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40MB
约52页
文档ID:99568144
第五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_第1页
1/52

第五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概念、阶段与类型(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指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经济周期可以说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 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有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第四,每一个周期的时间长短并不完全一致(二)经济周期阶段•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处于波动的波峰阶段,经济高涨;当处于萧条阶段时处于波谷阶段,经济萎缩• 经济运行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称之为经济收缩(收缩阶段),从波谷到波峰的过程称之为经济复苏(扩张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则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

• 经济周期的阶段可以用图表示繁荣阶段• 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经济活动处于高水平的时期,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最高水平 衰退阶段• 繁荣阶段不可能总会长期维持下去,当消费增长放慢,引起投资减少时,或投资本身下降时,经济就会开始下滑,是经济处于衰退阶段• 这是首先由于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分离,使投资增加的势头受到抑制,随着投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另一方面,消费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进而使企业利润减少,致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减少,最终会使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 萧条阶段 • 萧条阶段是指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存在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至倒闭• 但萧条阶段也不可能无限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有设备的不断损耗,以及由消费引起的企业存货的减少,致使企业考虑增加投资,使就业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使经济进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生产和销售回涨,就业增加,价格也有所提高,整个经济呈上升的势头• 随着生产和就业继续扩大,价格上升,整个经济又逐渐走向繁荣阶段• 然后一个新的经济循环由开始了• (三) 经济周期类型(1)、按周期长短分类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

• 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2,基钦周期:短周期• 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 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 这种短周期就称基本钦周期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 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 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 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短周期2)、按经济波动的性质分• 分:古典周期和增长周期•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波动的波谷阶段,经济增长的绝对量下降,及其增长率为负值,这是经济总量下降• 增长性周期是指经济波动的波峰阶段,经济增长相对减缓,但其增长率仍为正值,但降至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 自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家们提出的经济周期的原因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一)纯货币理论• 思想要点: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造成的• 当银行体系放宽信贷,降低利率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 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的上升,经济活动的累积性扩张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 但是,信用并不能无限地扩张下去,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信用紧缩时,商人得不到借款,或利率提高。

• 这时,商人不得不减少定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经济进入累积性紧缩的萧条阶段• (二)投资过度理论• 产生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多,而不是消费不足所引起的消费品的供大于求 • 思想要点:投资的增加首先引起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这样就刺激了用于生产投资品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消费品的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消费品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种生产结构的失调最终引起经济萧条而使经济发生波动• 投资过度理论又分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和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两种• (三)消费不足理论•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它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 这种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近代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 思想要点:随着人口增加、新发明出现、资本增长,生产量有长期增长的趋势,并要求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经济中出现萧条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这种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又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均所造成的富人储蓄过度•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则是使收入分配均等一些,储蓄就不会过多,消费也就不会不足• (四)心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和凯恩斯。

• 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应的周期变化• 这种理论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说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人们对前途抱乐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增加,经济走向繁荣;人们对前途抱卑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下降,经济走向衰退• 而预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其特征就是具有不确定性,• 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经济高涨后,都会预期,而这种乐观的预期总是超过合理的程度,从而引起投资高涨,形成繁荣• 当这种过度投资被察觉之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度悲观,由此引起过分紧缩投资,导致萧条• (五)创新理论• 熊彼特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 他认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有它的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正常形态,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 企业家创新动因是看到了盈利机会,创新的结果又为其他企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形成创新浪潮• 创新浪潮的出现引起了对银行信用及资本品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了经济向上摆动• 随着创新浪潮的平息,超额利润消失由创新而增加的大量产品的价格下降,于是对银行信用及资本品的需求减少,导致经济收缩并逐渐萧条。

• 熊彼特还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 (六)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经济主体的预期失误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三项基本假设:• (1)市场主体都是有理性的• (2)企业家和工人会根据相对价格或相对工资的变动情况,进行迅速的产品生产替代或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替代• (3)生产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从而对价格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经济周期的共同特点:• (1)各部门产量的波动具有高度的同步性;• (2)耐用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波动幅度大于非耐用品的波动幅度;• (3)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4)价格、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利率呈超前循环波动• 既然价格波动和货币波动发生在产量波动之前,那么,产量波动的原因就应该从价格波动和货币波动中去寻找• 价格波动有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和相对价格变动之分• 由于价格总水平是不确定的,生产者就面临着信息筛选问题,他必须分析其中有多少是由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的,又有多少是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 生产者只能依靠以往的经验来作出分析和推测• 在以前物价不稳定、通货膨胀率高的情况下,他们会把价格的上升归结为通货膨胀的结果,不会增加产量与就业;在以前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低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把价格的上升归结为相对价格变动的结果。

• 产量与就业的波动取决于生产者所意识到的相对价格变动的程度既然生产者的判断是根据以往经验作出的,就有可能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引起经济波动• 假设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生产者可能误以为是相对价格的上升,于是增加产量,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一旦生产者意识到自己的预期失误时,就会减少产量,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 同理,如果政府意外地减少货币供应量,则会引起经济萧条,并完成一个由萧条到繁荣的过程 • (七)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这种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引起农业减产,农业的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购买力、投资、工资等方面,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萧条• 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周期性的,这种周期与经济周期也大致符合•• 除了以上对经济周期成因做出不同解释外,还有诸如政治周期理论等等来解释经济周期• 从目前西方的情况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比较流行•三、 乘数——加速模型(一)加速原理1、 什么是“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论证投资取决于国民收入(或产量)变动率的理论。

– 凯恩斯乘数原理指出了投资增长通过乘数的作用会引起总收入或总供给的增加– 凯恩斯的后继者汉森进一步认为:总收入或总供给增加以后,将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的再增加– 不仅如此,而且这种投资增长的速度要比总收入或总供给增长的速度快,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这就是所谓“加速原理”的含义2、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系数• 为了说明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的关系,必须先了解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系数这两个概念• 资本—产量比率就是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或者资本量与产量之比以R代表资本—产量比率,K代表资本,Y代表产量,则• R= K/Y • 例如生产1000万元的产品,需要2000万元的资本设备,则资本—产量的比率R=2也就是说,每生产一元产品,需要二元资本设备加速系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