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答辩理论学习参考材料一、政策材料1、山东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三个全面”:一是“全面建设合格学校” 二是“全面贯彻课程方案” 三是“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三个还给”: 一是“把时间还给孩子” 二是“把健康还给孩子” 三是“把能力还给孩子”2、淄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团结任课教师形成合作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指导班委会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把班级建设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集体关心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做到 “六必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3、淄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班主任“六必谈”具体包括:学生思想学习进步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做错事必谈,有矛盾纠纷必谈,家庭发生变故必谈4、淄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具体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一般要家访本班的三分之一学生,访问每一位学生家长;新接班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中一般要家访每一位学生;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5、《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制定的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6、《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的具体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高中不晚于22点;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义务教育阶段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高中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00,上课时间不早于7:307、《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作业及班级人数的具体要求: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班级人数: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高中日常班班额以5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6人;教学班参照日常班班额和教师、教学场所情况合理安排8、《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初中实行学业考试制度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9、《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性原则10、《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小学:a.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b 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c.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e.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f.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中学:a.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b.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c.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d.懂得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重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e.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f.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分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12、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基本内容包含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习惯等四部分即: a、科学知识、技能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六个方面每一方面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都应该体现由近及远,由零星到系统,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的一般规律 b、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目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科技活动的基本看法,对科技活动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言行中的表现。
科学态度大多表现为追求真理的勇气、尊重规律、习惯于理性思考等特征,它们构成一个人科技素养的最关键部分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中,都应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重要位置 c、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重要内容,本《纲要》中主要包括观察、操作与实验的方法以及参与探究活动的方法、收集与利用信息的方法d、科学的行为与习惯通过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习惯二、教育理论材料: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定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2、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重要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现代教育的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这是古代教育根本没有的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作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4、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7、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8、学校德育的任务应当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德育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c、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9、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等讳言功利、只讲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