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体简述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86KB
约6页
文档ID:92849489
欧体简述_第1页
1/6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整体上看,欧体字的造型风格是承上启下的,即欧体字既存篆、隶之笔意,又含晋、魏书法之遗风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位于今朝鲜半岛朝鲜境内)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26-649)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体字的特点总特点:字形修长、内紧外松、左收右放、刚劲挺拔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稍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②欧体的结构特点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

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

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八诀折叠[点如高峰之坠石[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一被常三过笔]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