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王维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66KB
约11页
文档ID:365242261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王维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_第1页
1/11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王维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王维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 文翁翻教授④,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输橦布:织布纳税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教授:此处指教化百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途艰难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的送别名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①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chān):探测、察看④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3.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5.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缭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6.这首诗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释]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又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但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8.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9.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10.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前四句是写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两句,描绘的是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的画面 C.“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 E.诗歌结尾,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决定在傍晚时分就隐住在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自己竟忘了回去 D.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E.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14.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及解析 1.C 2.(1)借景抒情。

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友人赴任的祝福 (2)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有激励之意 (3)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途艰难的深深忧虑”说法错误颈联写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是为了表现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诗人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 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这两联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祝福之情此处是借景抒情 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此处是叙事抒情 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用典故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此处是用典抒情 3.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4.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

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最后用词语概括一下画面特点 前四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前两句主要意象是“斑鸠、杏花”,鸟语花香,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后两句的主语是农民,主要写农人的劳作,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是一幅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景图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惆怅远行客”,即“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