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 江汉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 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人文,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 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歌词释义 一、作者 校歌歌词是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先生在1936年撰写的,共55个字歌词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度,概括了重大的文化渊源、办学思想和目标要求它和我校“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是这一办学理念的诠释与延展这首70多年前创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爱国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歌 胡庶华生于1886年,湖南攸县人,1968年在北京逝世他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北京译学馆毕业,1912年公费留学德国,获铁冶金博士192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件,曾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192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庆大学校长 曲作者许可经先生,1904年9月出生,四川三台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先驱者,1936年任重庆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二、歌词中字和句的注解 1.“江汉思禹功” 江汉可注为长江、汉水,也可借喻为江汉平原或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思——怀念的意思 禹——大禹大禹,据考是四川人,是4200多年前的部落首领 功——指的是功劳、功业、伟绩 (1)校歌一般都是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从学校诞生时的背景入手《重庆大学成立宣言》对重庆地理位置描述的第一句话就是“重庆外受江汉委输,……”重庆的地理位置在长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是西南地区的重镇,是长江上游的交通 校园一角中枢歌词一开始就用宣言所用的“江汉”,巧妙地道出了地理位置 (2)用“思禹功”道出了重庆最早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大禹是4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人物中国工程师协会不少人都认为大禹是中国最早的工程师胡校长作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对大禹的业绩是很熟知的胡校长在这里用这个词,可以说是内涵很深,又贴切 2.“教化溯文翁” 指的是四川学校的开办,起始于2100多前年的蜀太守文翁(名党,字仲翁,一说翁仲) 溯——就是追溯,寻求事物本源的意思 歌词起始的10个字,从大禹治水谈到了四川办学的本源,从4200年前谈到2100多年前,说明歌词是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度写的 3.“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讲的是重庆大学的开办,气势不凡。
4.“考四海而为俊” 考——即考核、考察、选取而——连接词 为——做,行俊——才智超群的人、出色的人才 “考四海而为俊”的意译就是从各个地方选取才智出色的可造之才成为重大学生 5.“障百川而之东” 障——捍卫、保护 “障百川而之东”这六个字可以作这样理解:选取的学生具有民族的气节和爱国的情怀胡校长用的“障百川而之东”是有出处的山西平遥古城有对联 “障百川而之东和府九泉”宋朝文天祥《致秘书王监臣》诗云:“人生晚节良不易,颓波直下谁障东?”“颓波”指侵略势力、恶势力当铺天盖地的侵略势力袭来的时候,谁来捍卫、保护百川流域之疆土?反映的是一种民族的气节和爱国爱民的精神 6.“研究人文,振兴理工” 这八个字涵盖的意思是要科技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要培养科技人才 7.“启兹天府” 启——开发,发展之意 要开发四川,发展四川这与办学理念中的佑启乡邦、造福四川民众是一个意思 8.“积健为雄” 积——聚 健——强也,有力也 雄——杰出的人才 这四个字讲的是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杰出人才 9.“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兮——加重语气的感叹词。
意思是我们宣誓,一定要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前锋 三、校歌歌词的大意 长江和汉水之滨的民众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 重庆开办学校的教育是从古教育家西汉蜀太守文翁那时开始的 重庆大学的开办规模宏大、高朋满座、非常隆重 我们是经过考核从各地选拔出来的才智出色的重大学生 我们具有民族的气节和捍卫祖国山河的爱国精神 我们有着研究人文、振兴理工的理想 我们肩负着开发四川、造福四川民众的责任 我们要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锻炼成为杰出的人才 我们宣誓,一定要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前锋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