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财政制度 篇一:日本90年代到现在的财政制度 日本90年代到现在的财政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资本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萧条期,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财政政策,总体上讲是扩张性的但是,日本政府十分注重财政政策的转向问题,被称为“教训”的1997年《财政结构改革法案》的出台与冻结,以及小泉首相的经济结构改革设想等,都反映了政府的这一意图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能走多远?小泉改革的前途如何?无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回顾 1.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土地和股市两大泡沫的推动下,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在当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有所谓一枝独秀的美誉然而,进入90年代后,以地价下降为导火索,资本泡沫逐步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多年的徘徊或萧条期1990年GDP增长率达5.1%,1993年下降到0.3%,其后除1996年增长5.0%外,其余年份增幅在1.6%以下,1998年为-%,20XX年为-%失业率由1990年的2.1%,20XX年上升为5.3%,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最高而且,同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其一是1995年以后物价连续下跌,批发物价1995年以后7年里,除1997年为0.6%外,其余年度均为负数;消费物价虽不象批发物价那样长期下跌,也有两个年度为负数,基本上在0值周边波动其二是泡沫经济时期泡沫化了的资本严重缩水股市缩水:日经平均指数由最高的1989年的38916日元,20XX年跌破10000日元,与1989年相比缩水70%以上其间,虽 在1993年和1999年出现过反弹,但均在20XX0日元以下波动,目前为11500日元左右;土地缩水: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连续11年下跌,20XX年1月1日的政府公市地价与最高价格的1991年相比,住宅用地价格共下跌了36.0%,商业用地价格共下跌了62.0%,而且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下跌幅度更大,同比下跌52.1%和76.1% 2.政策基调 针对国民经济出现的长期停滞,尤其是通货紧缩,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扩张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同时,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预算的债务依存度由1990年的8.4%,上升到20XX年的38.4%另一方面,1992年至1999年,政府共采取了12次以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为中心的经济对策。
采取经济政策,是在政府感觉到预算安排的扩张力度仍不够,需采取追加预算时的特殊措施,可以理解为对预算扩张的强化或补充在1992年至1999年的8年里,除1996年和1997年未实施政府经济对策外,其余6年里每年两次,反映了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担忧和“关心”程度据估算,这些政府经济对策共动用资金130多万亿日元 3.主要政策措施 日本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国债发行、减税、扩大公共投资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等 扩大国债发行90年代初期日本公债规模不算大,1992年中央和地方公债余额,占GDP比重为61.4%但在90年代国债规模迅速扩大,20XX年公债余额占GDP比重上升为139.6%,约1.4倍从绝对额上看,日本GDP约为500万亿日元,1990年公债余额约为300万亿日元,20XX年为700万亿日元,10年增加了400万亿日元,年平均增加40万亿日元,年均递增9%公债余额增大速度快,无疑是大量发行公债的结果 表1日本租税负担率 税收社会保障负担合计 国税地方税小计 . .O ;8 . 1997年美国 有关国家英国 德国 情况法国.O 注:负担率为与国民收入相比。
资料[日]日本银行国际局编{国际比较统计}20XX年版;[日]财务省20XX年4月编发的宣传材料《财政的现状与今后的方针》 表2日本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 中央财政预算债务依存度公债余额占GDP比重 美国意大利 . 199628. 资料[日]财务省20XX年4月编发的宣传材料;[日]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编20XX年第5期 减税在90年代,日本政府除在每年实施一些临时性减税措施外,1994年进行了一次税制改革其主要特点是提高消费税税率,决定从1997年4月1日起将消费税税率由3%提高到5%,同时从1995年开始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1999年再次下调了个人所得税和法人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300万日元提高到330万日元,低税率的适用范围由300—600万日元,扩大到350—900万日元,最高税率由50%下调至37%与此同时,以个人所得为税基的地方居民税也采取了减税措施一般经营性法人的所得税税率也由37%下调至30%在增税减税同时进行的税制改革中,减税的力度明显大于增税,税负呈不断下降趋势日本税负1990年为27.4%,1999年下降为21.1%,其后略有上升,20XX年为22.9%。
1997年因提高消费税税率税负略有反弹,但总体上未能阻止税负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的减税主要是针对国税的,地方税的税负在90年代保持了相对稳定,甚至稳中有升,1993年为9.0%,20XX年上升为9.6%,国税下降幅度增大,1990年国税税负为17.9%,1999年下降为12.9%,20XX年为14.0% 扩大公共投资扩大公共投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点支出项目在90年代,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公共投资支出保持了较快增长,每年比上年度增长5%左右,其在中央财政总 篇二: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日本财政制度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税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日本 财政制度 启示 日本财政制度基本内容 日本财政制度,包括财政立法制度、财政法律框架、财务省职责及内部机构、预算制度、国库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容,要点如下: 日本建立了涵盖财政、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税管理领域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完备的财税法律体系;日本财务省肩负着确保财政健全,实现公平合理的课税、合理运营海关业务、对国库进行管理、维持对货币的信赖以及确保外汇稳定的职责;日本凭借宪法第七章“财政”的规定,以及财政法、会计法和财务省颁布的预算、决算、会计令等规定,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预算法律制度;日本中央和地方实行不同的国库管理体制:中央实行委托国库制,即委托日本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地方实行银行制,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特定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投融资,就是以金融信贷方式运用财政性资金。
日本是一个成功运用财政投融资制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家;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地方政府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广泛权力 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 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日本已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企业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应日趋紧缺,并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研究、技术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减少,企业的劳动成本提高;储蓄率下降随着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日趋减少,储蓄率也呈现下滑趋势,影响了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使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使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 篇三: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瞿强 本文研究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选题的意义日本的政策金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政策金融指的是财政投融资制度,它由资金、资金综合管理和资金运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作为财政投融资运用机构一部分的政府金融机构,即是所谓的狭义的政策金融政策金融在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开发中得到过广泛运用,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政策金融的主要特点是;①历史悠久。
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政策金融作为政府实施赶超战略的一个工具其运用贯穿于日本整个近、现代经济发展史②规模巨大目前,财投资金运用余额高达400多亿日元,与一般预算旗鼓相当,被称作日本的“第二财政”③财政投融资制度较好地体现了财政与金融的相互配合,在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中(尤其是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藏省新出版的《财政投融资》一书,对财政投融资有如下的定义:“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的制度、信用为基础,以邮政储蓄、年金等各种公共资金为,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并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对应由受益者负担的领域,有偿、统一、有效地分配资金的政府投融资活动”随着日本经济·金融的环境的变化,目前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看改革1994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三家政策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策金融体系的正式形成这行4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资金与运用、组织结构、经营效益、与外部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我国现阶段政策金融定位不明,因而必然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我国的政策金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于蹒跚学步的摸索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以日本财政投融资为代表的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