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规则大证雷达辅导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1MB
约52页
文档ID:115765948
规则大证雷达辅导_第1页
1/52

第一部分 雷达目标探测与显示基本原理 一、雷达图像是平面位置图像 二、图像的径向(距离)扩展和缩小 三、图像横向(方位)扩展和缩小 一、雷达图像是平面位置图像 只显示物标的距离方位,不能显示高度厚度、水下深度; 迎向天线一侧物标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形状 方向扫描 量程: 回波 (at 10 nm) Δt=123.5 μs 荧光屏边缘 本船 目标岛屿 12 nm 目标船 90 ° 245° 245 EBL 90 180 270 0 方位标志 海图平面 雷达平面 距离与方位测量 扫描线 固定距标圈 HL 岛屿 本船 雷达不能“感知”目标的背面, 因此目标的后沿是不可见的. 二、图像的径向(距离)扩展和缩小 1.径向缩小 1)影响因素: 雷达地平:探测范围;阴影扇形:阻挡 物标边缘反射性能差、雷达性能差、控钮调节不当等 也会造成图像径向缩小 2)结论:径向缩小会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会丢失物 标的前、后沿回波,影响测距精度 2.径向扩展 1)影响因素: 向内:光点尺寸Rd/D;向外:脉冲宽度、通频带、 光点尺寸C(+1/f)/2 + Rd/D 目标闪烁、控钮调节不当也能引起径向扩展 2)结论:径向扩展降低雷达距离分辨率、测距精度, 但提高探测能力。

三、图像横向(方位)扩展和缩小 1.横向缩小 1)影响因素: 雷达地平、阴影扇形;物标两端反射性能差、 雷达性能差、控钮调节不当 2)结论: 横向缩小可提高雷达的方位分辨率, 丢失真正边缘,造成测方位误差 2.横向扩展 1)影响因素: 水平波束宽度、光点尺寸 目标闪烁、控扭调节不当也引起的物标影像方位扩展 A.水平波束宽度 左右各延伸1/2宽度:远:扩展弧长大; 近:伸展弧长短轴向功率大,两侧小 距离远横向扩展稍小, 近距离宽度外反射足够强扩展相对大 B.光点直径 影像各向扩展半个光点直径 D 越大,d 越小,分辨率越高,引起扩展越小 离中心越远扩展越小 C.波束宽度与光点直径引起的扩展大小的比较 波束引起的方位扩展与距离无关,均为半个宽度 光点引起的扩展越近越大,越远越小 若D/d=400(300~600),波束宽度为1度, 二者引起扩展相同的位置为1/4半径处 大于1/4半径,光点扩展小于波束扩展 小于1/4半径,光点扩展大于波束扩展 2)结论:物标影像方位扩展可提高探测物标的能力, 但降低了方位分辨率和测方位精度 外:光栅扫描雷达的距离量化单元和方位量化单元的大小会 使回波图像产生径向(距离)和横向(方位)的扩展和缩小。

显示方式控钮: 真运动(TM) 显 示 方 式 相对运动(RM) 艏向上(H-up) 真北向上(N-up) 航向向上(C-up) 按扫描中心(起始点)位置分:中心显示、偏心显示 第二部分 雷达观测性能 第一节 雷达观测性能与观测技术 IMO雷达性能标准是对雷达的最低性能要求 , IMO雷达性能标准自1971年10月首次颁布; 早期的雷达和ARPA的性能标准是分开的,2004年 12月6日IMO审议通过了MSC.192(79)决议案,重新 修订雷达设备性能标准,将雷达和ARPA的性能标准合 二为一,规定于2008年7月1日起装船的雷达设备均应满 足该标准的要求 一、雷达目标探测范围 (一)目标最大探测距离 目标最大探测距离是指在雷达显示器上能够辨识该目 标的最远距离,表征着雷达发现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取决于: 1)目标雷达探测地平 2)雷达的探测能力 3)目标的反射能力 1.目标雷达探测地平 )2.23( TA hh +=R max (n mile) hA为雷达天线高度,hT为目标高度 称为海面雷达地平; 对于海拔为0的岸线,必须距其小于该距离才能被发现 例如,假设雷达天线高度为hA =16 m,则海面雷达地平约为 8.8n mile。

如果利用海中小岛定位, 1、当岛屿在8.8 n mile之内时,其岸线前沿在雷达探测地平之 上,可以测量目标的前沿定位; 2、若在8.8n mile之外,其岸线前沿在雷达探测地平之下,雷 达不能探测到岛屿的前沿,只能通过测量目标的后沿定位 2.目标雷达最大作用距离 在自由空间中,雷达能够探测到目标的最远距离称为目标的 雷达最大作用距离 式中, PT ——雷达峰值功率(W) GA ——天线增益  ——工作波长(m) Prmin ——接收系统门限功率(W) 0 ——目标的有效散射面积(m2) 3.结论和IMO性能标准 目标的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取目标的雷达探测地平与目 标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中的较小者 当雷达天线高于水面15 m且海面无杂波干扰、无雨雪的正常大气传播 条件下,性能标准要求雷达能够发现典型目标的参考距离 : (二)目标最小探测距离 指在雷达显示器上能够显示出该目标的最近距离,表 征着雷达发现近距离目标的能力在这个距离之内雷达 不能发现目标,称为雷达的近距离盲区 1.理论最小探测距离 rmin1 = (  + t r ) C 2 :雷达脉冲宽度, tr:收发开关恢复时间,通 常为0.1~0.3 μs 现代雷达采用固态双工器,理论最小探测距离一般 稳定在30 m之内。

2.安装最小观测距离 rmin2target range affected by VBW Zero power line Half power line ………… v rmin2 = h1ctg v 2 3.结论和IMO性能标准 目标的雷达最小探测距离,亦即雷达的近距离盲区,取目标 的理论最小探测距离与安装最小观测距离中的较大者 按照最新性能标准,2008年7月1日之后安装的雷达,在晴好天气,天线 高于水面15 m且本船静止时,雷达在不做任何其他调整仅改变量程时,能够 在40 m~1 n mile的水平距离中连续观测到表5-1-1中所列的典型导航浮标 二、雷达目标分辨能力 (一)雷达距离分辨力 雷达分辨相同方位相邻两个点目标的能力,称为距离分辨力 1.影响距离分辨力的设备因素 ①脉冲宽度 ②屏幕像素 ③接收系统通频带失真 2.影响距离分辨力的气象海况因素 恶劣气象海况造成目标与本船之间的相对运动、涌 浪颠簸 ,使得回波在屏幕上显示的位置和回波强度不稳 定的现象(回波闪烁 ),引起目标前后沿位置模糊 光栅扫描雷达的回波闪烁较为严重 ,目标前后沿回 波闪烁误差通常在1~3个像素之内,严重时可以使距离 分辨力降低100 m以上 。

3.操作技术因素 为了提高所使用雷达的距离分辨力,应注意: 1)尽量使用小量程,使用窄脉冲发射, 2)将雷达调整在最佳工作状态, 3)并适当减小增益和屏幕亮度,不使用回波扩展 4)适当使用FTC,可以显著提高距离分辨力 4.结论和IMO性能标准(距离分辨力) IMO最新雷达性能标准规定,在平静的海面使用1.5 n mile 或更小的量程,在量程的50%~100%范围内,两个点目标的 距离分辨力应不低于40 m(此前的标准为50 m) (二)雷达方位分辨力: 雷达分辨相同距离相邻两个点目标的能力称为方位 分辨力方位分辨力以能够分辨出两个点目标的最小方 位夹角来表示 min = H + d H:水平波束宽度;d:光点角尺寸 (二)雷达方位分辨力: The bearing angle of same target but different range 方位分辨力 H H 1、影响方位分辨力的设备因素 ①水平波束宽度②屏幕像素③使用量程 2、影响方位分辨力的气象海况因素 光栅扫描雷达较严重,横向回波闪烁误差通常在1~ 5个像素之内,严重时可以使方位分辨力降低1以上 3、影响方位分辨力操作技术因素 为了提高所使用雷达的方位分辨力,应注意: 1)减小天线水平波束宽度H; 2)良好聚焦,减小光点尺寸d; 3)应选择包含目标的最小的量程; 4)将雷达调整在最佳工作状态,并适当减小增益和 屏幕亮度,不要使用回波扩展功能。

4.结论和IMO性能标准(方位分辨力) IMO最新雷达性能标准规定,在平静的海面,使用 1.5 n mile或更小的量程,在量程的50%~100%的范围 内,两个点目标的方位分辨力应好于2.5 三、雷达目标测量精度 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观测者的操作误差 等三类 1.系统误差 同步误差 统一公共基准点误差 像素误差 脉冲宽度误差 测量设备误差 2.随机误差(对测距精度影响) 恶劣天气及雷达设备等因素引起的回波闪烁对雷 达测距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受风浪影响随机摇摆等原因造成回波位置不稳定 而引起回波闪烁,产生大约1~2个像素的测距误差 3.操作误差 (对测距精度影响) 为提高雷达测距精度,操作上注意: 1)测量目标前,应首先适当降低雷达扫描亮度和增益,以 减少屏幕像素以及回波闪烁造成的测距误差 2)测量目标时,VRM不应当调整过亮, 3)如果目标在海面雷达地平之内,应注意用VRM的内缘 与目标的前沿相切,否则用外缘与目标后沿相切 4)如果船舶摇摆较大,应注意选择船舶摆动到正平时测量 4.IMO性能标准(测距精度) 最新IMO雷达性能标准规定,用RR或VRM测量目标 距离,误差应该不超过所用量程的1%或30 m中的较大值 。

(二)雷达测方位精度 影响雷达测方位精度的误差因素也可分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以及观测者的操作误差等三类 1.系统误差 l波束宽度误 l像素误差 l艏线误差 l罗经指示误差 l统一公共基准点误差 l方位同步误差及天线主瓣偏离 角与波束不对称误差等 2.随机误差 船舶运动和气象海况的影响,引起回波闪烁,从而影 响雷达的方位精度 在船舶横摇时,测方位误差在船舶艏艉方向最大,正横 方向最小;如果船舶纵摇,则情况相反 3.操作误差 为提高雷达测方位精度,操作上需注意: 1、测量目标前,应首先适当降低雷达扫描亮度和增益; 2、测量目标时,EBL不应当调整过亮; 3、对于点目标,应使EBL穿过目标中心; 4、对于大目标,应该选择位置在海面雷达地平之内的近距 离目标测量, EBL始终应与目标回波 “同侧外缘”相切 5、如果船舶摇摆较大,应注意选择船舶摆动到正平时测量 4.IMO性能标准(测方位精度) IMO最新雷达性能标准规定,测量位于雷达显示 器边缘的目标回波方位,系统误差应该在1以内,电 子方法校准的艏线精度在0.1之内 (三)雷达测量精度综合分析 1、一般地,雷达测距精度高于测方位精度, 2、近距离目标的测量精度高于远距离目标的测量精度, 3、目标位于屏幕半径2/3附近时测量精度最高。

4、对于PPI雷达,位于屏幕边缘的目标测量精度并不高; 而光栅扫描雷达,则目标越接近雷达图像区域边缘,测量 精度就越高 5、目标闪烁对方位精度影响较大 6、远距离的岛屿,无法探测到前沿岸线时,方位测量精 度常常高于距离测量精度 第三部分 目标观测特性 1-有用回波:如岸线、岛屿、船舶和浮标等,(物标) 2-杂波:海浪、雨雪和云雾等称为杂波或干扰回波 A-真实回波 B-假回波:在屏幕上出现回波的位置,对应海上的实际 位置却没有该目标 雷达回波分类 一、影响目标观测特性的因素 目标在雷达波束照射下的电磁响应特性称为目标的雷 达特性 通常用目标雷达横截面积(Radar-Cross- Section:RCS))来表示目标反射雷达波的能力 实际目标的RCS与目标的下列因素有关: 1、材质:钢铁船>木质的渔船>玻璃钢救生艇 2、纹理:粗糙>光滑 3、表面结构形状:球形较差 4、几何尺寸:见下页分析 5、雷达视角:90°较佳 目标尺寸对观测的影响: 如果目标迎向雷达面的面积小于辐射 单元的横截面,目标该面积增加时,则 目标回波的亮度增强,大小也增加,即 回波强度和大小与目标宽度和高度成正 比。

如海面的船舶 、导航灯浮 】 反之,目标尺寸的增加只是增加了回 波的大小,但回波的亮度并不增强,即 回波强度与目标宽度和高度无关 【大面积的陆地回波、近距离大型船舶 和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