥23.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2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25.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26. 下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27.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28. 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9.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
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右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CO2、N2 D.NO、CO2、N230.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中有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洗气瓶中无沉淀产生31.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32. 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33. 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蒸馏法淡化海水(图甲)原理简单,但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B.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图乙)是一种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方法C.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高浓度的卤水来提取有用物质,是海水利用的基本思路D.研制高性能的渗透膜来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最终实现海水自动转化为淡水34. 现有一工业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中正确的是35. 下列应用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甲装置可制取少量H2B.利用乙装置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36.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练习1.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2. 下图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② ③ ④ A.装置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图②用于稀释浓硫酸水 浓硫酸 C.装置③可用于分馏石油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氢气盐酸(含酚酞)NaOH标准溶液棉花NH4Cl和Ca(OH)2 4.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的是Cl2 浓硫酸 A.干燥氯气B.稀释浓硫酸 C.实验室制氨气 D.测定盐酸浓度 5.下列实验操作或检验正确的是A.收集氯气 B.转移溶液 C.模拟工业制备并检验氨气 D.用海水制少量蒸馏水6.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先后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Ⅳ: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制备氢氧化亚铁 B.收集氧气 C.制备并检验氢 D.浓硫酸稀释并观察其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