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故地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考略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4页
文档ID:32938451
徐州故地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考略_第1页
1/4

徐州故地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考略王新文 徐州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君 北京人文大学政法学院序 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故事情节凄美感伤,故事内容响彻东方,震撼世界,被西方文学界盛赞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用他们的豆蔻年华演绎了人间最真诚、最美好的爱情绝唱,因而,从古至今便激发了无数痴情的文人去寻觅这对美好情侣的安葬之地,但最终这对以情殉生的青年男女到底魂落何处,一直延续成千古之谜时至今日,全国仍有十多个地区有梁祝墓地及相关纪念标志,但真正能拿出确凿证据的地区一个也没有直到 2002 年 10 月 27 日,梁祝合葬墓地才被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考证揭开,在徐州故地演绎着爱情的凄美故事,传颂着千古绝唱那就是山东济宁微山县马坡乡马坡村南,被马坡人祖祖辈辈称为“梁家林”的地方,发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墓记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合葬墓坐落在马坡乡政府驻地马坡村南,东临古老的泗河,西临现代的济微公路根据济宁市文物局反复勘探,梁祝墓地占地 60 亩分部情况为:梁祝庙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林墙、林门、守林房、供香桌一应俱全梁祝墓地历史上荒芜阴森,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

梁祝墓西一里许有个周庄,该村有位周老太太,公公去世那年发大水,周庄一带一片汪洋,唯有“梁家林”那片没有水周老太太的公公死于夏天,天气热,尸体放不住,又没地方埋,所以周家就决定用小船载着周老太太公公的尸体借埋到“梁家林”去周老太太进门后,婆婆要领着她去“梁家林”给公公上坟那时候,她就觉得“梁家林”里草多、花多、蝴蝶多,多得直朝她穿的花衣裳落,连人也不怕1957 年清明,周老太太随婆婆去“梁家林”给公公烧纸去,快到“梁家林”时就看见“梁家林”里起了一群蝴蝶上了天,约有半亩多地那么大一片当时周老太太害怕婆婆说:不要怕,这是蝴蝶子搬家, “梁家林”今年得犯灾过了几天,马坡一带风起云涌,一连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果然“梁家林”被大水淹没了一、梁祝墓记碑据史料记载,在我过关注梁祝、研究梁祝至少有 1600 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梁祝二人的住处及文化发源,都是人云亦云2002 年 10 月 27 日,记载梁祝身世的墓记碑,在微山县马坡村南“梁家林”里破土而出梁祝墓记碑为圆头碑,高 1.84 米,宽 0.84 米,碑头雕龙画凤,活灵活现,周边用合云雕镶,上刻楷书文字 26 行,正文 758 字,全文 841 字,碑文如下: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杨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外纪二氏出处费详。

迩来访者故老、传闻:在昔济宁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钜富,乡人呼为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显耀门闾,独予无子,不贵其贵,而贵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台者,聪慧殊常闻父咨叹不已,卒然变笄易服,冒为子弟,出试家人不认识,出试乡邻不认识上白于亲毕,竟读书乃振门风以谢亲忧时值暮春,景物鲜明,从者负笈过吴桥数十里柳荫暂驻,不约而会邹邑西居梁大公之子,名山伯,动问契合,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旷定省,言告归宁倏经半载,山伯亦如英台之请,往拜其门英台速整女仪出见,有类木兰将军者山伯别来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迤东西庄富室马郎亲迎至期,英台苦思,山伯君子,吾尝心行为婚,并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家室之好更适他姓,是异初心也与其忘初而爱生,孰若舍生而取义,悲务而死少阒,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马郎旋车空归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生前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越兹岁久,松楸华表,为之寂然俾一时之节义,为万世之湮没,仁人君子所不堪矧惟我朝祖宗以来,端本源以正人心,崇节义以励天下又得家相以之佐理,斯世斯民何其幸欤时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督粮储泰崔公讳文奎,道经顾兹废圯,其心拳拳,施于不报之地,乃托阴阳训术鲍恭干,昔有功于张秋,以奉禄,近有功于阙里,书以奏名,授今兹托无用其心哉!载度载谋,四界竖以石,周围僚以垣,阜其冢,妥神有祠,出入有扉,守神祠有役。

昔之不治者,今皆治之;昔之无有者,今皆有之始于十年巳亥冬,终于今岁丙子春恭干将复公命,请廷麟具其事之本末,岁月先后,文诸石不得已而言曰:土帝降哀不啬于人,惟人昏淫丧厥贞耳独英台得天地之正气,萃扶舆之倩淑,真情隐于方寸,群居不移所守,生则明乎道义,没则呈天而逝其心皎若日星,其节凛若秋霜,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千载之下伊谁力欤?忠臣力也,忠臣谁欤?崔公谓也不然,太史尝以忠臣烈女同传并皆记之岳锷 林户符孜正德十一年丙子秋八月吉日立石匠 梁圭经专家反复鉴证,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 年) ,明王朝重修梁祝墓时所立的墓记碑,立碑人是正德皇帝的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经专家考证此碑是中国唯一记述梁祝故事及籍地的一块碑,也是中国研究梁祝文化唯一的最可信、最宝贵的证据资料梁祝墓记碑详细记述了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的籍地祝英台为济宁九曲村人,经专家考证为微山县马坡乡九曲村人,马文才为西庄村人,经考证西庄村现为微山县马坡乡西庄,梁山伯为邹邑西人,经反复考证,梁山伯为古茅城人,即微山县两城西村人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用史志性的手法记述了梁祝二人去峄山读书,同窗产生爱慕之情,直至思慕而终的故事内容。

二、三姓后裔今何在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祝氏后裔在明代晚期,因坐落在九曲村边泗河决口,祝氏后裔全部迁至西北五公里的岔河居住,现后裔人口已逾三千多人马氏后裔绝大部分都在当地居住,现后裔人口已达五千余人马坡是马氏后裔的集中地梁氏后裔依然居两城村西一带,梁祝墓地一直是他们祖先茔地,直到解放后 50 年代初,两城梁氏遇年节还要到马坡“梁家林”祭拜三、祝、马禁婚的风俗无论是接触所有的祝马后裔,还是翻阅上下几百年的双姓族谱,那结论都是一样的,祝家没有马姓的媳妇,马家也没有祝姓的配偶据双方族中长辈解释,祝马不结亲是祖传的规矩,祝家说英台先祖宁死不到马家去,说明祝家与马家犯克不能通婚,马家说马家到祝家娶亲落了个人财两空,让马家的祖先受到了奇耻,刻骨铭心,不与祝家来往不仅如此,从古至今祝马两家还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禁说梁祝书,禁唱梁祝戏,禁谈梁祝事特别是在解放前,一些民间艺人因为说梁祝,都被砸过摊子,挨过打不过事情也没有绝对的,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马家曾开过一次口子,那就是 1959 年,为了宣传新婚姻法,各地上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当时的马坡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找到了马坡村支部书记说有一项政治任务,宣传婚姻法,要演梁祝戏。

马家全体党员开会表决,同意接受,但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离马家祠堂二里以外去演当时的戏班也聪明,当场对戏曲内容作了删改,把戏中马文才这个人物删掉了四、与梁祝有关的地名马坡之所以叫马坡,因很久以前马坡北边西村有个姓马的大财主,以养马为生,他家的马每天都要到南边坡上吃草,时间长了,放马的地方就叫了马坡马财主家的马多车也多,所以就在村子西南专门建了一个马车店,白天马到坡上吃草,晚上就将马赶到马店去所以,马坡北边二里地有个村庄叫马店,传说马财主的马车店起了大火,从此,马家开始迁居直到现在,马店村地下 1 米至 5 米处,都能挖出 1 米多厚的草木灰积层及一些烧焦的兽骨两下店坐落在峄山脚下,是邹城市峄山镇政府所在地梁山伯祝英台去峄山求学的时候要住在那里,店主给二人安排了一间房住宿,可祝英台初次与男人同宿,十分害羞,非让店主一人给安排一间房住不可,店主十分纳闷,所以便将二人下店的事当成了稀罕故事传了出去从此,便有了两下店之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