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尽人世情感的十首元曲.docx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19KB
约11页
文档ID:78618222
写尽人世情感的十首元曲.docx_第1页
1/11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jī)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秋:题目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⑧黄花:菊花⑨红叶:枫叶▲作者介绍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yù)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译文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子里静悄悄院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 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注释⑴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⑵阑干:即栏杆⑶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栊,窗户⑷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⑸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天净沙·夏元代: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译文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注释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⑵画檐:有画饰的屋檐⑶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diàn):竹席,苇席⑷缣(jiān):细的丝绢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之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张养浩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代: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注释⑴山坡羊:词牌名⑵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⑶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⑷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

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⑸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⑹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折桂令·春情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译文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注释①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④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创作背景  徐再思最早为功名所困,“旅居江湖,十年不归”,抑郁顿挫,仕途蹭蹬故国沦陷后,个人的悲剧,诗人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回归宁静淡泊的精神家园。

徐再思从无奈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在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诗人洗尽失意的感叹,流露出欣喜、洒脱以及远离红尘的闲适与平静于是才有了像《春情》一样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着骚雅的情怀的美好词句▲徐再思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水仙子·夜雨》元代 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注释  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韵   ②“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

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③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④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⑤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马周的故事新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⑥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作者的辛酸遭遇   ⑦二老:指年老的双亲▲创作背景此曲为作者漂泊在外,栖宿在旅店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