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善言名句精选(339句)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27页
文档ID:94818537
善言名句精选(339句)_第1页
1/27

善言名句精选(339句) 善言名句精选(339句)1、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3、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4、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7、善,德之建也——《国语》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10、母氏圣善——《诗经》 11、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1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13、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1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16、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17、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18、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19、上善若水——《老子》 20、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2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2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老子》 23、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2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25、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26、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27、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28、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29、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3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3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34、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35、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36、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37、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39、隐恶而扬善——《中庸》 40、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41、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中庸》 42、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43、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44、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45、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46、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47、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48、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49、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50、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51、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52、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53、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54、兼则善矣——《墨子》 55、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56、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57、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58、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59、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

——《墨子》 60、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61、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62、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63、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64、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65、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66、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67、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68、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69、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 70、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墨子》 71、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墨子》 72、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墨子》 73、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74、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75、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 76、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7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78、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79、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80、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81、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82、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83、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84、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85、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86、积善成德——《荀子》 87、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88、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89、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90、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91、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92、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荀子》 92、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9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jǐ)——《荀子》 94、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ǎ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95、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96、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97、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98、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99、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100、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10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 102、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103、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04、善者必胜——《吕氏春秋》 105、行义则人善矣。

——《吕氏春秋》 106、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吕氏春秋》 107、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吕氏春秋》 108、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109、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110、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 ——《吕氏春秋》 111、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112、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113、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114、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115、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简 11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西汉)《孔子家语》 117、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西汉)董仲舒 118、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西汉)董仲舒 119、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

——(西汉)刘安《淮南子》 120、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121、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122、善不可以伪来——(西汉)刘向《说苑》 123、闻善必躬亲行之——(西汉)刘向《说苑》 124、善言不可不听也——(西汉)刘向《说苑》 1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刘向《说苑》 126、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西汉)刘向《说苑》 127、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西汉)刘向《说苑》 128、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西汉)刘向《说苑》 129、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西汉)刘向《说苑》 130、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西汉)刘向《说苑》 130、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西汉)刘向《说苑》 132、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西汉)刘向《说苑》 133、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西汉)刘向《说苑》 134、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西汉)刘向《说苑》 135、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

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西汉)刘向《说苑》 136、使人乐善而好施——(西汉)司马迁《史记》 137、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138、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139、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西汉)扬雄 140、人情有不教而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西汉)王充 141、论人之理,定有善有恶——(西汉)王充《论衡》 142、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有下也——(西汉)王充《论衡》 143、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东汉)王符《潜夫论》 144、善,吉也吉,善也良,善也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145、孝,善事父母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146、悌,善兄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147、育,养子使作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148、美,美与善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