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妈妈带着正在发高烧的小明在医院输液,此时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A.35℃ B.36°C C.39°C D.49°C2.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小明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3.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 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严冬里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是液化现象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5.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如图是水的三态转化图,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6.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寒暑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 0.1°CC.寒暑表的示数是 21°CD.寒暑表的示数是 39°C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酒精擦在手背,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B.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便于储存在钢罐内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游泳后,从水中走出来感觉较冷,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热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9.能用纸锅烧开水吗? 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B.纸锅烧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蒸发现象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D.纸没有烧着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 210°CC.乙物质在 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D.乙物质在 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 的规律制成的,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C,此时的读数为 °C.12. 和 是汽化的两种形式,其中, 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1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着各种物态变化.用久的灯丝变细了,这是 现象;冰箱中的甜水结成冰棒,这是 现象;冰棒的表面还有一层“白粉”,这是 现象.【古诗词主题】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请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完成14、15题.14. 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风声是由空气的 产生的,雨是由高空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河水结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15.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中,霜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中,“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16.小明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外”或“内”,下同)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表面.17.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放热的特点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雪后寒”是由于雪 或 吸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8.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 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制成的,这一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C,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由此可知,冰属于 .20.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的“白气”,这是由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23小题各7分,共20分.21.某同学猜想,往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凝固图象.(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冷却到第 5m in时呈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C.(2)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这说明该同学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那么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2.小张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 45°C左右,每隔 0.5m in记录一次温度.(1)图甲中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2)图乙中小张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4)小张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48°C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此次实验应该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5(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 (选填“C”或“D”).(4)实验过程中,每隔1m in记录一次温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 min0123456789温度/℃88909294969899100100100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②此次实验得到水的沸点是 ℃.(5)分析实验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25 小题各6分,第26小题8分,共20分.24.2023年10月26日 11 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24年4月 30日,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温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 (填物态变化名称).(2) 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水先 后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舱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有的飞船会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 并 吸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5.为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mL的水,然后开始探究.(1)小雪先给A管加热,A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 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B管中,B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成水.同时,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表明 B管中的水 热量.(2)小雪每隔1min记录 B管中水的温度,当持续加热到第10min时,B管中开始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