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制史练习题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02.41KB
约19页
文档ID:39624995
法制史练习题_第1页
1/1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启在 中所宣布的命令,是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军法「 」A.《尚书康诰》 B. 《尚书甘誓》C.《史记夏本纪》 D. 《孝经五刑》2. 春秋时期,制定法律最多的是「 」A.郑国 B. 晋国C.楚国 D. 秦国3. 自 以后,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成了全部法制活动的起点和归 宿 「 」A.明 B. 秦C.宋 D. 商4. 夏朝的五刑是指「 」A.墨、劓、膑、宫、杀 B. 断手、刖、宫、大辟、劓C.墨、醢、脯、宫、大辟 D. 孥戮、炮烙、劓殄、大辟、剖心5. 商朝的刑罚“劓殄”是指「 」A.处死后剁成肉酱 B. 处死后制成肉干C.灭绝全族,不留后代 D. 割掉鼻子6. 西周时负责市场管理的人员被称为「 」A.大司寇 B. 质人C.乡士 D. 遂士7. 西周民间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的契券是「 」A.质 B. 剂C.左券 D. 傅别8. 西周的 是基层的司法官吏,不理政事「 」A.乡士 B. 县士C.遂士 D. 方士9. 中的太卜,负责占卜,涉及到司法。

「 」A.“六卿” B. “三公”C.司寇 D. 伊尹10. 《唐律疏议》中的,有 57 条,集中规定了唐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刑罚制度,相当于现代刑法典中的总则「 」A.《卫禁律》 B. 《斗讼律》C.《杂律》 D. 《名例律》11. 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A.《武德律》 B. 《贞观律》C.《宋刑统》 D. 《曹魏律》12. 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 系者,颂系之”这是原则的体现「 」A.恤刑原则 B. 特权原则C.自首原则 D. 比附原则13. 是指官吏可以用官品爵位来抵罪的一种特权制度「 」A.议 B. 请C.赎 D. 当14.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 B. 《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 D. 《暂行刑律》15. 清末修律的“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是「 」A.沈家本 B. 劳乃宣C.张之洞 D. 英瑞16. 《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A.1908 年 B.1909 年C.1910 年 D.1911 年17. 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大总统直接任命的文官是「 」A.特任官 B. 荐任官C.简任官 D. 委任官19. 唐律中维护封建家庭纲纪伦常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 」A.《杂律》 B. 《斗讼》C.《户婚》 D. 《名例》20. 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是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

「 」A.《户绝法》 B. 《丧葬令》C.《宋刑统》 D. 《唐律疏议》21. 秦时负责掌管图籍、章奏、监察文武官吏的是「 」A.廷尉 B. 丞相C.御史大夫 D. 宗正22. 汉武帝时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曾颁布过,规定商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 「 」A.均输法 B. 平准法C.告缗令 D. 专卖法23. 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三日后 再行复审,称之为「 」A.乞鞫 B. 读鞫C.传复 D. 断狱2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 立了 「 」A.“皇帝亲自断狱”制度B.“登闻鼓”直诉制度C.死刑复奏制度 D. 律博士25. 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法律文件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26. 修订法律馆于 1908 年聘请了日本 法学家 为顾问,开始起草 民法 「 」A.志田甲太郎 B. 冈田朝太郎C.小河兹太郎 D. 松冈义正27.“管制”刑种创立于「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 建国后28.“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是指「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 罪刑法定主义原则C.刑罚人道主义原则 D. 无罪推定原则29. 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一点点的丧失,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 和 1880 年的《中美续约》附款,又确立了「 」A.陪审 B. 领事裁判权C.观审 D. 会审公廨30.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方面采取的是「 」A.自由心证原则 B. 证据法定原则C.自己举证原则 D. 口供为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A 5.C 6.B 7.B 8.D 9.A 10.D 11.C 12.A 13.D 14.C 15.A 16.D 17.B 18.C 19.C 20.B 21.C 22.C 23.C 24.C 25.D 26.D 27.C 28.B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商王盘庚曾声称:“乃有,我乃劓殄灭之, 无遗育 「 」A.不孝 B. 不吉不迪C.不忠 D. 颠越不恭E.暂遇奸宄2. 中古时期各王朝的统治者,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之上, 确立了自己的立法原 则,主要包括「 」A.法令由一统原则 B. 约法省刑和礼法结合的原则C.“无简不听”原则 D. 法律内容一致、简约和稳定的原则E.治乱世用重刑的原则3. 唐朝对“六赃”犯罪的用刑很重,具体表现在「 」A.严究犯有“六赃”者本人的刑事责任B.强盗和受财枉法者的最高刑事死刑C.窃盗、受财不枉法和受所监财物者的最高刑是流刑D.追缴赃款、赃物E.官吏犯有赃罪的,还要被罢免4.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主要的变化是「 」A.扩大总统的权力 B. 缩小总统的权力C.取消责任内阁制 D. 取消国会 E. 设立立法院5.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土地法主要有「 」A.《井冈山土地法》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C.《兴国县土地法》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E.《中国土地法大纲》二、多项选择题1.BDE 2.CDE 3.ABCDE 4.ACDE 5.AB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60 分)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 纠告2. 铸刑书3. 领事裁判权4. 四格八法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1.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制改革。

2.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自治法规的优缺点3. 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对工人权益的保护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1. 试述中古时期的特权原则的主要内容2. 论述清末《大清刑律》的刑法原则《中国法制史》预测试卷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题1. 纠告是指官府纠察犯罪并提起诉讼,适用于严重的犯罪行为依《礼》, 大、小司寇均有“诘四方”、“纠万民”的责任;乡士、遂士、县士、方士等皆 可纠告罪犯2. 铸刑书是指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郑简公三十年 (公元前 536 年) 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 以为国之常法”,即将刑书铸写在鼎上, 打破了“昔 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制度,开创了法律公布的先例,史称“铸刑 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的成文法3.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是指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 获取的一项司法特权, 即在中国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司法管辖,若有违法犯罪行 为必须由该国领事依该国法律审理4. 四格八法是清朝规定的考核官员的标准 “四格”是指从守(品德操行)、 政(政治政绩)、才(才能)、年(年龄及身体状况)四个方面对官员做出评价。

“八法”是指从贪、酷、罢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干不及等八个 方面参劾不称职官员,其中贪、酷重罪定罪;罢软无为、不谨者革职;年老、有 疾者致仕;浮躁者调用;才干不及者降级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是1931 年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通过改法规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 的原因是“地主不分田, 富农分怀田”的原则; 以“最有利于贫农、 中年利益的 方法”案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改法 规扩大了土地革命的打击面四、简答题1.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发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的刑制改革是向中古时期“五刑”的最后冲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 制度中的刑种和刑等, 是从这时进入法典并逐渐规范化的其改革内容主要有三 个方面:第一,正式废除了宫刑 从此,在中国古代, 宫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形成了五种刑种经过魏晋南北朝各律的不断改进,《北齐律》最终形成 了接近“五刑”的五个刑种,它们是:死、流、耐、鞭、杖刑实际上,与中古时期的“五刑”已十分接近 第三,规定了刑等上古时期的“五刑”只有刑种, 没有刑等。

而魏晋南北朝的刑制改革中,不仅出现了刑等,而且逐渐规范,并在 律中作了明文规定2. (1)优点与清末及北洋政府的自治法规相比,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 的自治法规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取消了居民在选举权 与被选举权上的性别、 财产资格上的限制, 扩大了自治基础 ②赋予了选民对施 治的自治团体、 代议机关的代表及行政首长有罢免权③在自治单位实行直接民 主制④要求各级地方自治团体积极创办各项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发展2)缺点①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必要的公信力, 缺乏调动、 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更不具备实行地方自治的条件和经验②加之 连年“剿共”,不得民心,经济凋敝,社会混乱,外敌入侵,民不聊生③各地 军阀拥兵自重,封建势力强大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南京国民政府所推动的地方自治运动,不但未取得预期的 效果,反倒强化了地主豪绅对地方权力的控制3. 中华苏维埃政权劳动法的立法原则是:实行 8 小时工作制、 增加工资、 失 业救济、社会保险 1933 年 10 月,在各苏区的立法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该法共十五章一百二十一条它从以下四个方面维护了 工人的权益:( 1)废除了劳资关系中的封建剥削及不合理的制度和习惯。

其中 包括废除包工制,政府开办劳动介绍所等2)规定工人有集会、结社的取利 雇主对工会机关的活动不得有任何阻碍,工会有宣布及领导罢工, 代表工人签订 集体合同,成立特别机构监督私人企业的生产等权利3)规定每天工作时间 为八小时,危害身体健康的部门可减少至六小时各劳动部门每三至六个月公布 一次工资等级最低限度男女同工同酬等4)规定了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险制 度,如机械应有防护装置、工人可享受免费医疗等五、论述题1. 这是一种官僚贵族所享有的减免刑罚的原则根据减免的主体和减免的内 容不同,中古时期的特权原则具体表现在议、请、减、赎、当等特权制度中议”即是“八议”,是指八类贵族或官吏犯罪后可减免刑罚的 特权制度根据唐律的规定,八议者享有的特权分为两类一类是犯死罪的,先 由司法官将其罪行和符合议的条件奏上,再由大臣集议并拿出处理意见, 最后由 皇帝裁断另一类是犯流罪以下的, 则由司法官依律减一等量刑 但是犯“十恶” 罪的,不可享有此特权请”即是“上请”,是指一些显贵人物犯罪以后,可以上奏皇 帝减免刑罚的特权制度唐律规定的“请”的内容主要是:显贵者犯有死罪的, 可以上请皇帝,望其免死,一般司法官不可擅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