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十章 清代财政清代财政 n n第一节第一节 顺治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顺治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n n第二节第二节 嘉、道、咸、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嘉、道、咸、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n n第三节第三节 光绪宣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光绪宣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n n第四节第四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n n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章介绍了跨越古代和近代社会的清代财政政策和制度清前期虽然财政收入中的田赋收入还占据重要地位,但工商杂税的地位逐步提高;军费、河工和赔款成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内容清后期,海关税和厘金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赔款已经上升为财政支出的第二大项支出一收一支都反映了清后期国家主权的丧失第一节第一节 顺治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经济顺治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和财政 n n一一、经济概况、经济概况n n二、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收入二、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收入n n三、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支出三、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支出n n自清军入关,大清国迁都北京开始到清政权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为止,即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16441911年)共268年。
如从皇太极称帝,建国号大清开始(1636年),则大清国立国为276年从1846年到1912年,中国受以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不仅工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结构被扭曲,而且领土主权和财政主权也遭到破坏而不完整,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一一、经济概况、经济概况 n n顺治元年(顺治元年(1644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北京即帝位后即西撤);九月,军队(李自成在北京即帝位后即西撤);九月,福临(清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大清国福临(清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大清国迁都北京后,建立了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各族地迁都北京后,建立了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各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在福临及以后的百余年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在福临及以后的百余年中(1644179516441795年),清王朝首先强化了封建专制年),清王朝首先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政治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其次,在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土和经济的联系;其次,在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也在缓慢扩地所有制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也在缓慢扩展;第三,明末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加强了对展;第三,明末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加强了对中国的侵蚀,清王朝被迫起来维护本国的权益。
中国的侵蚀,清王朝被迫起来维护本国的权益二、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收入二、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收入 n n(一)田赋n n(二)工商税收和其他杂收入n n(三)贡献收入n n清代前期,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表现为:一是收入总量持续上升二是田赋占税收比重2/3以上在收入构成中,田赋一项所占比重为62%87%,而盐课、关税、杂赋三项所占比重仅为38%13%这表明清代前期是以农业税(即田赋)为主,工商税(即盐课、关税、杂赋)为辅的赋税结构一)田赋(一)田赋n n1 1田制按清代土地归属情况,清代田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田制按清代土地归属情况,清代田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其中民田有其中民田有1919种,其官田又分官庄和官田两类种,其官田又分官庄和官田两类n n2 2田赋和田赋附加田赋和田赋附加清代田赋,包括银、物二部分,其实物征收部分,又包括粮食、麦、清代田赋,包括银、物二部分,其实物征收部分,又包括粮食、麦、豆和草料等摊丁入地后,田赋实际征收数是在逐渐增加的豆和草料等摊丁入地后,田赋实际征收数是在逐渐增加的清在田赋之外,还有附加(加派),重要的有三项:清在田赋之外,还有附加(加派),重要的有三项:(1 1)耗羡(火耗)。
耗羡是地方政府为弥补碎银熔化上解时的损耗而)耗羡(火耗)耗羡是地方政府为弥补碎银熔化上解时的损耗而开征的一种附加税其税率按规定为开征的一种附加税其税率按规定为1%,1%,但实际征收往往超过此数但实际征收往往超过此数2 2)平余乾隆二年,四川巡抚硕色奏称,该省沿陋例,于火耗税羡)平余乾隆二年,四川巡抚硕色奏称,该省沿陋例,于火耗税羡外,每银百两,提六钱,名为平余,以充衙门杂事之用外,每银百两,提六钱,名为平余,以充衙门杂事之用3 3)漕粮附加漕粮是由水路运送北京,供京城官兵食用的粮食,为)漕粮附加漕粮是由水路运送北京,供京城官兵食用的粮食,为田赋的组成部分因漕粮在运输中有损耗,故有加收田赋的组成部分因漕粮在运输中有损耗,故有加收n n3.3.徭役清自摊丁入地后,徭役并入地丁银征收,农民名义上已无徭徭役清自摊丁入地后,徭役并入地丁银征收,农民名义上已无徭役负担但实际上从京城到地方都有临时调派但实际上从京城到地方都有临时调派二)工商税收和其他杂收入(二)工商税收和其他杂收入 n n1.盐课n n2.茶税n n3.酒税n n4.矿税n n5.关税n n6.其他商杂税1.盐课盐课 n n清代对盐利十分重视,主要有官督商销制(引岸清代对盐利十分重视,主要有官督商销制(引岸制)、官运商销制、官运官销制和包课制(偏远制)、官运商销制、官运官销制和包课制(偏远产盐,许民自制自用,国家收税)等制度,清代产盐,许民自制自用,国家收税)等制度,清代前期主要推行官督商销制,亦称纲法。
国家招商前期主要推行官督商销制,亦称纲法国家招商认窝(引窝),领引纳课因盐引是由户部印发认窝(引窝),领引纳课因盐引是由户部印发的,故又称部引商人领得引票后,到指定的地的,故又称部引商人领得引票后,到指定的地区买盐,运到指定地区销盐区买盐,运到指定地区销盐n n清前期盐课,大致分为两部分:场课和引课场清前期盐课,大致分为两部分:场课和引课场课又有滩课、灶课、锅课和井课之分其纳税人课又有滩课、灶课、锅课和井课之分其纳税人是灶户及场商前者为食盐生产者,后者为购盐是灶户及场商前者为食盐生产者,后者为购盐商人2.茶税茶税 n n清代茶法沿袭明制,官茶储边易马,商茶给引征课,贡茶供皇室用及陵寝内廷用(黄茶)3.酒税酒税 n n清初在歉年禁粮食酿酒,丰年弛禁所征酒税不多,所收酒税也不列国家财政收入4.矿税矿税 n n清初矿禁,是时禁时弛,有的地方禁,有的地方不禁,且禁而不止到雍正时,群臣多言矿利乾隆五年后,又准开采矿税征收办法,其铜、铅、铁矿以二八抽收为主,个别地方也有三七抽收和一九抽收的;至于黄金、白银,康熙十九年定四分解部,六分抵还工本5.关税关税 n n关税收入的增长以乾隆朝为最盛清前期关税,包括内地关税收入的增长以乾隆朝为最盛。
清前期关税,包括内地关税和海关税(国境关税)二类内地关税是指在国内水关税和海关税(国境关税)二类内地关税是指在国内水陆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所设的税关:户部主管的户关和陆交通要道或商品集散地所设的税关:户部主管的户关和工部主管的工关户关关税有正项,有杂课正项包括正工部主管的工关户关关税有正项,有杂课正项包括正税、商税和船料三种,是内地关税的主要部分税、商税和船料三种,是内地关税的主要部分n n清对海关征税,开始于康熙二十三年清早期的海关税,清对海关征税,开始于康熙二十三年清早期的海关税,包括货税、船钞和渔税三类货税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包括货税、船钞和渔税三类货税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进出口税;康熙二十八年,颁行海关征收则例,将进出口进出口税;康熙二十八年,颁行海关征收则例,将进出口货物分为食物、衣物、用物和杂物四类;列名者征税,未货物分为食物、衣物、用物和杂物四类;列名者征税,未列名的不征税;进口税率为列名的不征税;进口税率为4%4%,出口税率为,出口税率为1.6%1.6%,从价征,从价征收6.其他商杂税其他商杂税 n n(1)契税,又称田房契税,主要是对买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契约所征的税。
n n(2)牙税清初牙税有两种,一是具有营业牌照税性质的贴费,一是按年代分季交纳的、有营业税性质的牙税n n(3)当税清朝当铺税,应视为铺面税性质n n(4)落地税清初的落地税,无一定税制、税法,亦无征收定额三)贡献收入(三)贡献收入n n1.地方贡方物n n2.境外民族和邻国之间的通使来贡三、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支出三、顺治康雍乾时期的财政支出 n n(一)军费支出n n(二)官俸支出n n(三)皇室支出n n(四)城垣、祠庙、陵墓建设费n n(五)河工水利支出n n(六)其他支出(一)军费支出(一)军费支出n n清代的顺治、康熙两朝,其军费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有很大比例二)官俸支出(二)官俸支出n n清入关之初,任用官吏的原则是满汉参用,以满为主后来汉员才逐清入关之初,任用官吏的原则是满汉参用,以满为主后来汉员才逐渐增多特别是开例捐输后,官员逐年增加,导致一职数官和一官数渐增多特别是开例捐输后,官员逐年增加,导致一职数官和一官数职的现象职的现象n n清代俸禄制度比较复杂,有按血缘亲疏定的,有按功勋定的,有按文、清代俸禄制度比较复杂,有按血缘亲疏定的,有按功勋定的,有按文、武官品定的,也有按中央、地方(直省),内外官定的。
简列如下:武官品定的,也有按中央、地方(直省),内外官定的简列如下:1.1.宗室王公之俸宗室王公之俸2.2.公主以下及额附之俸公主以下及额附之俸3.3.世爵之俸世爵之俸4.4.外藩、蒙古之俸外藩、蒙古之俸5.5.文武百官之俸,又有几种区别:文武百官之俸,又有几种区别:(1 1)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之俸银、禄米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之俸银、禄米2 2)在外武官俸在外武官俸3 3)各直省官员俸饷各直省官员俸饷三)皇室支出(三)皇室支出n n1.生活费用n n2.冠服车驾制造,亦是大数n n3.除夕、元夕、万寿节、千叟宴(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五十年,乾隆六十年举行),均举行庆典,十分铺张n n4.恩赐n n5.巡狩四)城垣、祠庙、陵墓建设费(四)城垣、祠庙、陵墓建设费n n1.修城垣、衙署n n2.陵墓、祠庙修理(五)河工水利支出(五)河工水利支出 n n1.河工河工系指各主要河道的堤防工程,因黄河水患最重、最多,故河工多以此而言n n2.水利事业六)其他支出(六)其他支出n n除以上几大支出外,还有(1)交通、驿站支出(2)文化教育费(3)抚恤赈济支出(4)陋规支出第二节第二节 嘉、道、咸、同时期的政治嘉、道、咸、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财政经济和财政n n一、经济概况一、经济概况n n二、财政收入二、财政收入n n三、外债三、外债n n四、财政支出四、财政支出一、经济概况一、经济概况 n n清代的土地兼并,到乾、嘉时期,进一步加剧。
清代的土地兼并,到乾、嘉时期,进一步加剧n n清代的家庭手工业,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资本主义因素清代的家庭手工业,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资本主义因素已植根其中,城乡手工业生产在逐渐向专业生产发展已植根其中,城乡手工业生产在逐渐向专业生产发展n n中国的工商业,在乾嘉时期,已得到很大发展,其中丝织、中国的工商业,在乾嘉时期,已得到很大发展,其中丝织、棉纺、制瓷、造纸、冶铸诸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商人受封棉纺、制瓷、造纸、冶铸诸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商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小农经济的排斥和清王朝的传统政策(重建思想的束缚、小农经济的排斥和清王朝的传统政策(重农轻商)的影响,始终未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农轻商)的影响,始终未能有突破性的发展n n嘉庆十九年,财政积余嘉庆十九年,财政积余12001200余万两,道光时,收支相抵,余万两,道光时,收支相抵,尚有积余;至咸丰、同治,既有农民起义,更有外国列强尚有积余;至咸丰、同治,既有农民起义,更有外国列强相侵,巨额军费和赔款,财用告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