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经典教材系列 老人教版正弦和余弦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余弦定义的理论基础是相似三角形;掌握正弦、余弦的定义,并能 初 步应用解答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值问题;2.使学生理解正、余弦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取值范围的推导过程,并会用它们去 解答一些基本问题;3.使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余弦定义及其应用是重点;而它的抽象概括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从生产实际中提出学习本章的重要性例如,修建某扬水站……(板书本章和本节课题)二、正弦和余弦定义的教学过程1.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正、余弦定义教师打出投影片,每打一个,边讲边问)从图 6-1 到图 6-4 我们发现以下两点:(一边讲解,一边启发学生说出结论)在 Rt△ABC 中,(1)当锐角∠A 不变时,它所对的边 BC 与斜边 AB 的比值不变;(2)当锐角∠A 发生变化时,它所对的边 BC 与斜边 AB 的比值也随着发生变化由此我们给出定义在△ABC 中,∠C=90°,如图 6-5,那么 BCAB(锐角 A 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sinA,即----------[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经典教材系列 老人教版sinA=斜边的对边A类似地,ABAC(锐角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 cosA,即cosA=斜边的邻边A2.对符号的理解.sin 的全文为 Sine,国际音标为[sain],cos 的全文为 cosine,国际音标为 [kausain].s inA 是一个完整的记号,不是 Sin·A,记号里省略了角的符号“∠” ,第一个字母“S”要小 写.3.运用标准图形,变式图形和复合图形进一步熟悉正、余弦的定义.(图 6-6)sinA= sinD= sinE= = cosA= cosD= cosE= = sinB= sinE= sin∠GFE= cosB= cosE= cos∠GFE=4.标准图形简单应用,变式练习.例 1 △ABC 中,∠C=90°,AC=6,AB=10.(图 6-7)求:(1)∠B 的正弦;(2)∠B 的余弦;(3)∠A 的正弦; (4)∠A 的余弦;练习 1(标准图形)(课本 P.7.1)例 2 △ABC 中,∠C=90°,sinA=32.求:(1)cosA; (2)sinB; (3)cosC.例 3 (复合图形)----------[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经典教材系列 老人教版如图 6-8,△ABC 中,∠C=90°,CD⊥AB 于 D.BC=12,AC=5.求:sinA,sin∠BCD,cos∠ACD.如图 6-9,∠A 为钝角,AB=10,AC=17,sinB=45.求 BC.(提示:过点 A 作 AD⊥BC 于 D,BC=21)三、特殊角的正弦 和余弦三角函数值的教 学过程1.求 30°,45°,60°的正弦和余弦值.例 4 根据定义求 30°和 60°的正弦和余弦值.(引导学 生画出图 6-10),得到解答)sin30°= cos30°=sin60°= cos30°=例 5 根据定义求出 45°的正弦和余弦值.(引导学生画出图 6-11,得到解答)sin45°=cos45°=2.记忆方法.(1)根据图形记忆;(图 6-10 和图 6-11)(2)列表记忆.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 6 求值:(1)sin30°+sin60°;(2) 30cos160sin45sin2答:(1)231; (2)231 .四、引导学生根据定义发现正弦和余弦的取值范围1.取值范围:如图 6-12,sinA= cosA=sinB= cosB=----------[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经典教材系列 老人教版你能发现 sinA,cosA 的取值范围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当∠A 为锐角时:0<sinA<1, 0<cosA<1.(因为 sinA=斜边的对边A,cosA=斜边的邻边A,而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2.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 7 ∠A 为锐角,下列正确的是()A.2) 1(sinA=sinA-1 B.cosA=1.02C.sinA=-0.34 D.|cosA+1|=cosA+1例 8 化简:(1)|1-cosA|-|sinA-1|;(A 为锐角)(2)|cosα|+2)cos1 (.( α 不锐角)解(1):因为 A 为锐角,所以 0〈cosA〈1,0〈sinA〈1,则 1-cosA〉0,sinA-1〈0.故 原 式=(1-cosA)-(1-sinA)=sinA-cosA.(2)因为 α 为锐角,所以 0<cosα<1,故原式=cosα+|1-cosα|=cosA+1-cosα=1.五、小结1.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重要的思维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在学习了三个主要内容(2)学习了从特殊到一般认识客观规律的基本方法.(3)应注意 sinA 是一个整体符号,是比值,它随着∠A 的变化而变化.六、作业1.已知△ABC 中,∠C=90°,AB=13,AC=5.求 sinA,cosA 的值.2.已知△ABC 中,∠C=90°,cosA=34.求 sinA,sinB,cosB.3.计算:(1)sin45°·cos30°+cos45°·sin30°;(2)1-sin260°+cos260°.选作:已 知∠A,∠B 均为锐角,并且 sinA 是 6x2-11X+3=0 的根,cosB 是方程 6X2-X-2=0 的根.求 sin2A+COS2B 的值.----------[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经典教材系列 老人教版(答案:95)板书设计(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份教案为两课时,讲了三个内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两条性质.对于定义的教学,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 学 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对于两条性质的教学,也是尽可能让学生去猜想和发现,教师再归纳总结,其目的也 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述三个内容,每一个内容之后,尽可能采取标准图形、变式 图 形(或变式练习)、复合图形和构造基本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以达到巩固 知 识的目的.这份教案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设计的,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还可以适当增加 一 些难度较大的题.由于这份教案是两课时,所以板书设计由老师们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