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播与文化-李岩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6KB
约40页
文档ID:35984777
传播与文化-李岩_第1页
1/40

1《《传播与文化传播与文化》》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李李 岩岩 绪论绪论 本课程探讨的是传播与文化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1、文化作为一种成规、规则(潜规则)没有直观性,我们根据文化的表征(用一个符 号代替另一个符号;表示寻找替代的动作表征)知道文化的意义2、文化通过传播被人们认识和理解传播的方式很多:传统社会的口耳相传、文字相 传;现代社会使用各种电子媒介和通过公共活动等3、传播加强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同时也促进了多种文化的沟通和联系每个人的文化 身份决定了不同文化群体或不同地域、族群、宗教、性别文化的差异如一条七色彩带,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被视为绚丽夺目的装饰物或用具,而在美国却是同性恋的一种标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需要在彼此间的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活动中给予正确的解释,而不 是永远的误解所以说传播是文化认同和不同文化身份的人们彼此了解和认可的主要路径4、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信息传播文化,同时它的传播逻辑也是一种文化大众传播媒 介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在强化和建构文化一、课程计划(共七章)一、课程计划(共七章)第一章第一章 文化概念文化概念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构成 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4、文化分析与结论第二章第二章 传播与大众传播传播与大众传播 1、传播(Communication) 2、传播、大众媒介、大众传播三者的区别以及大众传播的意义 3、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范畴 4、传播类型 5、人类传播主要形式 6、传播领域的研究架构第三章第三章 传播在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与影响传播在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与影响 1、传播在社会化中的意义 2、传播角色扮演与文化 3、传播实践与社会技能 4、小结第四章第四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个人观念的形成大众传播与社会、个人观念的形成 一、传播与偏见一、传播与偏见21、偏见 2、偏见的相关理论 3、刻板印象的形成4、大众传播与刻板印象的形成二、传播与歧视二、传播与歧视 1、歧视形成的原因2、歧视的类别 3、歧视现象分析 4、反歧视的媒介实践第五章第五章 大众传播媒介与弱势群体大众传播媒介与弱势群体1、弱势群体 2、弱势群体的形成 3、弱势群体的发展与结果 4、弱势群体与传播媒介 5、大众传媒关注“弱势群体”的实践第六章第六章 大众传播与性别文化大众传播与性别文化 1、性别的概念、性别的概念 2、性别的社会意义、性别的社会意义 1、、 性别偏见与歧视的存在性别偏见与歧视的存在 4、大众传播中的性别偏见、大众传播中的性别偏见第七章第七章 传播与文化差异、文化共同性传播与文化差异、文化共同性1 1、全球化与文化差异、全球化与文化差异1 1、、 城乡文化差异城乡文化差异3 3、地区文化差异、地区文化差异4 4、阶层差异、阶层差异5 5、媒介在文化差异中的正负影响、媒介在文化差异中的正负影响二、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文化作为一种身份和行为规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同时传播活动在文化建构过程中的 作用又是随处可见。

因此,对于传播与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此方面知识了解,是当代知识界 普遍关注和积极实践的事情学习本课程一是要对文化与传播这两个最普遍和日常实践的 概念以及意义获得认识和理解二是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个人的文化和媒介素 质三、教学方法与要求三、教学方法与要求31、教师讲授为主分析个案 2、要求同学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工作 四、考试要求:四、考试要求:开卷考试五、教材与参考书五、教材与参考书 (美)约翰·费斯 克等编纂,李彬译 注关键概念 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 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 年世界文化报告 (1998,200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文化与传播》黄葳葳 著正中书局出版 台北1999 年版《文明的冲突与世 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 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文化与个人》 文化研究网站克莱德·克鲁克洪等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一章第一章 文化概念文化概念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构成 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4、文化分析与结论一、文化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高更4这副画和画的题字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也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文化告诉我们是谁?我 们如何被塑造,我们怎样在被塑造后认识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1、、 ““文化文化””字源分析字源分析A、作为耕作的土地理解文化指发生在土地上耕作、播种、收获的形式文化的古意之一:礼节仪式化:作为后缀,表示某种性质和状态根据文化的英语语言学词 典的定义,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被解释为耕作土地,包括栽种、培植、收获全过程的每个已经 确认的步骤 B、 理解为“公民” ( 拉丁文公民-civis) 公民意味着是隶属于某个群体的个人强调个人在文 化群体中的隶属关系任何一个族群、团体、社会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以此证明自己的独特 性个人成群靠什么?群体的独特性靠不同与其他群体的装饰或行动方式—暗号、衣着、仪式、 言谈······ 例如,社会分成不同的群体(或阶层) ,每个人分别属于这些阶层或者群体属于某一个群体的 个人,都有一种文化身份,确认你对这个群体的文化认同作为公民或者文明的文化所指,强 调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们的文化差异2 2、人类学术语中的文化、人类学术语中的文化 人类学术语中“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的那些方面,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观念、信仰、价值、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各种关系谱系等。

我们人类的所有行动都不是自然行动,自我的行动是一种“格式化”的行动,不是本我的 行动一种文化是指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是可以通过实体直接观察的中国文化却要通过观察中国民族的生存方式、应对 方式,从中抽离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间接认识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被整个 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生存式样的系统——是指文化不仅有内容,而且有结构例如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内容: 标语口号、行为规范、学术活动、课外活动、外语角······ 结构:是各部分之间相对固定的关系不是各部分或者各要素本身 “真实”与具体的问题— —当代人类学的最大进展是认识到在这个人的世界中,除了人工制品、书籍、单个个人等具体 直接观察、证实的物质体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也是真实的这些东西在文化的范畴中 显型式样—在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成品中 “求是育英” 浙大玉泉校区矗立的毛主席雕像它可以通 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人们可以从中揭示连贯性的东西隐型式样—是一种二级抽象隐型文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是一种关系模式——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单位、人与社会机构、政治关系、人际关系等。

倾向——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的可能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倾向,倾向有大范围 或者小范围如美国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关系时,倾向于个人的利益为先如小 学生成绩不好,责怪州政府对教育不重视由于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即使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裹上文化模式的外衣:一日三餐与饿 了就吃前者表现饮食的理性和约定俗成,后者表现饮食的随意性前者也表现出一个人 的生活样态——有条理等;后者表现一个人不拘小节,或生活无规律等5人类学意义上,文化有差异,有区别,没有统一标准承认文化的多样化3、人文主义概念的文化、人文主义概念的文化人文主义的文化概念首先是有选择性的文化从人的各种活动、兴趣和作品中选择一部分把它称作文化 文化就有了高雅之说有一套选择的标准判断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是大众文化这也是 美学标准这种文化把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具有的模式以及内容排除在外其二强调文化的规范性和估价性在人文主义看来,根据规范和评估说一些人比另一 些人有教养,一种社会比另一种社会更有文化坚持这种意义有一个信念不能动摇:人类 有普遍的价值 (普世伦理、哲学原则)否则就会导致种族中心主义 如果你否定地评价另一种文化,是因为你不认可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同理,另一种被 否定的文化也不认可你所肯定的文化的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人类学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说明提供了关于文化的更多的知识尽 管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在肯定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要倡导人类的共同性,注意 到这种共同性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文化与一个社会认为理想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 本质的联系这种对各种文化理想的关心,至少是人文主义观点迈出的重要一部4、、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强调其美学也不是强调其人文主义意义,而是政治性文化不是被设想为在伟大 艺术中所发现的美和形式的审美理想,也不是在更富于人文主义意义上的“人类精神”的 声音文化不是那种防御污秽的工业物质主义和粗鄙行为的人类精神的审美结果,而是工 业社会内包含一切社会经验意义的生活方式文化放置在我们的饿日常生活内容和经历中 得以考察和认识5、文化的价值说、文化的价值说文化作为一种成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差异造成的区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如东 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1)文化定义为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每个 社会成员所需的能力、必须遵守的习惯等。

这时候文化的价值随着群体文化认同,具有的 内聚力使得同一群体中的个人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使得文化因为 取向不同,在个人那里有了价值的优劣之区别2)习惯以知识多少论文化多少由于文化的认同和对文化的熟悉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知 识的多少造成的差异,移置到文化的范畴内,形成了人们以知识多少论文化多少的习惯 有一则广告展示出爷爷和孙子的差异:背景—黄土高原孙子: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爷爷:是山孙子:山的那边又是什么? 爷爷:还是山孙子:再那边是什么?爷爷:是大海孙子:爷爷,我长大了要去看海 背景—大海孙子(手拿):爷爷,我看到大海了!从山到海,象征着文化的不同层次这些层次的变化是通过背景的变化、孙子的服装变化体现出来的山与海的对比,对襟土布褂与西服的对比,6意味着孙子从山中走了出来而走出大山的合法渠道就是求学如果仅从知识层面谈文化, 文化是有优劣之分的一个受到过正规教育的后辈,比他的父辈或祖辈有文化但是,文 化作为一种社会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并无所谓优劣因为我们不能说爷爷 是没有文化的 (关于海苔的广告)3)关于文化的价值问题的讨论:其一,如果文化是社会成员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可以习得的知识,文化是有区别 的。

但是,这似乎只应该限制在同一文化群体中个人之间对本群体文化认识的多少这样一 个范畴内不同的群体之间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对于群体中的成员来说都是 有价值的每个个体身上展示的文化特质,来自于他认同的本土文化否则的话,像希特 勒的日尔曼民族的优先,勒庞的法国人优先等种族主义的思想就成了合理的说法其二,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普遍存在于人类群体的一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以 被观察,是精确的,但又是在发展过程中被认识到的,所以不具备操作性例如游戏规则 可以改变,但是在游戏过程不能改变文化是一个过程强调了规则性其三,从社会活动的角度看文化的内涵,社会活动所包含的行动、思想、感受,是外在于 个人具有强制个人力量的一些成规反映在个人身上表现出个人对社会的隶属性,或者叫 归属感归属感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常常会给个人带来快乐,也会形成压力文化身份犹 如身上的胎记,只不过这个胎记会随着所属文化群体的变化发生变化其四,在一个大文化圈中,不同文化由于其话语的支配性不同,遭遇不同的对待二、文化的构成二、文化的构成这个部分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认识文化?作为文化的表现有创作出来的各种作品,主要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绘画、雕塑、 建筑等;由人们共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