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1概述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射油器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及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向调节系统、保安系统提供部分用油;向发电机氢密封系统提供密封用油油源;为主轴顶轴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源;向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联轴器提供冷却油,并具有回油排烟功能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2系统构成本系统主要由主油泵、供油射油器、供润滑油射油器、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溢油阀、集装油箱、油烟分离器、油位指示器、单舌止回阀、双舌止回阀、冷油器、切换阀、顶轴装置、低润滑油压遮断装置、套装油管路、电加热器、油氢分离器(电机厂供),以及连接管道和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系统图见附图3系统主要设备简介3.1主油泵油泵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汽轮机组前轴承箱内泵轴与汽轮机主轴采用刚性联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它为供油射油器和供润滑油射油器提供动力油主要参数如下表:主油泵吸入口油压力0.09~0.12 MPa主油泵出口油压力1.75-1.85 MPa主油泵额定转速3000 r/min流量>3000 L耗功~200 kw主油泵的详细说明见《主油泵说明书》(M109-ASM)。
3.2射油器射油器由供油射油器(I号)和供润滑油射油器(Ⅱ号)组成射油器喷嘴为多孔喷嘴,在射油器吸入室内设有止逆板,对吸入油流起止逆作用特性参数见下表:名称出口压力出口流量供油射油器(I号)0.21 MPa3447 L/min供润滑油射油器(II号)0.31 MPa3600 L/min射油器的详细说明见《射油器使用说明书》(D300N-ASM)3.3集装油箱油箱采用集装方式,将润滑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单舌止回阀、双舌止回阀、油烟分离器、油位指示器、射油器、电加热器、溢油阀以及内部管道等集中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和监视,并且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正常运行时油箱容量30.6 m3集装油箱的详细说明见《集装油箱使用说明书》(D300N-ASM)3.4交流润滑油泵该泵为单级单吸立式电动离心油泵,型号为125LY-35-4,在机组启动和停机工况以及润滑油压低于0.05MPa时向汽轮机组各轴承、盘车装置及顶轴装置提供充足的润滑油其驱动电机为防爆电机特性数据见下表:扬程35 m流量3000 L/min转速2950 r/min电源AC 380V电机功率45 kw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125LY-35-4型润滑油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3.5直流事故油泵 该泵为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油泵,型号为125LY-23-4,仅供汽轮机组停机时使用当润滑油压低于0.04MPa或交流电失电时向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以满足汽轮机机组安全停机其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特性数据见下表:扬程23 m流量2600 L/min转速3000 r/min电源DC 220V电机功率22 kw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125LY-23-4型润滑油泵安装使用说明书》3.6溢油阀溢油阀为弹簧式溢油阀,它安装于油箱内,位于冷油器出口后的润滑油母管上,用来调整润滑油母管压力,保证轴承进口的压力和流量稳定,使整个润滑油系统供油充足可靠特性参数见下表:正常溢油量100 L/min正常溢油压力0.196 MPa最小溢油量0 L/min最小溢油压力0.176 MPa最大溢油量500 L/min最大溢油压力0.255 MPa溢油阀详细说明见《溢油阀说明书》(M536.X01SM)3.7冷油器润滑油系统中设有两台冷油器,为管式换热器,型号YL-180-2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它以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因轴承磨擦产生的热量特性参数见下表:冷却面积180 m2进口油温60℃冷却水量336 t/h出口油温45℃冷却油量180 t/h冷却水温33℃冷油器详细说明见《YL-180-2型冷油器使用说明书》(M720.X07SM)。
3.8 油烟分离器系统中设有一套排烟装置,将排烟风机与油烟分离器合为一体,立式安装在集装油箱盖上使汽轮机的回油管、油箱及各轴承箱回油腔室内形成微负压,以保证回油通畅,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油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汽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在排烟装置上设计了一套风门,用以控制排烟量,使轴承箱内的负压维持在1KPa详细说明见《油烟分离器使用说明书》(M519.X02SM)3.9切换阀切换阀为筒状板式结构,安装于两台冷油器之间,可使两台冷油器相互切换,也可使两台冷油器并联运行特性参数见下表:型号FQ-5-250-1公称直径250工作压力0.4MPa最大工作温度80℃切换阀详细说明见《FQ-5-250-1型切换阀使用说明书》(M765.X02SM)3.10 电加热器在集装油箱中安装有6个电加热器,总功率为60KW,电压~220V若机组启动前,油温低于10℃,则开启电加热器,待油温升至35℃时,则关闭电加热器3.11顶轴装置本装置主要用于在机组启动、停机、盘车过程中,向机组各轴承提供高压油,强制顶起各轴轴颈,使之与轴承间形成静压油膜,消除轴颈与轴承的干摩擦。
详细说明见《顶轴装置使用说明书》(D300N-ASM)4 润滑油系统的运行4.1启动运行工况系统启动前,应确认系统中油质满足启动运行清洁度要求,油箱油位在最高油位,关闭冷油器的冷却水阀加热油温,待油温满足油泵启动要求后,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开启排烟风机,强制润滑油系统进行循环,待油温达到35℃后,开启冷油器冷却水阀投入冷油器,然后启动顶轴装置油泵,将各轴承之轴颈的顶起高度调整到设计要求值,即可投入盘车装置当机组冲转转速达到1200 r/min时,可切除顶轴装置(电厂亦可根据自己运行经验修订切除顶轴装置的转速)在机组升速期间,交流润滑油泵应正常工作,向机组提供润滑油当机组到达3000 r/min定速稳定后即可停运交流润滑油泵,最后调整溢油阀以维持母管油压在规定值内4.2 正常运行工况机组正常运行时,系统中所有高压油均由位于前轴承箱内的主油泵提供主油泵出来的高压油作为射油器的动力油源射油器吸油取自于油箱,I号射油器为主油泵提供油源,II号射油器向机组各轴承及盘车装置和氢密封系统供油,作润滑、冷却、密封用在机组正常运行时,需根据润滑油母管油温,调整冷油器的冷却水量,控制轴承进油温度在规定值内。
4.3停机工况当机组正常或事故(打闸或跳闸)停机时,需在汽机转速下降到2850 r/min之前,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当汽机转速下降到1200 r/min时,启动顶轴装置如交流润滑油泵一旦失效,应联动直流事故油泵保证安全停机机组盘车期间,停盘车后方能停顶轴装置和交流润滑油泵5 回油系统介绍本系统采用套装油管路,有2根回油母管机组前轴承箱的回油通过前箱下部两根回油管,汇入到套装油管返回油箱污油区其它轴承箱的回油通过各自的分管汇入到套装油管返回到油箱污油区顶轴装置的泄油回到油箱 回油母管的安装应朝油箱方向有一个逐步下降的斜度,斜度为1%~3%回油管内的回油呈半充满状态,以利各轴承箱内的油烟通过油面上的空间流到油箱,再经过排烟装置分离后,由风机排入大气发电机轴承回油必须经过油氢分离后,才能接入回油母管,否则会危及机组安全各轴承箱的回油流回油箱污油区,经过滤网过滤后,进入油箱净油区在污油区和净油区处分别设有油位指示器,可通过两油位指示器油位差值,判断滤网的通畅程度当位差超过100mm时,应清洗滤网6 润滑油系统的维护6.1 机组正常运行时,主油泵正常出口油压为1.80.05MPa,当其降到1.65MPa应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查明原因,作好停机准备。
6.2 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与润滑油母管压力信号之间,应有联锁保护汽机正常运行时,进入轴承的润滑油压力为0.08~0.12MPa当汽轮机轴承中分面处的润滑油压降至0.049 MPa时,报警并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如果交流润滑油泵启动后,润滑油压继续下降,应立即打闸停机停机过程中当汽轮机轴承中分面处的润滑油压降至0.0392MPa时,应启动直流事故油泵并立即检查系统油压降低的原因每半个月必须作一次低油压联锁保护试验6.3 润滑油温本系统采用ISO-VG32汽轮机油,机组轴承要求其进油油温为40℃~46℃,轴承回油的正常温度应小于65℃正常运行中要根据润滑油母管油温调整冷油器冷却水量,保证轴承进口油温6.4 集装油箱油位投运前需按集装油箱图样上的油位要求将最高油位与最低油位的中间位置定为零位,作为油位指示器的正常油位正常运行时最高油位 +250mm,最低油位 –250mm 集装油箱第一次充油约需35m3系统正常启动前,油箱油位处于最高油位,当采用水平段较长的套装油管路时,油箱运行油位将低于零位,属于正常现象7 润滑油系统的要求7.1 油系统的安装要求必须符合SDJ53-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第248条-第278条和制造厂的《油系统安装技术条件》。
7.2 油系统的油循环冲洗要求必须符合SDJ53-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第533条-第547条和制造厂的《油系统的冲洗技术规范》修改记录更改标记处数文件代号签字日期更改标记处数文件代号签字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