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岳麓版

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3KB
约8页
文档ID:254926291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岳麓版_第1页
1/8

第二单元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复习本单元讲述了一战以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 实质和不稳定性)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内容整合:、了解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史实,剖析该体系的不稳定性)概况:年月至月,在巴黎的凡尔赛宫,个战胜国代表召开了旨在处置战败国 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巴黎和会,和会的实质是战前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 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会议的核心问题 是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会议主 要有三巨头所掌握: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建立:在至年间,协约国先后与战败国德国、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 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统称为巴黎和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凡尔赛和约》的 签订,因此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就被命名为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问题: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年,萨尔区 由国际联盟代管;莱茵河西岸有协约国军队占领年,东岸千米以内划为非武装区, 德国不得设防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所有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尤其是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成立了一大批独立的国家:奥地利、匈牙利分立,德奥不 得合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独立,建立了南斯拉夫国家对德国的瓜分并没 有彻底的解决欧洲安全问题,这是巴黎和会的遗留问题之一军备问题: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 有空军、坦克、潜艇等赔款问题:规定了德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支付的赔款总数,没有就赔款总 额做出规定,这是巴黎和会的遗留问题之一国际联盟盟约被写入合约之中()评价凡尔赛体系:性质:战后列强按照自身实力和利益所建立的新的国际格局调整了列强在 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积极:在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短期的和平局面,为欧洲战后 经济的复兴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欧洲各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民族自决 原则,确认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国家的独立,重组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体系是以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并成立国际机构来协调各国关系,对 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局限:凡尔赛体系下,矛盾重重,决定了他的不稳定性 (为什么说凡尔赛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凡尔赛体系下隐含了三对基本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 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同时这样一个体系还具有不完整性,它排除了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都决定 了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体系也没有彻底解决欧洲问题,尤其是德国的赔款问题和 欧洲安全问题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概况:年月,国际联盟盟约在巴黎和会的全体大会上通过,年月,国际联盟 在日内瓦成立,社会主义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 入国联国联宗旨是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 战争的义务国联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大会、行政院及常设秘书处国联盟约中还 规定了委任统治的制度,实质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借口)活动:国联成立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 是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年成功的制止了保加利亚和希 腊的武装冲突,在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国联同时为英法等少数大国 控制,成为他们维持霸权的工具,在日本侵华、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向 外扩张过程中执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导致二战爆发,直到年国联正式 解散)评价国际联盟:性质: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英法维护霸权的工具积极:国联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联倡导以民主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民主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 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发展,也为以后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国联初 期,在制止侵略、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局限:国联作为凡尔赛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没有解决的前 提下,实际为英法所操纵,成为其维护霸权的工具,尤其是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 英法等纵容列强的侵略,没有能及时制止二战的爆发了解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概况: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战前的英、法、 美、日、俄、德六国争雄逐渐演变为英、美、日三家争霸其中由于日本一战中 和巴黎和会上在远东地区的争夺,使得英美之间既矛盾又勾结,三国之间展开了 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国内经济难以承受年由美国倡导,美英日法中意荷比葡 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调整列强在亚太之间的关系问题会议的正式议 程包括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建立:华盛顿体系包括三项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 约》,其中美国是这次会议主要的受益国 华盛顿体系的构成附表)条 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国 家美英日法美英法日意美英法日意中荷葡比 内容缔约各国相互尊重 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 屿倏地和岛屿领地的权 禾1」;当上述权利遭到任 何国家侵略行为时,缔 约各国进行协商;条约 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 终止。

规定J美英法日意九 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 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 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美 英不得在太平洋地区建立 新的要塞宣称尊重中国的 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 政完整,规定J列强在 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 会均等影响对美国加百,是美 国外交的胜利埋葬了 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 在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 障碍对日本而百,一方 面其扩张野心受到了遏 制,另一方面它在太平 洋上的权益受到了大国 的承认,作为东方帝国 主义强国的地位得到了 大国的认可对英国而言,虽然 表面上维护了匕美日的 关系,但随着英日矛盾 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 太地区实力的相对下 降,英国只能选择对日 妥协的政策条约的签订调整了 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 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使 英美日之间的冲突暂时 得到缓和但是,这个 联盟是脆弱的,他不能 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 之间的矛盾对美国而言,是美国外 交的又一胜利取得了和英 国一样的海军优势,为美国 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创造 了条件对日本加百,也是L个 胜利,它使日本跻身于世界 海军强国之列,虽然限制了 日本海军的扩张,使日本主 力舰吨位劣于英美,但是美 英在海车基地方面对日本 做出的让步,使美英丧失了 在罪近日本的水域拥启启 效的作战基地的可能性,日 本得以实际占肩太平洋地 区相对的优势。

对英国加百,它标志着 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使英 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 同等地位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 问第一个裁军协议,条约只 是暂时缓和了列强在海军 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 真正的消除列强之间的矛 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 孕育着新的冲突对美国加百,是美 国外交的胜利,它打破 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 户开放”政策得到确 认,并且赋予了它以国 际协定的性质,为美国 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 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 要条件对日本而百,打破 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 心遭到挫折对中国加百,以法 律形式明确了中国的 主权,延缓了日本侵华 的进程,但加大了对中 国的控制,使中国又回 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 同支配的局血九国公约是在美 国实力占优势的基础 上列强建立的对中国 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正确评价凡一一华体系)性质:是一战后形成的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 物他是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共同组成的)积极: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地区的利益冲突,华盛 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的政治格局,暂 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初步改变了世界 格局,国际的中心逐渐由英法为主的欧洲国家向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美日转变。

)局限:这个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具有反动性, 凡——华体系下的世界仍是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广大殖民地和落后地区的不平等的世界,而且列强之间对抗与矛盾的根源没有根除,日本没有放弃争霸的野心,德国严重的复仇情绪,这些矛盾都决定了凡——华体系的不稳定性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内容: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者冲突评价: 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在国家法上奠定了 “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是公约对放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二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第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设计)(一)、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主要通过阐述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 , 演变情况及影响 ,使学生了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而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更是发展到顶峰 .而了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学生了解和比较第二三单元古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推翻专制 ,建立并完善民主政治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 ,使学生更好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珍惜民主权利。

二、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概况,认识这些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原因、结构、特点及影响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等知识 . 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依据:依据课标所规定的史学知识重要性、教育性选择原则;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 ,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依据:依据中学生认知程度,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接触、巩固、运用、创新层层递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而努力。

通过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理论依据:依据历史学科教育功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学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强调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四、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概况与特点理论依据:这些内容跨度很大,学生需要有联会贯通的思想才能很好的学会这些内容而教师就应该将这些内容之中的共性,比如分割和限制相权等提炼出来给学生五、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理论依据:自秦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