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动身”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数学摸索: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觉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猎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适应,进展学生推理的能力3、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积存解决问题的体会,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动身”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现台 、作业纸教学过程:激趣课堂,引入课题看线索图猜节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猜谜吗?今天老师就预备了一个谜题:看线索图猜节日师:我们刚刚用4张线索图得到了端午节那个答案,那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也像刚刚那样,通过已知的条件,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引入课题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就遇到了难题,大伙儿情愿想些好的方法帮它解决吗?出示问题: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小猴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下已知的条件2.探寻思路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明白那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吗?生1:翌日比第一天多摘5个生2:第三天比翌日多摘5个生3: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生4: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师:原先那个条件能够如此明白得啊,大伙儿真是爱摸索的小孩但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明(PPT演示)却是如此表达的,第一天摘的+5=翌日摘的,他说的对吗?依照他写的,你还能够想到“第( )天摘的个数+5=第( )天摘的个数”?生1:翌日摘的+5个=第三天摘的生2:第三天摘的+5个=第四天摘的生3:第四天摘的+5个=第五天摘的师:我们差不多完全弄清了条件的含义,条件弄清晰了,该看问题了,但是老师现在依旧不想告诉你问题是什么,老师想问问你,依照“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觉得你能算出什么?生1:翌日摘多少个?追问:如何算?生2:第三天摘多少个?追问:要求第三天的,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3:第四天摘多少个?追问:要求第四天的,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现在我们来揭晓我们等待已久的那个问题是什么?(PPT演示)哎呀,原先确实是这么个问题啊?那个问题我们刚刚通过已知的条件早就猜出来了!只是小朋友们不要败兴,后面还有专门值得我们去摸索的问题呢!请拿出作业纸完成问题11.列表第一天第( )天第( )天第( )天第( )天30个( )个( )个( )个( )个学生展现,相机板书追问:你是从哪一栏开始填起的?你什么缘故不直截了当写第三天和第五天呢?我们的问题不是问第三天和第五天的吗?跟翌日和第四天有什么关系?生: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一步一步推算出来的。
2.列式运算生1:翌日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第四天 40+5=45个第五天 45+5=50个生2:30+5+5=40个 40+5+5=50个学生展现,相机板书追问:什么缘故加两个五?两个五相加你能用乘法表示吗?那式子还能如何写?生:5*2=10个追问:10表示什么?生: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10个追问: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算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生:第一天摘了30个,30+10=40个师:谁能按这种表达求第五天摘的?生:第五天5*4=20个,30+20=50个追问:按如此的表达,你能求出第10天摘的吗?生:5*10=50个,30+50=80个3.小结师:比较刚刚的列表列式运算的过程,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追问:求翌日摘桃个数时,你用的是题目中的哪些条件呢?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呢?小结:不管是列表格,依旧列式运算,我们差不多上从已知的条件动身,一步一步的进行摸索的像如此,从条件动身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板书补充课题)练习巩固想想做做第一题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依照哪些条件想到那个问题的?这几个问题直截了当有联系吗?第二题师:我的好朋友小猴子在玩皮球呢。
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第三次和第四次弹起的高度你打算先算第几次弹起的高度呢?生:第一次学生上黑板指一指第一次弹起高度的位置PPT演示完成作业纸问题2追问:求第1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第四题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依照哪些条件想到那个问题的?4.第三题先不出示圆圈,要求学生画图表示“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学生看图求出问题追问:假如列式运算,能够如何样做?反思:解决那个问题时,我们是从哪些条件想起了?你觉得画图对解决那个问题有什么关心?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成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动身第一天翌日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30个35个40个45个50个翌日 30+5=35个第三天 ①35+5=40个;②5×2=10个,30+10=40个第四天 40+5=45个第五天 ①45+5=50个;②5×4=20个,30+20=50个第十天 5×9=45个,30+45=75个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作业纸问题1:小猴子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第五天呢?(1)列表格第一天第( )天第( )天第( )天第( )天30个( )个( )个( )个( )个(2)列式运算 答:第三天摘了 个,第五天摘了 个问题2: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假如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算一算,填一填)开始下落时第1次弹起第2次弹起第3次弹起第4次弹起16米( )米( )米( )米( )米答:第3次弹起 米,第4次弹起 米问题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
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