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1.1 听听声音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耳朵的是( )A.在同学耳边大声说话 B.长时间戴耳机 C.尽量少掏耳朵,不用尖锐物品掏耳朵2.下列关于噪音和听力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再强的噪音也不会危害健康B.避免长时间待在高噪声环境中C.为了听得更清楚些,使用耳机时每次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3.小明来到山林里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听起来比较刺耳是( )A.蜜蜂的嗡嗡声 B.汽车的喇叭声 C.鸟鸣声4.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声音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 B.江头蝉使鸣 C.上有黄鹂深树鸣5.在城市道路上,常会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牌,它表示( )A.禁止吹小号 B.禁止鸣喇叭 C.禁止唱歌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的声音可能声音的强弱不同 B.不同的声音可能声音的高低不同 C.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一定是相同的二、填空题7.周围的声音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 )、自然界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8.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 )的叫声,有来自( )的声音,还有来自( )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9.潜望镜的两面镜子可以让光转( )次弯10.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 )、( )和( )三种11.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 ),一会儿( )12.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 )和( )发出的声音13.人耳中的( )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三、判断题14.优美的音乐不会引起人烦躁,所以开大声一点听也没有关系 )15.声音可以用大小多少进行描述和记录 )16.当我们用耳朵贴近一名同学的前胸时,不会听到任何声音 )17.夜晚,正在睡觉的小明被倾盆大雨声吵醒了,吵醒小明的声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18.所有的声音都是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的 )四、连线题19.连线题琴声雨声 A.大自然的声音歌声雷声 B.人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五、简答题20.在人类的活动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请分别说说让你感到舒服和厌烦的声音各举两例)感到舒服的声音:感到厌烦的声音:21.影响彩虹形成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2.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什么?23.有人说:“控制说话的音量是一种礼仪。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24.请写出描写声音的词语?(至少五个)参考答案:1.C2.B3.B4.A5.B6.C7. 产生途径 叫声 声音8. 动物 自然界 人类9.两10. 动物的叫声 自然界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11. 高 低12. 大自然 人类生产生活13. 鼓膜 振动14.×15.×16.×17.×18.×19.20.感到舒服的声音:歌声、乐器演奏发出的声音、鸟的叫声等等感到厌烦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工厂里机器的响声,市场喧哗的声音等等21.太阳光、空气中足够的水分22.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①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②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地形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④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都是平原23.这个说法是对的;做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说话要有文明,打时,小声说话,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教室中尤其是上课时,禁止说闲话,影响他人上课,图书馆、电影院更不能喧哗,有问题外出解决24.声如洪钟、绕梁三日、悄无声息、人声鼎沸、震耳欲聋、鸦雀无声等。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A.拉伸皮筋 B.按压皮筋 C.弹拨皮筋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更不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 B.发生振动 C.受到外力4.黄莺的叫声婉转动听,它的叫声是用( )发出的A.声带 B.翅膀 C.唇舌 D.鸣管5.我们用力弯曲塑料直尺,直尺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直尺没有(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6.吹竖笛发声是( )在振动A.竖笛管中的空气 B.竖笛管子 C.吹竖笛人的嘴7.下列动作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拉长橡皮筋 B.拨动橡皮筋 C.敲击鼓面8.往空瓶子里吹气,会听到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A.瓶子 B.空气 C.嘴二、填空题9.人体的发声器官是 ,把手轻轻放在喉咙上,能感觉到 10.当我们讲话时,靠的是喉咙里的声带 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当你用自己的中指分别弹叩自己的前额、前胸及腹部,将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其中感觉到音高最高的是弹叩 时产生的声音。
11. 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就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1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音叉上都标有有字母和数字,例如“C 512”,字母代表这把音叉发的声是C调,数字代表的是这把音叉振动时每秒振动 次13.拉动小提琴的时候,小提琴的 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小鼓的时候,小鼓的 振动发声14.用力拨动绷直的橡皮筋,橡皮筋会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 在鼓面上放上小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观察到鼓面上的豆子在 三、判断题15.人说话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 )1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产生水花 )17.声带是我们每个人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18.敲击后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形成波纹,这表明音叉在不停地往复推拉着水面,由此可以推想发出声音的音叉也像推水面一样挤压它周围的空气 )19.将长短不同的吸管依次并排固定在一起,吹奏它,那些短管发出的声音高 )四、连线题20.把生活中有关的声音现象与原因用线连起来。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觉到振动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吉他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声音立刻消失 物体粗细不同发出的音高不同五、简答题21.在图的模拟实验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22.铝片琴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铝片发生了( ),如果将发声的铝片用手按住,还能听到声音吗?说说你的理由23.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4.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25.让正在发声的音叉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好方法?六、实验题26.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甲 乙(1)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乙,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声的强弱( )。
[填“相同”或“不同”](3)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 )停止,发声也停止参考答案:1.C2.C3.B4.D5.B6.A7.A8.B9. 声带 振动10. 振动 前额11.声带12. 音高 51213. 琴弦 鼓面14. 振动 上下跳动15.×16.√17.√18.√19.√20.21.气球皮和碎纸屑一起跳动,说明声音能够传播具有能量22.振动将发声的铝片用手按住,铝片就停止了振动,所以不会发出声音23.(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以观察到碎纸屑不停地跳动,鼓面震动产生声音2)敲击音叉,音叉震动,音叉发出声音,用手抓住音叉,声音消失3)弹拨橡皮筋会看到橡皮筋振动,这是因为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轻击鼓面、敲击音叉和拨动橡皮筋都是一样, 都会振动发声24.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发声的鼓面、音叉都在振动,当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听不到声音 25.用力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让音叉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26. 振动 不同 振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 )。
A.空气 B.河水 C.铜管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C.我们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3.在打“土”时,为了让对方听清楚声音,我们要( )A.拉直“线” B.上放一个物体 C.用手托住听筒4.钓鱼时如果大声说话,鱼就不敢靠近吃饵,说明( )会传播声音A.鱼竿 B.水 C.水和空气5.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A.气体 B.固体和气体 C.固体6.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传来的A.水面 B.客船 C.空气7.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很好的( )A.传声 B.传热 C.通风二、填空题8.声音在 、 、 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 9.用纸卷一个“喇叭”听声音,我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的音量比之前变 (填“大”或“小”)了10.由于月球上没有 ,也就是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即使两个距离很近的人也没有办法通话,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
11.面对面交谈时,两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人的 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方向是 12.声音的传播需要 三、判断题13.声音可以通过不同的物体传播,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是相同的 )14.雷声通过雨水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1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