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汉语词类语用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3MB
约18页
文档ID:55265963
古代汉语词类语用_第1页
1/18

第四单元 词类活用,第一节 实词的一般活用现象,一、词类活用指古汉语中有些词,按照一定的语法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的现象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1)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 (3)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 (4)驴不胜怒,蹄之 ——《三戒·黔之驴》,如何判断名词的活用 1、名词后有宾语或补语时(1)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中山狼传》(2)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3)浴乎沂,风乎舞雩——《论语 先进》 (4)一人升天,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2、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宾语,补语,,,副词,能愿 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3)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4)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3、名词前后用“而”连接 (1)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3)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4、名词组成了“者”、“所”结构 (1)共而从军,神之所福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 (2)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3)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 (4)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战国策·燕策》,三、形容词用如动词(1)亲贤臣,远小人,此汉之所以兴隆也2)载玄载黄,我朱孔阳——《诗经·七月》(3)桓公立,(石碏)乃老——《左传·隐公三年》 判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后有宾语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3)使尽之,为之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2、形容词组成了“所”字结构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庄公十年》 (2)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3、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的修饰 (1) 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太子欲善,善人将至——《国语·楚语上》,四、数词活用为动词 (1)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孙子兵法》 (2)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国语·晋语》 (3)内无苛慝,诸侯不二——《国语·晋语》二、两、贰、再 (1)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为队长。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第二节 使动用法(1)齐使田忌将而往——兼语式(递系结构) (2)齐威王欲将孙膑——动宾结构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1)庄公啎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2)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2)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赵策》 (2)古之为治者,将以愚民 ——《老子》 (3)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柳宗元《愚溪诗序》,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史记·淮阴侯列传》 (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3)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战国策·燕策》,第三节 意动用法,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2)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2)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当此三人行者,布民弗友,人君弗臣 (3)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4)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6)侣鱼虾而友麋鹿 (7)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第四节 名词作状语,一、表示比喻:用名词的特征来比喻修饰动词1)嫂蛇行匍伏 ——《战国策·秦策》(2)射之,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一般译为:象……一样地,二、表示对人的态度:用对待名词那样的态度来对待宾语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2)生男女,必货视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一般译为“把·····当做·····”或“像·····一样地·····”,三、表示工具或依据 (1)箕畚运诸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 (2)失期,法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一般译为:用……; 依据……四、表示方位或处所(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3)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一般译为:在……;到……,五、时间名词作状语 1 、“日、时”放在句首主语前,可译为“往日、从前;那时、当时” (1)日者,秦与楚战于蓝田 ——《战国策·赵策》 (2)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三国志·吴书》 2、“日、月、岁、时”放在动词前,可译为“年年/月月/日日/时时”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2)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袁枚《黄生借书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日”放在形容词,或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前,可译为“一天比一天地、一天天地” (1)事日急,诸公莫复敢明言于上——《史记》 (2)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 (3)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

——《荀子》,指出下列句中做状语的名词: 1、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