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文库做账实操-公司研发支出账务处理分录 一、研发支出的分类及判断标准 (一)费用化支出费用化支出是指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这些支出将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的研发支出通常作为费用化支出处理:- 研究阶段的全部支出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这个阶段的不确定性较大,成果能否形成具有实用性的无形资产难以确定,所以相关支出通常费用化 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支出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阶段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下资本化条件,则应作为费用化支出: -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指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这些支出将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在未来通过摊销等方式分期计入损益当研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并且同时满足上述资本化条件时,相关支出可以作为资本化支出处理,待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累计的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成本 二、账务处理流程 (一)费用化支出的账务处理1. 发生研发费用时假设某公司开展一项新产品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及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发生了以下费用:- 支付研发人员工资15,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借: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人员工资) 1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购买研发所需的实验材料3,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借: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实验材料) 3,000贷:银行存款 3,000- 租赁研发场地,每月租金2,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借: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场地租赁) 2,000贷:银行存款 2,0002. 期末结转费用化支出在会计期末(通常为月末、季末或年末),将本期发生的所有研发费用化支出结转至管理费用。
假设上述研发项目在本月发生的费用化支出总计为:15,000 + 3,000 + 2,000 = 2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20,000贷: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人员工资) 15,000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实验材料) 3,000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场地租赁) 2,000 (二)资本化支出的账务处理1. 发生研发费用时假设某公司另一项研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且满足资本化条件,发生了以下费用:- 支付研发人员工资20,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借: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人员工资) 2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0- 购买研发专用设备一台,价值5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3%,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设备采购金额 = 50,000元增值税额 = 50,000 × 13% = 6,5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 - 研发专用设备 50,0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500贷:银行存款 56,500同时,将该设备用于研发项目,其折旧应计入资本化支出假设该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每月折旧额 = 50,000 ÷ 5 ÷ 12 = 833.33元。
每月计提折旧时:借: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设备折旧) 833.33贷:累计折旧 833.33- 购买研发所需的特殊材料10,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会计分录如下:借: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特殊材料) 1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2. 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假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该项目的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将累计的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成本累计资本化支出 = 20,000 + 833.33 + 10,000 = 30,833.33元(此处仅为示例,实际应根据各期发生的资本化支出累计计算)会计分录如下:借:无形资产 - 具体无形资产名称 30,833.33贷: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人员工资) 20,000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设备折旧) 833.33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特殊材料) 10,0003. 无形资产后续摊销假设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每月摊销额 = 30,833.33 ÷ 10 ÷ 12 = 256.94元每月摊销时:借:管理费用 - 无形资产摊销 256.94贷:累计摊销 256.94 三、税务处理相关事项1. 加计扣除政策在税务方面,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如75%或100%,具体比例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调整)实行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如150%)在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
例如,对于上述费用化支出的研发项目,本月发生费用化支出20,000元,若按75%加计扣除政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额外扣除20,000 × 75% = 15,000元2. 增值税处理对于研发过程中购买设备、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条件的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如上述购买研发专用设备及材料的例子中,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公司的研发支出账务处理需要准确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进行规范处理,这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合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企业资金管理流程方案:一、资金预算管理1. 制定年度资金预算 各部门根据业务计划和发展需求,提交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预算,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研发等方面的费用 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状况,制定年度资金预算草案 管理层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和调整,确定最终的年度资金预算2. 月度资金预算执行与监控 每月初,各部门根据年度资金预算和实际业务情况,制定月度资金预算计划 财务部门对月度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和汇总,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月度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每月末,对月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下一个月的预算制定提供参考二、资金筹集管理1. 确定资金需求 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资金预算,确定资金需求的规模和时间 分析不同资金来源的成本和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2. 融资渠道选择 银行贷款: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资金需求,申请合适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发行债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进行上市融资,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 内部融资:通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效率,增加内部留存收益,满足部分资金需求3. 融资申请与审批 准备融资申请材料,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计划、融资方案等 按照企业的审批流程,将融资申请提交给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与融资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融资条件和合同条款4. 资金到账与使用 跟踪融资进度,确保资金按时到账 根据资金预算和业务需求,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用于指定的项目和用途。
三、资金使用管理1. 采购与付款管理 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有利的付款条件,如延长付款期限、获得折扣等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期限进行付款,避免逾期付款和违约风险2. 生产与成本管理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3. 销售与收款管理 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销售增长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和收款期限 及时开具销售发票,跟踪客户的付款进度,采取有效的催收措施,确保货款及时收回4. 投资与资产管理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 根据企业的资金状况和投资目标,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和结构,降低投资风险 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四、资金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与评估 定期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2.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分散投资、建立风险准备金、购买保险等 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风险信号,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防范内部风险3. 风险应急预案 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在风险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定期进行风险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五、资金结算与报表管理1. 资金结算管理 建立健全资金结算制度,规范资金收付流程,确保资金结算的安全、准确和及时 选择合适的银行和结算方式,降低结算成本和风险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定期核对银行账目,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2.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 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读,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定期向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报送财务报表,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六、资金管理绩效考核1. 制定考核指标 结合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如资金周转率、资金成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存货周转率等。
2. 考核实施与评价 定期对各部门和岗位的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资金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督促和整改3. 持续改进与优化 总结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绩效通过以上资金管理流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