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际企业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第1章1. 国际企业2. 国际企业的类型3. 国际企业的产生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企业的发展5. 二战后国际企业的发展6. 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7. 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9. 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趋势10. 调整对外投资战略11. 国际战略联盟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13. 并购风的盛行14.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15. 企业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16.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17. 商品出口18. 间接出口19. 间接出口的三种方式20. 贸易公司21. 出口管理公司22. 合作出口23. 直接出口24. 直接出口的渠道25. 国外经销商26. 国外代理商27. 专卖代理商28. 非专卖代理商29. 对销贸易30. 对销贸易的形式31. 补偿贸易32. 补偿贸易的方式33. 转手贸易34. 契约方式进入35. 契约方式36. 许可证贸易37. 什么情况下优先考虑许可证贸易38. 许可经营39. 交钥匙工程40. 管理合同41. 国际BOT方式42. 对外直接投资43. 独资经营44. 独资经营的优缺点45. 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46. 合资经营47. 合资经营的特征48. 合资经营的好处49. 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内外因素(全球区位理论)50. 垄断优势理论51. 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52.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5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经营方式和特点54. 内部化理论的观点55. 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原因57.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57.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58. 所有权特定优势59. 区位特定优势60. 内部化特定优势61. 投资-发展周期模式62.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63. 如何促使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 国际企业: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都可以称为国际企业;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 统称为国际企业。
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称为国际企业的主要形式和最终阶段2. 国际企业的类型:西方学者根据公司的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情况,将处于不同发展决断的企业分为五种类型: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3. 国际企业的产生:1)17和18世纪——国际经济活动是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内容,基本不涉及跨国生产制造和资本流动2)19世纪——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其重点是在海外开更天然种植园,建立矿山、企业、修筑铁路和发展航运,资本输出主要是从西欧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资本输出直接导致了国际企业的产生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公司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开始跨国经营,称为国际企业的先驱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企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经营活动收到很大的打击,国际企业的发展收到严重的阻碍,世界各国忙于恢复自身的经济,一方面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为保护国内市场,又对外来投资实行歧视性政策,所以国际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但是在此期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和比重增速却明显提高5. 二战后国际企业的发展:二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各国从战争的创伤中逐渐恢复,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大大拓宽了国际经济舞台,方便了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期间美国企业大量涌现,实力不断增强,日本走向世界市场,并且在电子通讯和汽车领域称雄当今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际企业的最高阶段跨国公司已称为世界经济的主角6. 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1)企业的经营业务基本上放在国内,有一小部分国际业务,单这种国际业务是一种间接和被动的行为,组织结构是传统国内型2)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业务仍旧放在国内市场,但是会主动、直接的去谋求国际业务,企业设立了进口或出口科,基本上还是内向型公司3)公司基本上中心还在国内,但它直接卷入在国外的采购或推销,或在海外直接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并且在海外有自己的长期派驻人员4)不再是兼顾国外业务的内向型企业,把国内外市场看成同意的市场,具备全球结构,此阶段企业成为真正跨国公司7. 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衡量一个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如何,不能只看这个企业在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个经营思想和在思想指导下的决策以及因此而设立的企业结构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企业在作出有关销售、生产、采购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决策时,要以整个世界为出发点,将世界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同时要认识到这个整体内各个国家市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9. 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趋势:1)调整对外投资战略。
2缔结国际战略联盟 3)并购风的盛行4)走向无国界化10. 调整对外投资战略:1)投资产业的转移,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对发达构架的投资日益集中到非织造也和高技术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高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称为跨国投资的重点2)投资区位的变化,跨国公司将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3投资形式的多样化,从全部拥有股权——合资经营——非股权安排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利益保持,也减少发展中国家政治风险对业务的影响11. 国际战略联盟:在两个或两一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1)分担研究费用,减少风险2)实现优势互补3)占领更多的市场世界经济保护主义,经济区域化,增加了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难度,联盟有利于扩大市场4)应付不稳定性,世界政局的不确定性,各国汇率的频繁变动,国家投资制定的各种限制因素促进了国际联盟的兴起和发展13. 并购风的盛行: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中占领更多市场,取得主动地位,因此,这种强强联合与战略并购仍将是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14.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制定战略从全球考虑,很少重视国界问题,提拔主要精力人员不分国界,重要的决策可在国外子公司作出,研究和开发可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新产品可在几个国家内分别开发.15. 企业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贸易壁垒,避免政治上的麻烦,绕过母国和东道国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降低研发与开发以及生产成本。
保持技术上的优势16. 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1)商品出口2)契约方式3)对外直接投资17. 商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企业在其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往往采取商品出口的方式以求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涉足国际市场,并取得初步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可以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18. 间接出口:是指国内生产企业讲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性中间商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信誉,使生产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很少,而且不必组织自己的国外销售团队,不必处理复杂的出口程序,承担的风险小19. 间接出口的三种方式:1)贸易公司2)出口管理公司3)合作管理20. 贸易公司: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重要中介组织,具备一些生产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大量动的外语贸易公司氛围专业进出口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等专业进出口是专门从事进出口活动的贸易公司国际贸易是指大型的,经营多元化的贸易公司,它不仅从事进出口业务,还从事生产贸易业务21. 出口管理公司:当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出口部门时,可以利用这种出口管理公司代为开展生产出口任务,并且出口管理公司的服务成本较低,因为其可以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
与其他间接出口形式相比,利用出口管理公司,可以使生产企业对出口管理公司保持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和较多的出口控制22. 合作出口,即猪驮式出口:是指一家企业利用自己的海外渠道出口自己和另一家企业的产品,其中,具有出口渠道和能力的企业者被称为承重者,通常是大企业,而产品被代为出口的企业被称为乘坐者,通常是缺乏出口能力或者没有海外客户和市场的企业23. 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相对,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手中,就是直接出口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的区别主要在于生产企业是否自己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调研,市场定价,销售渠道选择和单证制作直接出口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更高阶段的必由之路24. 直接出口的渠道:1)国外经销商2)国外代理商3)海外销售子公司,有利于更好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4)最终用户25. 国外经销商:企业对于国外特定地区或市场上销售或某种产品的客户,授予独家经营权或优先权,让其负责该地区或市场的销售,这种客户称为经销商26. 国外代理商:是使出口企业和购买企业直接联系,促使双方达成销售协议,然后按照交易额抽取用尽代理商的种类分为非专卖代理商和专卖代理商27. 专卖代理商:负责企业在某一地区对某一产品销售的唯一代理人,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28. 非专卖代理商:课代表许多企业,企业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利用几个代理商进行分销活动,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29. 对销贸易:在现实中买方有时拥有的支付能力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或者买方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巨大的交易额对卖方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时候就采取对销贸易的方式来促进交易30. 对销贸易的形式:1)易货贸易2)补偿贸易3)转手贸易31. 补偿贸易: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或服务,在约定期限内用声场的产品或其他方式来惝恍这些贷款及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可以一次或分批付清32. 补偿贸易的方式:1)直接补偿,也称回购或返销2)间接补偿,也称为互购或反向购买,进口方用商定的其他产品偿还出口方3)劳务补偿,进口方不是用产品而是接受对方委托加工业务,用所得的劳务费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33. 转手贸易:利用双边清算外汇来进行多边关系的贸易,它涉及对象较多,一般是甲乙两国双方签订合同;乙国用它对两国的清算盈余支付货款,因而价格略高,甲国企业自己或请转手商用这笔清算余额从丙国购买商品,把这批商品售给能支付给硬通货的商人34. 契约方式进入:是指国际企业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工艺,管理销售渠道等,而不是进行股权投资。
35. 契约方式:1)许可证贸易2)特许经营3)交钥匙工程4)管理合同5)国际BOT方式36. 许可证贸易:又称技术授权: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许可证贸易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和管理技能,缺乏利用直接投资向国外扩张经验中小型国际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甚至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也广泛采用37. 什么情况下优先考虑许可证贸易:1)东道国限制进口或直接投资2)特定的外国市场比较小3)以许可证贸易为检验市场的手段,为将来能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市场做准备3)技术更新的速度快,供方能保持技术优势38. 许可经营:许可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只是产权如上表,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权被特许者使用一方面能使特许者经济而快捷的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能使被特许者用现有成功企业的各种优势来创建自己的事业,特许经营形式多样,但都具有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如麦当劳39. 交钥匙工程: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有时国际企业还要负责培训技术人员40. 管理合同: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者承担经营管理任务,并取得一定的管理费用,实质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管理技术贸易。
41. 国际BOT方式:BOT是build –operate-transfer 即建造-经营-转让 其含义是项目所在地政府通常由国家公营机构承担的大型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