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总5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50KB
约5页
文档ID:227533301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总5页)_第1页
1/5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章 20世纪美术(1900-1945,疯狂的缪斯)背景1913年2月17日,军火库展览,美国首次介绍欧洲现代艺术的展览现代主义占主流,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的流派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得到更大张扬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后印象主义塞尚(重视理性)和凡高(强调情感)成为现代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简介: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青年艺术家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被批评家路易沃塞尔戏谑的称之为“野兽”,从而得名是一个很松散的群体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实际上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野兽主义马蒂斯:驱使他迈向革新之路的是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和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等人的作品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非洲土著雕刻+近东阿拉伯艺术20世纪初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画面上特有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早期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妇人》、《奢华宁静和愉悦》、《华丽》、《舞蹈》、《音乐》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宁静的艺术”。

30年代以后“野”气有所收敛其他画家:有些画家并未一直坚持1905年前后的画风,如德安、弗拉芒克、杜菲、卢奥、荷兰的唐元等简介: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立体主义活跃期是1907-1914年立体主义分期:毕加索1907年的《亚维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1912年之前被称为“分析的立体主义”;1912-1914年被称作“综合的立体主义”二战前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流派毕加索:“蓝色时期”(1900-1903)和“粉红色时期”(1903-1905),内心苦闷和忧郁《弹曼陀铃的少女》、《卡恩弗勒像》是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1912-1914综合立体主义1915年,转向新古典主义,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20年代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三个舞蹈的人》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连续性的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为题材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等。

布拉克:1907末脱离野兽主义而迷恋立体主义后,一直忠于立体主义体系,画风稳定立体主义衰退后,参加“黄金分割社”展览野兽时期《埃斯塔克码头》、立体主义作品《埃斯塔克之屋》、《有小提琴和水壶的静物》、《葡萄牙人》其他画家:此外还有格里斯、莱热(《玩牌者》)等人未来主义简介:1909年,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受到尼采、柏格森哲学思想影响,强调同旧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追求内容和形式全面革新,认为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反映新现实和以此为基础的新价值观念;把爱情、幸福、美德传统主题排斥于外,赞美工商业都市动乱的生活“速度的美”和“力量”,展示人的意识的冲动,甚至颂扬战争、暴力和恐怖活动:1910年2月11日,卡拉、博乔尼、巴拉等在米兰签署《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呼吁画家们发展未来主义风格,同年4月,发表《未来主义绘画的技法宣言》首次未来主义展于1912年2月在巴黎举行,之后又进行过两次未来主义的展览未来主义从其发端日起,就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还运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手法巴拉:《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在阳台上奔跑的小女孩》、雕塑《空间中连续的形》简介: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重视的描绘现实的悖逆,造型追求强烈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蒙克:挪威画家,早期油画《病孩》、《在灵床旁》、《母亲之死》,90年代起转向更具表现主义的画风,《呐喊》、《青春期》,“生命”组画揭示同时代人隐蔽的心灵,表现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欢乐多表现疾病、死亡、性爱等主题桥社:德国表现主义社团,在德累斯顿,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等,形式上追求平面感和注意线的表现力,1913年分裂表现主义青骑士社:1911年在慕尼黑成立,从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分裂出来,成员有康定斯基、马尔克、马可等一战后中止活动德国表现主义美术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是柏林《狂飙》杂志和同名画廊康定斯基: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点、线、面》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用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内在的声音马尔克:描绘动物(马)时寻求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艺术还含有象征性,并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保罗﹒克利:新客观社:出现于1923年,是德国表现主义后期的美术社团,严格的说它不是真正的艺术组织,而是展览会名称欧洲其他国家:北欧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年风格,在绘画和实用工艺美术领域流行,注重艺术装饰性。

在奥地利产生的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利姆特把写诗的古典艺术的造型和构图与工艺美术的装饰性色彩和线条结合起来,在绘画领域内创造了一种含有怪诞和幻想意味的风格俄国两种流派至上主义(Suprematism):1915-1920年左右出现于画坛,是带有俄国玄学色彩的几何抽象主义,是一种摒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创始人马列维奇所使用的“新象征符号”是一些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还常使用一些单纯的白或黑的色彩,如《黑色方形》、《白之白》等代表人物还有利希斯基等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构成最初仅用拼贴的形式俄国艺术家塔特林在莫斯科运用不同材料作为悬挂的浮雕构成物,形式是抽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1年后,构成主义运动消沉荷兰风格派简介: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创始人为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提倡数学精神 蒙德里安:《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有很大影响巴黎画派简介: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家。

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基本采用写实的手法,或多或少受到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品有很浓郁的感情表现,代表人物:莫迪利阿尼、于特里约、夏加尔、苏丁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其风格介于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二战前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流派新艺术运动:19世纪后20年到20世纪前10年,在西欧地区的建筑装饰和工艺设计美术领域,由伦敦传播到欧洲大陆,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奥地利“分离派风格”,意大利“自由风格”,西班牙“现代主义者”,巴黎“现代风格”本质上说是唯美主义的,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并且含有世纪末的颓废倾向,对设计和使用艺术的现代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简介:产生于1915-1916年,提倡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倡导人查拉在美术领域他们提倡自动性和偶然性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所以广泛采用拼贴和现成物达达主义内部发展:1922年达达主义内部分裂,一部分以A布雷东为代表组织超现实主义社团二战后,西方一些艺术家重新探讨达达主义的意义,把达达原来作为破坏和挑战的手段,看作审美对象,利用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生活用品和工业废品组成美术品,掀起“新现实主义”或“新达达主义”浪潮。

代表人物:最值得研究的是法国杜桑,早期迷恋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1912年作《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属于立体-未来主义风格典型作品是大玻璃画《新娘的衣服被单身汉们剥得精光》、《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1920)超现实主义简介:运动中心在巴黎,吸收了达达主义及传统和自动性创作的观念,摒弃了达达主义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其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象的释放超现实主义在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则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的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达利:惯用不合逻辑并列事物的方法,更有甚者,他把受激情产生灵感的创作,转变为流动性的过程,并把这些过程称之为“偏执狂的批判方式”,即将自己内心的世界的妄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常用分解、综合、重叠和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他的有些作品含有宗教的神秘感和色情因素,《记忆的永恒》;米罗: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糅为一体的大师”。

其他代表:此外还有恩斯特(德裔法国),拓印素描集《自然史》;阿尔普;伊夫唐居伊(法);马格里特(比利时) “形而上绘画”:参加过超现实主义画展的意大利画家基里柯,在1917年与卡拉合作促成“形而上绘画”的形成,在未来主义活跃期,对未来主义的形象解体和动感表现表示反对,主张绘画需回到清晰明确的形象,以表现寂静的意境受象征主义影响,也受尼采哲学启发,对尼采描绘的荒芜人烟的意大利城镇颇感兴趣二战前流派艺术主张和代表人物野兽主义(Fauvism)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实际上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立体主义(Cubism)追求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产生的美感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勃拉克未来主义(futurism)强调同旧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追求内容和形式全面革新巴拉、波丘尼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造型追求强烈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蒙克、克里姆特、凯尔希纳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带有俄国玄学色彩的几何抽象主义,是一种摒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俄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构成最初仅用拼贴的形式。

荷兰风格派(De Stijl)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 蒙德里安巴黎画派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未参加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家莫迪利阿尼、于特里约、夏加尔、苏丁纳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本质上说是唯美主义的,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并且含有世纪末的颓废倾向,达达主义(dadaism)提倡否定一切,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所以广泛采用拼贴和现成物杜尚《下楼梯的裸女》《LHOOQ》、《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超现实主义(super realism)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达利《记忆的持续性》 恩斯特、马格丽特、米罗形而上绘画未来主义的形象解体和动感表现表示反对,主张绘画需回到清晰明确的形象,以表现寂静的意境背景:从50年代起,纽约的艺术活动日趋活跃,且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出现“后现代主义”,在这一阶段,现代主义仍然很活跃,而传统的、学院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